社会反响
家长担心孩子成绩下降
此次减负新规赢得社会普遍叫好的同时,也有一些家长不领情,他们担心:孩子作业少了,学习成绩会下降。
邓女士的儿子在城区一所知名小学读三年级。减负新规公布后,她儿子所在学校通知了家长,且立刻执行。现在,她儿子每天回家做作业的时间不到半小时,比以前减少了一半多。“男孩子本来淘气,万一在课堂上没注意听讲,回家又缺少相应的巩固练习,知识学得能扎实吗?”
与她有同感的还有袁先生。他的孙女正在上六年级。寒假里,孙女所在的小学取消了寒假作业本,几乎没留什么书写作业,孩子高兴了,他却担心孩子的成绩。在他看来,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确应该减轻,但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学习基础知识还是需要训练的,特别是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学校应该因人而异,给他们留点小练习。
新闻延伸
用课外活动代替死读书
减负后,学生多出来的课余时间如何安排?开展应试教育培训的社会培训机构会不会因此受益?
市教委有关人士介绍,此次对学生在校时间和课时数的规定是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制定的,但并不意味着到点就要放学,考虑到家长们的接送需求,学校会组织一系列课外活动。同时,少年宫、少年之家、青少年科技馆和活动站等,也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和科技活动。为发挥其公益性和社会性,真正实现教育功能,市教委正考虑让其进学校,与校内教育形成有效衔接。所以,新规并不是将学生推向社会培训机构,而是用课外活动代替死读书和机械地做作业。
据悉,东城区已启动了“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从现在起到2030年,该区将搭建“聚集资源、开发课程、培养个性、双学籍管理”的区域人才培养平台,丰富、拓展、整合教育资源,推进“学院制”发展。该区还将设立“东城区青少年文化艺术学院”、“东城区青少年科学技术学院”、“东城区青少年体质健康学院”、“东城区青少年国际教育学院”。同时与国内外著名学府、重点实验室、人类文化遗产等优质资源单位建立合作机制,按不同需求形成时间长短不等、实践内容各异的国际、国内游学课程,打造10个国际国内英才培养基地,为20%的学生搭建高端的教育实践平台;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硬件、师资、项目优势,逐步形成一百个国际国内重点资源,为40%左右的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成长的沃土;在“学区化”管理基础上,以课程资源中心和优质资源校为龙头,就近建立以重点校、重点项目为单位的资源基地,实施“学区选课制”,通过区域内各校学生自主选课,逐步形成1000门长短结合、以实践为基础的特色课程,满足60%左右学生的特色发展需求;深入拓展 “蓝天工程博览课”和“社会大课堂”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向全区100%学生开放的1万个可供学生选择或者教师加工的资源普及项目。
相关新闻
东城中学生加入“社会实践营”
本报通讯员 徐光晔 张慧
每年的4月,北京二中高一、高二的学生都会迎来特别的一天——职业见习日。学生们能够走进企业感受不同的企业文化、职业需求和行业特点。据悉,自去年5月东城区在十家企业设立首批中学生“社会实践营”以来,目前参与“社会实践营”的企业已接近百家,东城区已有三分之一的中学加入了“社会实践营”计划。
据了解,东城区青少年社会实践营项目是在全区各中学开展的针对全体中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工程项目,项目自去年开展以来,已在近百家企业建立了“社会实践营”。
“每年的4月学校都会开展职业见习日的活动,现在学生们正在从东城区教委提供的近百家企业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企业,学校会根据学生的选择确定最终进行职业见习的企业。”二中副校长许柬介绍,企业深度游除了可以让学生们近距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企业和岗位,帮助学生树立更加合理的职业规划,也让孩子们提前感受到了严格的社会规则。“有些学生有迟到的习惯,在学校老师可能处理的方式很宽容,但他在企业看到了严格的考勤制度和处罚制度,就会真正懂得守时的意义。”
东城区教委中教一科负责人表示,在大企业中设立“职业训练营”,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有利于加强教育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改善学校教育的课程结构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社会实践营”区级实践平台的搭建不仅解决了在联系企业单位时各学校“单独作战”的局面,也保证了各个接待企业的接待质量,近百家的企业让学生有了更加多样的选择。
目前东城区已有三分之一的学校加入“社会实践营”计划,“社会实践营”企业每三年挂牌一次,东城区将根据企业的接待质量决定是否继续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