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评
老师和家长总得相互体谅
对于孩子要上小学一年级这件事,每一个家长的心情都很复杂。他们会因为孩子终于要开始迈出接受正统教育的第一步而开心期待,但同时也要跟孩子一起承担教育的压力。当孩子们进入小学后,承担起家校沟通桥梁责任的就是老师,像《一年级》里那样的寄宿学校,家长更多了一重担心,孩子们脱离父母的庇护独自生活,能适应吗?可怜天下父母心,怀着复杂心情的家长们对于教育自己孩子的老师们自然也会十分的苛刻,一旦老师没有满足家长的诉求或者达到家长的期望值,就容易引发“家长危机”。
电视机前所展示的家长的崩溃应该说是很真实的,孩子有缺点,家长有压力,同时也不免更多的担心。尤其是这样的寄宿学校,在孩子年纪如此之小,基本没有自理能力的情况下,进入寄宿学校基本等于是家长把管教权交给了老师。所以,当老师反过头来要求家长“加强教育”的时候,家长自然很难理解:要是啥都让我来管,还要老师干吗?但是,家长的这种信任或者说“放纵”,对老师本身也是不公平。如果家长觉得孩子“在老师的手下可能被教育得更好”,那么他90%的可能最终会失望的。因为一个老师毕竟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高明的老师可以因材施教,但也不能保证100%的成才率。即便是传说中的孔子,3000子弟当中,也不过只有72贤人而已——这还是成年人呢。
所以,在陈学冬遭遇的这次“家长危机”中其实没有明确的对与错,立场不同,观点不同而已。如果家长和老师可以相互体谅一下,这样的事情本来就不会发生。在此,关于“道什么歉”的评价大概有失宽容。毕竟,老师和家长的出发点是一致的,根本不是什么敌对的状态,还是“理解第一”为好,除此之外,别忘了多一点宽容。(本报记者 莫斯其格)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