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25日电(申宁 实习生 唐超男) 由人民网主办的全国首届高校校长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外交学院书记秦亚青在就“高校国际化应有哪些标准”主题发言时表示,“外交学院不搞国际化是不行的。我们不可想象,一个国家的外交官没有国际视野。”
秦亚青表示,国际化是培养有国际视野的学生,有全球视野的学生。这一点是外交学院在整个培养过程之中是非常强调的。国际视野要包含几个重要元素:尊重多元,要知道这个世界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我不同;学习借鉴,其他文化中优秀的方法我们要学习;学会宽容,如果没有一种全球的视野,没有一种国际化的理念,宽容是做不到的,而宽容又是现代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
在谈到高校国际化方式问题时,秦亚青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第一阶段主要是向外学习,国际化的目标定在学习借鉴。发展至今,学习借鉴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这种国际化已经产生了一种本质的变化,成为了双向的,双向也是辨别一个高校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针对高校国际化中紧密相关的两个问题:人才流失和慕课能否取代围墙式的高校教育,秦亚青也有自己的观点。针对第一个问题,他认为人才流动是一种整体的社会进步,是有利于知识生产的,也有利于培养人才,所以不能把它看一种简单的坏的东西。第二个问题,任何教学手段,都不能代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学生高度互动的课堂教学。所有其他都是非常好的补充,包括慕课。课堂面对面的师生的交流,是任何事情都无法取代的。
秦亚青还介绍了外交学院近两年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改革措施,将其定义为“英语化”。有许多非英语专业的课程,比如外交学、经济学等等,完全用英语来上课,有中国老师用英语上课,也有外国老师上的英语课。这就是一种对外的双向的国际化基本的形式。外交学院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还一直坚持了一个基本的要求,不管任何专业的学生,前两年完全都是专业外语的训练,尤其是英语训练。换句话说,所有学生出来英语都是非常漂亮的,保证他们既能够学习借鉴,也能够达到双向化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