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夕,《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颁布十周年政策研讨会在人民政协报社召开,13位来自全国高校和教育行业协会的一线实践者、全国政协委员、学者以及教育部主管官员,就“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政策困境与挑战”展开讨论。
“中外合作办学的概念是什么,如果想做又该如何展开?”针对参会者的困惑,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宗瓦说:“作为行业协会,帮助大家明确中外合作办学等相关概念,正是我们要去做的事情。”正因为中外合作办学概念不够明晰,在实践办学中,许多并不属于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也被误归此类。对此,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涉外办学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许多2+2项目不被批准,是因为这些项目只是有助于个人的发展,对专业和学科建设作用不大。他还表示,如果学校想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可以以校际交流等方式,并非一定要进行中外合作办学。
会上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资格认证问题。目前,中国的学分和学位在国外经常得不到认可,对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中方院长洪冠新认为,资格认证的核心在于自己的实力,“自己的学科越有实力,就越会得到对方的尊重和认可”。而中国人民大学项贤明教授则提出“以职业教育为突破口,走国际化道路”的建议,强调取得国际认证的重要性。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涉外办学管理处处长闫炳辰也表示,为保证办学质量,对国内的中外合作办学进行评估显得迫在眉睫。
此外,各方代表还从办学申请资格、审批条件、优质师资引进、中外学制、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各自领域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