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委不久前宣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将作为高校招生的重要参考依据,并根据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进程,逐步推进到试点高校和试验高校自主招生时应用。
改革探索引发不少问号,制度设计方是怎样回答的呢?
选拔精度如何控制?
事实上,此前确有多所高校对学业考成绩引入本科自主招生过程存在担忧,认为一方面学业考采用等第制,导致区分度不高,另一方面A、B两档成绩覆盖着半数左右的学生,用一位招办负责人的话来说,这样的“筛网”网眼过大,通过人数可能过多,给自主选拔面试带来几倍于原先的工作量。
值得关注的是,为突破这一瓶颈,此次调整的学业考方案明确,从去年开学读高二的这届学生起,当他们2015年初参加高三学业考时,语文、数学2门科目将出现附加题部分,供学生选考。附加题考试成绩不计入相关科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也不记录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单上,作用仅仅是为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等开展自主招生试点、试验的高水平大学,提供更加丰富的考生学业信息。
这样的改变,有利于推动本科层次院校甚至研究型大学 “跟进”,在自主招生过程中,结合本校相关学科、专业特色及培养要求,将学业考相关科目成绩,以及附加题成绩,作为自主招生初试的依据。招生院校可根据学校自身特点,以及文理工等不同学科专业取向,各自设定对学业考各科成绩的采用方案。
不久前在本市率先推出学业考与自招对接方案的复旦大学,曾做过科学测定,结果发现,从上海考生的整体情况看,2014届应届高三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能够达到 “8A”的人数约为3600人,近几年均稳定在3500人左右。这样的规模基础上,若能有加试语文、数学附加题的进一步筛选,足以聚焦与目前复旦每年入围面试人数 (1100人左右)相当的考生。据了解,目前除了复旦大学连续推出2015年、2016年两年的高中学业考与自主招生对接初步方案,其他如上海交大等也支持这一改革方向,将在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认真研究制定招生方案,保障考生利益。
学业考能不能“刷分”?
“刷分”主要指学生为了取得更高等第成绩选择多次参加考试,在托福等考试中并不鲜见。当有关部门宣布将推进学业考与自主招生的进一步对接时,能否“刷分”成为最被关注的问题之一。
对此,有关专家表示,根据现有规定,仅缺考或补考的学生可以获得第二次考试机会。市教委有关负责人此前接受采访时透露,根据本市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调整完善的方案,学业考成绩将不仅作为高中毕业的重要依据,也将成为高中教学质量监测的重要手段,以及高校招生的重要参考依据。具体来说,在高中生的毕业成绩中,地理和信息科技科目,以高一学业考成绩为准;历史、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科目,以高二学业考成绩为准;语文、数学、外语和思想政治4门科目,则由学业考成绩与高三第二学期学校组织的考试成绩合成,按一定权重折算。高中学校将根据相关规定,分别准予学生毕业、结业或肄业。
用好学业考成绩,可以缓解考生应付自主招生考试的压力。为方便学业考与高校自主招生对接,原本放在高三下学期举行的语、数、外和思政4科考试,调整至高三寒假前完成,从而为自主招生院校采用学业考成绩,留出足够时间。
“来不及”怎么办?
目前本市仅复旦大学公布了明后年自主选拔招生的初步方案,不少高二学生担忧,已经考过的科目“无法挽回”,这些是否将影响自己参与自主选拔?
对此,复旦大学招办负责人表示,2016年度上海市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中,将使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考生的报考资格,要求报考考生学业水平考试的10门科目(9门笔试科目+信息科技)中不少于8门科目等第为A;语文、数学和外语科目等第必须为A;文科考生的政治、历史和地理科目等第必须为A,理科考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科目等第必须为A;必须参加语文和数学两门科目的附加题考试,且成绩达到一定要求。
同时,考虑到2015届考生的地理和信息科技科目考试已经结束,2015年度这两门课不计入考察范围,报考要求相应调整为:8门科目中至少有7门等第为 A,除语文、数学和外语科目等第必须为A外,文科考生政治和历史科目等第必须为A,理科考生物理和化学科目等第必须为A。因此,想参加复旦自主招生选拔的学生无须为“来不及”担忧。(记者 彭德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