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和政府工作中,文章的优与劣跟我们高中时代的评判标准并不相同。高中时代我们赞扬一篇文章,赞扬的多数是它的用词、美感、意境。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一篇文章的“实用性”往往是评判好坏最常见的标准。而在议论文中,“实用性”所指的就是文章的“说服力”。
议论文的本质其实就是通过大段“论据”的阐述,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必要性或可行性。因此,在一篇议论文的论点确定之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写出更具说服力的论据,来说服读者、说服考官。而通过对各种机关报告、文字资料的整理,我们发现在机关当中最具说服力的三种论据即为“高级理论政策”、“热点时事”和“数据”。
那么数据如何用做一篇文章的论据?这一问题我们要从头说起,先来说一下什么样的数据适用于我们的申论考试。在现如今的申论写作中,由于材料和文章主题多数情况下在反应社会发展中的弊端或经济发展中的成就,我们的文章中,最有可能得到应用的其实就是“社会”、“经济”这两方面的数据。
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最常见的GDP,这其实就是一组十分便于应用到议论文当中的数据,当然,在应用此数据的时候,我们应该提前了解一下它的意义以及近年来中国GDP的相关数据。首先是意义,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缩写,它衡量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其次,我们还需要知道近年来中国的相关数据,中国2013年GDP总量为约5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依旧属于高速发展),稳居世界第二,2013年中国人均GDP已上涨为为6750美元。将意义和国内数据了解清楚之后,就可以应用成文了,而且在应用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像GDP这类的经济统计数据应用范围极广,可以适用于多数申论考试的作文题目,因为一般的申论作文题目让我们论述的都是社会民生方面的一些弊端或有待发展之处,而按照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一般在叙述社会发展的弊病之前,总会先提及经济发展的辉煌成果,以此来说明社会较之于经济已成为一个非解决不可的问题。尤其是在一篇文章的开头,用这种经济数据来引出话题是再好不过的一种选择了。具体书写的顺序大致应为:一写数据名称,二写数据意义,三写国内具体数据,四用连接语引出经济发展下的社会问题,五再进而引出文章的观点(论点)。相信这样的书写结构一方面能通过数据的应用有效的提高文章的说服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教会写不出文章的同学如何提笔写出字来。
以上的例子主要指的是部分经济数据的应用,其实除此之外,社会数据方面的应用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等等。同时,数据的使用也不仅仅只局限于文章的开头部分,其实任何一个部分都可以应用数据作为论据的。
很多时候,当我们坐在电视机前苦思冥想着明天考试的作文该如何起笔时,不妨观察一下电视里的新闻,也许央视的名嘴们正在用最直观的数据向我们论证一个又一个中国的发展和变化。而这个时候,聪明的你是不是应该用心记下,说不定这“随便的一记”就能在考试中真正改变你的一生。
来源: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