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我們關心體,更珍視育

2024年04月02日08:5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我們關心體,更珍視育

羽毛球場上的盧蘭。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縣射埠鎮繼述橋中心小學的學生在玩自制的旱地冰球。

馮巍帶教的中南大學舞龍隊在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舞龍舞獅錦標賽賽場。

運動會上,朱寶陽帶著學生騎行進場。

體育課很好上,體育課又不好上。教學改革進行時,有關體育課的討論似乎從來沒有停止。

“青年說”在讀者來信中得知,高校、中小學校的體育課有不少創新變化。近日,記者走訪多所學校時看到,青年教師們正“花樣翻新”體育課:足、籃、排、乒、羽等專項運動依然火熱,毽球、高蹺、抖空竹、舞龍舞獅等中華傳統體育驚喜亮相,武術操、網球操、啦啦操等自創課程“百花齊放”……老師們或來自鄉村小學,或來自高等學府,或有著“冠軍運動員”的閃光履歷,如今他們有了共同目標——讓孩子們愛上體育課。

運動場上,春光正好。剛出教室,按捺不住運動熱情的孩子們便涌入操場,體育課堂裡活力躍動。但老師們的思考是冷靜的,“多少年,我們關注體育之‘體’,但忽視了體育之‘育’……”他們為孩子們想得很多,也深遠。他們,都有哪些思考呢?

給一把鑰匙

“無論什麼形式,先讓孩子們玩起來”

沒有草坪,沒有球門,甚至沒有足球。但這都無法阻擋一堂足球課的進行——在湖南省湘潭市湘潭縣射埠鎮繼述橋中心小學,學生將廢舊報紙揉捏成團,裝進五顏六色的塑料袋中,用膠帶均勻纏繞,制成紙足球,練習踢、傳、射。僅有600平方米的操場上,水泥地面被漆成彩色,映襯著如紙足球般高高飛揚的斑斕夢想。

90后青年體育教師劉曉霜,是最先為孩子們帶來紙足球的人。

為什麼不給孩子踢真正的足球?她試過,可“學校的操場小,局促的空間裡踢真的皮球施展不開,萬一踢到其他學生會很痛、很容易傷到”。幾個足球被鎖在器材室裡,如果有學生想借來踢,劉曉霜會把球裡的氣放出去一些,再交給他們。

“危險”鎖住了,孩子們的熱情卻鎖不住。有一陣,劉曉霜總能在教室后面看到幾顆破損的土豆。這是誰要吃的嗎?她訝然發現,這些土豆竟然是學生特意帶來踢著玩的!

“孩子們真的很需要踢球!”被踢破的土豆,觸動了劉曉霜。她開始琢磨,如何讓大家在體育課上有一項既有趣、又安全的運動?多方了解后,其他小學自制器材的經驗啟發了她,最終演化出繼述橋小學學生人手一個的紙足球。

盡管紙足球踢起來趕不上真正的足球,但能保証每個孩子都有球玩,每節體育課甚至每個課間都能玩。劉曉霜說,即便在資源匱乏的地區,即便在空間相對狹小的學校,體育課同樣有無限可能。要迎合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創新不可或缺。

自己動手吧!劉曉霜帶著大家,巧妙地將日常廢品轉化為更多體育器材:礦泉水瓶擺在一塊兒,就成了保齡球球瓶﹔毛都禿了的廢棄掃帚,套上空礦泉水瓶就成了冰球杆﹔乒乓球台、升旗台或軟式跨欄,都可以充當足球門……

“這些創意都是我與孩子們相互啟發、共創的!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真的很強。”在劉曉霜的帶動下,自制器材的體育課堂宛如一把鑰匙,打開了孩子們與體育相伴的童趣世界。

引一段路

“同手機競爭,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回操場”

“同學們,跟手機告別一會兒!你會發現羽毛球更有意思。”課程開始前,前中國羽毛球國家隊女單運動員、上海交通大學體育系教師盧蘭照例叮囑學生收起手機。角色轉化為老師后,她的對手從其他運動員,變為電子產品:要把學生的注意力搶回來!

這位前世界冠軍的通選課是公認的火爆。或許,有些學生隻為一睹風採而來,而非真的想上羽毛球課,但盧蘭有本事將他們留下來,並且享受課堂。

盧蘭給記者分享了兩個訣竅:一是“發散教學”,圍繞某項技術,她會聯系自己上場打比賽的親身經歷,分享具體運用時的諸多細節和幕后故事,也會結合自己坐在裁判椅上的經驗,提供另一個視角的解讀。二是“翻轉課堂”,自己拋出專業講解后,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大家自己“開發”技巧,尋找球感。

“過去,世界級別的羽毛球大賽對我來說只是電視裡的節目。認識了盧蘭老師后,就大不一樣了。聽她講述世錦賽的‘奪冠之路’,感受那些激烈的博弈,再與盧老師一對一‘過招’,我仿佛也上了回賽場,打了一圈公開賽、世錦賽甚至奧運會!”一位學生的感言,道出了盧蘭課程熱門的原因——對於非運動專業的普通學生來說,能在課堂上窺見、領略競技體育之美,是比單純獲取知識更吸引人的地方。

“若論專業知識,現在來自網絡平台的教學分享有很多,有心人在手機上就可以學。那體育課的優勢和獨特性體現在哪?”盧蘭說,“我想,可以以體育老師的個人魅力為基礎,由師生共同創造一個如羽毛球般有拋有接、有來有回的氛圍。”

體育老師,是校園階段引導學生愛上運動的引路人。在“鼓勵體育教練員、退役運動員等高水平專業體育人才任教”的號召下,越來越多如盧蘭一樣的世界冠軍、明星運動員走上講台,為體育課堂注入新的活力。

開一扇門

“隻要熱愛,體育的大門隨時隨地敞開”

“體育課不隻有800米跑!人們喜歡的運動,我都想帶學生們去體驗,去上手。”雲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學體育老師、初二四班班主任朱寶陽是一位“體育達人”、戶外愛好者。除了三大球、各小球外,他還愛攀岩、槳板、騎行、探洞……特別是攀岩,隻用10秒,他就能完成15米的競速賽道。在他的帶動下,學生們“解鎖”了滑板、攀岩、騎行、露營……

讓學生通過體育課掌握幾項專項運動技能,是學校擬定的教學目標。但朱寶陽在實際教學中感受到,若是多教一些項目,僅憑每節課30分鐘的有效練習時間,隻能讓學生淺嘗輒止﹔若是隻選1∼2項重復教學,又難免枯燥。

怎樣讓學生在廣闊的體育世界中盡情涉獵?這時候,朱寶陽班主任的身份派上了大用處——班會、班級活動、春游,幾乎所有形式都可以與體育課兼容。

“我們班很多時候不在教室開班會,要麼去田徑場,要麼去校外。”“我最期待的就是周末,隻要不下雨,朱老師都會帶大家去戶外。”“上次課外實踐,朱老師帶我們去稻田裡摸魚捉泥鰍呢!”初二四班的學生們紛紛回憶著。

在他們心中,體育課的邊界不是那聲下課鈴,也不是操場的圍牆,而是內心的熱愛——“熱愛的程度有多深,體育課的天地就有多廣”。

想一個問題

“一堂好的體育課,要為學生帶去什麼”

“體育課被佔的情況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老師們告訴記者。

2022年,新修訂的體育法明確“確保體育課時不被佔用”“保障學生在校期間每天參加不少於一小時體育鍛煉”。近年來,有地方進行了“義務教育階段每天一節體育課”的探索。

不過,保障課時只是第一步。擺在體育老師面前的課題更具挑戰——讓學生從體育課上真正受益,而不僅僅是上滿課時。

身為專業運動員、國家級裁判員,盧蘭對體育課的評價卻無關學生的球技,隻關乎學生是否“有鍛煉、有收獲”、老師是否“有回應”。

體育課沒有固定的講台,老師走到學生中間一對一指導、手把手教學是常態。在盧蘭看來,體育老師有親近學生的“天然優勢”,更應該與不同學生共情,從而引導、激發運動興趣。

“尤其是回應內心層面的東西。在體育運動中,學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比如練不好時的挫折感、羞於釋放自我的自卑感等等。我需要敏銳地捕捉到這些情緒,然后一一回應。”盧蘭說,學生在體育課上的身心成長,比提升球技更重要。

“增強體質,是體育課最直觀的作用,也是現在課程主要考核的、家長最為在意的。實際上,這只是‘體’的層面,是很小的一部分。‘育’的層面,通過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錘煉意志、健全人格,才是長期看來體育課需要發力的方向,也是最考驗體育老師的地方。”朱寶陽說。

體育老師當班主任,朱寶陽帶著學生“到處玩”的風格也曾受到家長、同事的質疑。但幾個學期下來,學生狀態的改變老師和家長有目共睹:文化課並未落下,且精神狀態“遙遙領先”,在多項集體活動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同學們願意走進戶外,感受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

“大家都說,我的學生眼裡是有光的!”朱寶陽自豪地說,作為班主任,他最在意的不是文化成績,是學生自信、陽光、快樂。畢竟,體育教育重視的應該是過程,而非結果。(李丹陽 張熙)

本版照片均為受訪者供圖

本期選題支持 張勇 趙嘉偉 徐鑫雨

(責編:李依環、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