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西安工程大學:擬招生4150名 人才培養以學生發展為中心

2019年06月24日11:30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一、請簡單介紹一下西安工程大學?

西安工程大學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基礎雄厚、特色鮮明的綜合性高等學校,始於1912年創辦的北京高等工業專門學校機織科,其后歷經北京工業大學紡織系、西北聯大紡織系和西安交大紡織系等發展階段。2015年電影《古路壩燈火》詳實記錄了西北聯大在陝西漢中古路壩這段艱難的辦學歲月,這段艱難歷程孕育了學校傳承至今的“實業報國、負重奮進”的辦學傳統,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不斷前行。

1978年獨立建校,是原國家紡織工業部三大直屬院校之一,2006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西安工程大學,學校經理100余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紡織服裝為特色,工、理、文、管、經、法、教、藝術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的高校。學校先后成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陝西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首批陝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獲批高校、陝西省博士后創新基地高校等,被業界譽為中國十大著名時尚學府,是工程師的基地和設計師的搖籃。

學校現有15個教學單位,1個聯合培養博士點,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2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10個,64個本科專業,在校研究生、本科生20000余人。

二、請介紹一下西安工程大學人才培養有什麼優勢?

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育人為本的理念,緊跟社會發展和行業企業需求,持續優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優勢:

(一)寬口徑、多元化

按照“重基礎,寬口徑,強能力,提素質”的培養要求,學校探索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學生深造學習、出國進修、創業就業等不同發展目標,構建“分流培養、分層教學、多元成才”的人才培養體系,相繼推出卓越計劃培養、大類分流培養、本碩貫通培養、“1+2+1”模式中外聯合培養、主輔修制等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充分體現因材施教的思想理念。

(二)強實踐、重創新

按照“深化融合意識、突出能力培養、推進協同育人”的思路,探索獨具特色的“一強化三突出五融合”的實踐育人體系。強化“能力導向”的實踐育人理念,突出認知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一方面,搭建學科產業融合、藝工融合、學科交叉融合、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多維政、產、學、研、用協同育人平台,使學校的實踐教學緊跟社會和行業企業需求,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並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在2018年獲得了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三)藝工結合

學校始終秉承“藝工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文學藝術類專業學生佔比三分之一),將“藝工結合”的辦學特色融入課程設置和師資配備,在工程教育中不斷增加藝術的元素,使藝術教育成為工程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學校“藝工結合”的辦學特色得到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家組的充分肯定,被譽為卓越工程師的基地和卓越設計師的搖籃。

(四)重視學生國際視野的培養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不斷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為學生提供國際化教育。與美國、英國、德國、日本、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余所大學、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在人才培養、學術交流和科學研究等方面開展了廣泛合作。學校設立學生出國(境)交流獎學金,每年選派100名左右學生參加各類訪學和研修﹔同時,積極推進“外專引智”項目,邀請國(境)外專家學者來校任教、講學和訪問1000余人次,為本科生開設專業課、基礎課等教育,不斷提升學生國際化視野。

(五)突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

學校為營造有利於學生成長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有更多的自主選擇和發展空間,一是轉專業:制定了《西安工程大學本(專)科生轉專業實施辦法》,根據學分績點的排名先后,學生可享有在全校范圍內或本學院范圍內申請轉入同一招生科類專業的選擇機會﹔二是大類分專業:大類招生專業學生可在二年級在大類范圍內自主選擇專業。三是自主選擇專業方向:學校部分專業學生可以在三年級自主選擇專業方向。四是創業休學:支持學生保留學籍進行創新創業實踐。

三、聽說西安工程大學擁有一位本校培養出來的院士,能不能介紹一下西安工程大學的師資情況?

姚穆院士是我校自己培養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著名的紡織材料專家、教育家、人體著裝舒適性研究的開拓者之一。姚穆院士設計的新一代系列軍服面料,獲2001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非典期間,他帶領一批優秀人才,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裡研制出了新型特種醫用防護服,保護了醫療衛生人員的生命安全,為阻擊非典病毒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學校非常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堅持培養和匯聚學術領軍人物,穩定和提高中青年骨干教師隊伍,引進和培育青年學術骨干和教師骨干等多項舉措,不斷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使學校擁有了一批以姚穆院士為代表的素質良好、結構合理、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1000多人組成的專任教師隊伍,他們活躍在學生課堂、實踐等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發揮教書育人的作用。

(責編:王子文(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