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評作家還是評作品
評委在投票過程中堅持怎樣的評價標准?是給作家還是給作品投票?
丁曉原:對於評獎標准,魯獎評獎條例中有明確的規定。總的標准是堅持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除此之外,不同的門類應該具有更為具體的標准。就報告文學,包括紀實文學、傳記而言,考慮的是文體非虛構的客觀真實性,考慮的是“報告”與“文學”的相生性,既要有“報告”,有新的經驗,有深刻的思想和精神含量,也要有“文學”,有藝術的結構設計、有個人化的語言表達,以及寫作形式的創新等。既堅持報告文學的經典性,又注意看到它的開放和發展,將“非虛構”納入評選對象,就體現了對這一文體開放與發展的尊重。評委投票當然是給作品投票,看作品是否滿足或者基本滿足評獎條件。另外,在考量作品時,也會顧及作家“全人”和新世紀以來報告文學寫作的背景。評委在評議時對長期從事報告文學寫作而且具有實績的作家給予了必要的關注。
郁蔥:嚴格地講,應該是給我們面對的這部作品投票,但可能不同的文學門類會有差異,比如短篇小說,由於評的是單篇作品,注重該篇作品的成分會更大。而詩歌評的是詩集,除了參評作品本身的藝術品質之外,相信大家也會注意到這位詩人在詩壇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這有兩個問題,一是較為成熟的詩人的作品更能展示詩壇的總體創作水平﹔二是評委還是希望獲獎作者具有持續的創造力,別得了獎,以后就銷聲匿跡了。當然主要看的還是報送的作品,因為一般說來,報送魯獎的作品,往往也是一個詩人創作水准的標志。
何弘:在這個問題上,我個人的判斷標准是,先考察作品,特別是在前幾輪的投票中,把優秀的作品都推薦進入下一輪的評選。如果作品水平都達到一定水准,無法做出取舍,會適當考慮作家的總體創作水平,優先考慮總體實力更強、對文學貢獻更大、更具影響的作家。總體而言,我的評價標准是,以作品水平為基礎,綜合參考作家的總體實力和影響力。
獎項的權威性是否遭到了損害
本屆魯迅文學獎名單自公布以來,出現了不少的質疑。如何看待這種現象?這對文學獎項是否是一個傷害?
何弘:每個人對作品都會有自己的判斷。盡管未獲獎的作品肯定有些水平不比獲獎作品差,但這並不意味著評獎的不公平、不公正。評獎是在一定規則之下進行的,規則的細小改變和參與者的變動等,都會影響最終結果。對評獎結果有某種程度的質疑是正常情況,也說明了社會對這個獎項的關心,有利於今后把這個獎項辦得更具權威性、更有說服力,任何質疑都沒有反倒是不正常的。當然,質疑應該建立在理性而不是妄自猜測黑幕的非理性基礎上。對這次評獎的質疑,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則是目前社會上彌漫的不信任情緒、懷疑一切情緒的延續。
郁蔥:一個中國最高的文學獎項,沒有議論才不正常,客觀地分析獲獎作品非常必要,質疑不是傷害,客觀分析也不是傷害,對作品正常的爭鳴是文學成熟和繁榮的標志,議論是由於在意,這是好事。而且,即使評委們再殫精竭慮再無私無畏,每個門類獲獎的作品畢竟隻有5部,肯定會有很多的遺憾甚至也會有失誤。詩歌評委們說:每過一輪,都在剜心。“剜心”,這是當時真實的感受。對作品本身,甚至對評獎程序都可以質疑,有道理的,相信評委會以后會調整。評委們有時也質疑和建議,比如我們也向評委會提出:雖然評委會有詩詞研究的專家,但新詩的評委畢竟多些。詩詞有它的獨特性,以后的評獎中,能不能在詩歌評委會中組成一個分評委會,單獨設立幾位評委,每屆評選出一到兩部詩詞作品,不要再佔用新詩的名額。當然,這僅僅是建議。
但惡性炒作和無端猜疑、斷章取義就是傷害。比如這次結果公布之后,有人說“很多人都是靠跑關系獲的獎”,很多人是多少人?是誰?他們往誰那裡“跑”?籠統的猜忌是很不負責任的。我認可絕大部分評委同事的杰出和優秀,我與我大多的同事們有觀念的差異,沒有人格的懷疑,我們干干淨淨!這一點,我毫不隱晦。顯然,對評委和參評者的普遍懷疑,以及某網絡上的謾罵,的確是對文學評獎的傷害。評獎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有對藝術問題的把握,也有程序方面的問題,都可以探討,我們知道很多人不了解評獎細節和具體的操作,因此有疑義也可以理解,溝通、解釋是必要的。但拿出一位作者30多行的詩中的四句,冠以全詩的名字去炒作,而且把作者一些作品都“刪節”成那個樣子,顯得很不厚道。當然我們也知道網絡炒作的方式,從上一屆魯獎開始,網絡上就用同樣的方式進行炒作。坦率地說,這些現象重塑了我的一些理念和觀念,理性和非理性都會改變我,使得我不再偏執、不再苛求,更理智更包容,從這個角度看,或許是一件好事。
丁曉原:文學的評價(獎)是一項復雜的工作,見仁見智,勢所必然,文學評價是無法量化的,如果各取角度,所得就會有很多不同。我們應當正確對待作家和社會公眾的質疑。首先,這種質疑從一個方面表示著文學界和社會對魯獎的關注,說明了這一獎項的重要性。其次,可以從質疑中吸取正面的有建設性的意見,以進一步改進完善評獎工作。可以說,質疑是改進和完善的良藥。再次,要對質疑的具體內容作具體的分析。比如,關於“零票”現在看來是被誤讀和放大了,實際並不是完全否定作品的價值,否則作品進入提名就無法解釋。
(光明日報記者 王國平整理)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