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讓校訓之光照亮人生之路

2014年07月31日07: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讓校訓之光照亮人生之路(人民時評)

  以校訓為載體,弘揚真善美愛的價值觀,才能推動實現教育的價值回歸,才能培養優秀的現代公民,反過來,也才能讓校訓恆久、熠熠生輝

  置身入伏的燥熱天氣,征戰完高考的同學們,以既放鬆又憧憬的微妙心境,陸續收到期盼已久的大學錄取通知書。而一句簡短的“校訓”,往往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作為辦學理念的凝練表達,校訓,承載著獨特的歷史傳統,標注著鮮明的時代氣質,是堅守價值信念的導航羅盤,也是叮嚀所有校友的人生格言。復旦大學曾有一位博士生,第一次拜訪導師即被問:你知道怎麼讀博士嗎?語塞之際,導師提示他把復旦校訓“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倒著讀一遍——“思近而問切,志篤而學博”,讀博,原來就是從思到問再到志的過程。這則小故事啟示我們,對許多學子而言,他們正是從解碼校訓開始認識學校、認知學問、認清人生,然后去賡續這所學校的文化基因。

  校訓往往既強調治學精神,也關注道德修養。北京小學校訓“腳踏實地做事,頂天立地做人”,南開中學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都給人以深刻印象。據統計,在教育部公布的百余所“211”高校的校訓中,“學”與“德”是出現頻次最高的字眼。比如,北京師范大學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南京大學校訓“誠朴雄偉,勵學敦行”,庄重典雅、寓意深刻﹔又如耳熟能詳的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國學大師張岱年曾將之總結為中華文化的核心內容。品讀校訓,如同接受精神和靈魂的洗禮,也像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長廊裡徜徉。

  喻為“象牙塔”的校園,往往被視作思想淨土、道德高地,人們對它充滿了深切期待,校園也承載了教書、育人的重大責任。然而,一些學校忽視了大學精神的傳承,淡化了價值理念的培養,或是陷入功利導向的泥淖,讓市場思維超越學術思維﹔或是淡漠“百年樹人”的使命,讓升學排名替代了心靈呵護。當虛榮投機、“精致的利己主義”在校園裡滋生彌漫,當考試作弊時有耳聞、論文抄襲愈演愈烈、弄虛作假騙領獎學金的現象頻頻爆出,甚至於,當在校大學生竟然成了可恥的高考槍手,這一切怎不令人痛心?迷失於價值霧霾,甚至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總開關上出了問題,這樣的“未來主人翁”怎能讓人放心?從小裡說,關系一所學校的名譽與責任,往大裡講,關乎一個國家的前途未來。

  從這個意義上說,倘若能夠重新認識、發掘校訓的文化內涵,以校訓為警示,涵養求真求實的精氣神﹔以校訓為載體,弘揚真善美愛的價值觀,才能推動實現教育的價值回歸,才能培養優秀的現代公民,反過來,也才能讓校訓恆久、熠熠生輝。

  當然,要將發自內心的價值認同在每一位畢業生的血液裡流淌,成為描摹人生軌跡的標尺,需要將校訓落細落小落實。奉校訓為圭臬,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一言一行開始,無論置身校園還是離開學堂,崇德向善、明德惟馨,讓校訓精神燭照一生,既是對校訓精神的生動詮釋,又何嘗不是對核心價值觀的有力踐行?而從小學、中學再到大學,如果每一所學校都能握好接力棒,將價值觀引導有效貫穿於求學全過程,青少年就能沿著成長的階梯健康向上。

  也許,畢業多年以后,那些具體課程名稱或已淡忘,但母校的校訓卻一定會深植於心,歷久彌新。銘記校訓,不斷激發校訓的正能量,她必將點亮思想的星空,也將照亮我們的人生之路。

(責編:歐興榮、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