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七

歷期話題

如何讓寒門不再難出貴子

“寒門再難出貴子”近些年引發持續性的討論,春節期間,一篇《博士返鄉日記》在網上走紅,其反映的農村衰敗問題在中國城鄉發展差距加大的背景下,非常普遍,尤其是教育資源薄弱匱乏等問題發人深省。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暢通農村和貧困地區學子縱向流動的渠道,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這也引發代表委員們的熱議。

不能讓寒門再難出貴子
代表李光宇:“鯉魚躍龍門”越來越難

近20年來,中西部貧困地區學生尤其是農村子弟在升學、就業競爭中處於明顯的劣勢。對他們而言,由於身處佔有社會資源較少的弱勢階層,一流大學不僅離他們越來越遠,“鯉魚躍龍門”、“知識改變命運”也變得越來越難。”

代表賀優琳:新高考改革或使農村考生更邊緣化

新高考改革方案,增加了語文、英語的權重,史、地、政、理、化、生等學科等級考試。這樣的科目設置會使農村考生更加邊緣化,農村考生語文、英語學習條件本就差,先天性不足。隨著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擴大,貧窮的農村人口在高等教育方面已經長時間被邊緣化,之前的自主招生,對個人素質的重視已經加大了城鄉差距,而此次新高考改革無疑是雪上加霜。

委員鐘秉林:高考公平要讓農村考生跨越龍門

高考承載的不光是選拔人才,同時還承載著促進社會公正、推動教育公平的重要功能,是農村考生跨越城鄉二元對立的主要通道,是社會流動的階梯。新高考改革方案,通過調整招生計劃分配政策促進入學機會公平。包括通過調整招生計劃分配政策促進入學機會公平﹔把招生計劃更多地投入到人口大省、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縮小省際之間高考錄取率的差異等,對此我們要有信心。

咋看待"博士返鄉日記"描繪的“知識無力感”
教育學者熊丙奇:知識無力感反映多數農村學子的態度

“知識無力感”更准確地反映當前大多數農村年輕人對知識的態度。在大眾教育的今天,中國18—22歲的同齡學生中,已有34.5%的可以上大學,但不少農村大學生讀完大學后,在城市裡並沒有獲得體面工作、回鄉也沒有衣錦還鄉感,甚至不如他們那些沒考上大學的同齡人混得好,這就導致從表面上看讀書、知識似乎無用和無力。

代表邢克智:長遠看獲得知識的人才最“有力”

知識無法做到馬上換取等量的財富,但知識會在人生在長跑中成為走向成功最重的砝碼。感到“知識無力”,只是博士回到家鄉,與同齡人對比后的一種暫時的失落。然而,能改變命運、讓知識“給力”的,豈止一份“文憑”這麼簡單?大學教育所賦予的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加上實踐與個人的努力,長遠來看,獲得知識的人才是最“有力”的。

農村教師待遇太低
委員王海波:提高農村教師待遇 留住教育人才

多年來,在“以縣為主”的經費保障機制下,基層教師的待遇差距很大。有些地方為了節省財力,在教師工資發放上違反政策的事情時有發生,部分地區沒有將國家政策中對農村教師傾斜的分配導向落到實處。提高農村教師待遇、解除他們生活上的窘迫狀況,鼓勵和培養本地優秀教師長期在家鄉任教,穩定農村學校教師隊伍,才能更好推進農村義務教育。

委員姚愛興:呼吁為農村教師“漲薪”

目前農村教師工薪收入較低、分配機制欠妥、構成缺乏科學性的現象大量存在。尤其是農村教學點的那些代課教師,各地發放工資標准不一,隨意性大,有的甚至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應從國家層面對義務教育階段農村教師工資、津貼待遇等作出統一規定,規定農村教師最低工資標准,並建立問責機制,明確由財政單列支出農村教師津補貼,大幅增加農村教師崗位津貼,增加農村教師周轉房和公寓房,並定期或不定期對相關政策執行情況進行督查。

代表李一飛:要解決農村師資嚴重不均衡的問題

要建立人才機制,讓更多人才到中西部去,到農村去,以解決師資嚴重不均衡的問題。比如適當提高中西部及農村教師待遇,在評聘職稱上將城市和農村教師分開進行等。還要繼續加強師資培訓,全面提高教師綜合素質,亟待建立中西部地區與內地沿海城市、農村與城市之間在教育上的交流合作。

如何實現農村教育均衡發展
代表梁文同:期待農村實現“普十五”教育

現在有許多農村的孩子讀完初中就去打工了,學生和家長幾乎都沒有讀高中考大學或者到職業技術學校去學一門技術的想法和願望。除了受到“早掙錢早養家”傳統思想的影響外,另一方面是太多的農村家庭無法承受初中以后的學習費用。實行普及15年義務教育計劃,對於家庭貧困的孩子而言,他們的入學經費有了保障,有機會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

代表李建保:進一步提高農村邊窮地區教育質量

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暢通農村和貧困地區學子縱向流動的渠道,讓每個人都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而在一些農村邊遠窮困地區,教育質量仍然堪憂。教育的質量來自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國家應在邊窮地區、偏遠農村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水平提高方面採取更多措施,一方面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另一方面引導大學生、研究生去這些地區支教或就業,為提高農村兒童受教育質量貢獻力量。

委員郭大成:讓農村出來的人才回鄉參與建設

貧困地區的孩子,多上重點高校,是好事,應給予支持,但杯水車薪。給再多的比例,也解決不了更多人上好學校這樣一個願望。現在的好學校,把老少邊窮地區的優秀子弟都吸引來了,這些孩子讀完之后,要麼“北漂”,要麼“上漂”,最后,在這生活也很困難。實際上,沒發揮到更好的作用。貧困地區的發展靠什麼?靠人才!這些地區的人才都出來了,誰去建設?應想辦法,讓這些地區優秀的子弟受到好的教育返回建設自己美好家鄉,這是大計。




這幾年國家出台了一系列“高考扶貧”、教育改薄等方面的政策,努力向偏遠農村或落后地區傾斜,以促進教育公平,推動社會階層正向流動,收到不少成效,但顯然還遠遠不夠。如何建立起更公平的選拔機制?如何兼顧城鄉學生不同特點?如何實現農村教育統籌均衡發展?諸如此類問題還有賴於教育決策者、執行者和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努力推動,為寒門學子的求學路上提供公平保障。

網友熱議

  • 昵稱
  • 留言
  •     
  • momo寶寶123說   2015-03-11 必須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改革和扶持力度,讓農村留得住老師,讓農村的孩子也能享受良好教育。農村的發展將來需要並依靠從農村走出去的孩子。知識的無力感,是教育和社會脫節的產物(學的專業不好就業),同時也有就業不公平(好的單位要靠關系、靠金錢)等因素造成,這都需要引起國家的重視。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不應該變得蒼白無力。
  • 風過留痕說   2015-03-11 寒門難出貴子,鯉魚難躍農門,在我還小的那個年代,父親為了改變窮不過三代的現實,咬緊牙關送我們姐弟三小完小學上初中,上完初中上高中,上了高中又是大學。說人生三分苦他受了十分。值得欣喜的是現在義務教育已經“鬆綁”,部分地區甚至免費,教育強則國強,希望國家重視教育,讓更多的農村家庭可以出名牌大學學子。
  • 寒冰墨玉說   2015-03-11 教育公平談何容易,希望教育制度越來越完善
  • 網友說   2015-03-11 這個郭大成,真是的
  • 美好華夏說   2015-03-11 公平教育才有公平的未來!

相關專題

農村老師大山的自白 2014教育“強”音回聲 您滿意嗎

教育二維碼

  • 掃一掃關注人民教育微信掃一掃關注人民教育微信
  • 掃一掃關注人民教育微博掃一掃關注人民教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