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思政课需要文化赋能

2025年01月24日08:23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光明论坛】思政课需要文化赋能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凝聚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

思政课兼具思想属性与文化属性,其充满生命力、保持鲜活度离不开持续的文化赋能与滋养。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要始终秉承文化育人的理念,更加突出以文载道、以文传声,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夯实思政课的文化根基,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育人资源,并将其有机嵌入思政课的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中,为思政课建设提供更为充沛的营养和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三股源流,生成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又与时俱进、一脉相承,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育人因子,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是思政课建设丰富的资源宝库和文化滋养。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心理积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思政教学资源,使其以新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更好地服务于思政课。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蕴藏着“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基因密码,标定着“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坐标航向。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就是要在思政课中讲好红色故事,用好革命文物,从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比如,湖南打造的“我的韶山行”思政教育品牌,内容丰富、形式鲜活,全流程、沉浸式红色研学点燃了万千学子心中的信仰火炬。

思政课教学不是单纯的理论阐释和知识传授,而是要着力解决学生的信仰信念问题,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信心,形成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办好讲好思政课,凝聚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必须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好革命文化,传承革命文化之“魂”,让红色基因在学生血液中流淌,让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之火令学生灵魂炽热;传播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播时代最强音。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阐释好宣传好党的创新理论,强化学生思想引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先进事迹、榜样力量激励感召学生铸牢信仰信念根基。福建卫视《中国正在说》节目,以说出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为鲜明特色,表达方式新颖、传播载体多样,构筑起主流舆论的新优势,深受大众欢迎,特别是青年学生喜爱。

新时代新征程上,办好讲好思政课,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环节,结合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成就和生动实践,创新思政课建设,夯实文化力量根基。要探索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文化诠释方式。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聚焦学生成长需求、整合优化文化资源,根据学生信息接受习惯和认知方式诠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学生在深度参与、切身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学生的重视和投入程度最终决定着思政课目标达成和教学效果的高低。思政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不是教师的“单目剧”,而应是师生合力完成的一部“协奏曲”。要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把课程目标导向、教学问题导向和学生需求导向有机结合起来,讲深讲透讲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蕴含的道理、学理和哲理,激发学生自我建构、自我完善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思政课提质增效。

(作者:唐建兵,系淮北师范大学教授)

(责编:李昉、郝孟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