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油菜地里的春节“留守人”

——记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刘忠松教授团队

2025年01月16日08:33 | 来源:科技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油菜地里的春节“留守人”

1月12日,湖南长沙,又一个温暖的冬日。湖南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湖南油菜综合科研试验基地”100亩油菜地里,一棵棵植株沐浴在阳光下,焕发着勃勃生机。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刘忠松教授和他团队的成员们,正在地里忙碌。

防“冬暖花开”,春节“不打烊”

气象预报显示,尽管今年春运期间湖南省气温整体偏高,但春节前后或迎来大降温,湘中以北地区甚至会有阶段性低温雨雪天气。

“冬天持续的较高温,容易导致播种早的早熟油菜品种抽薹开花。抽薹开花的油菜不抗冻,一旦在较高温天气后紧接着遇到连续雨雪冰冻天气,很可能造成减产,甚至收成寥寥。”刘忠松一边仔细观察并记录地里油菜材料的情况,一边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我们要随时做好应对的准备!”

来到团队的实验室,记者看到了在控温控湿“空调房”里茁壮成长的植株。科研人员告诉记者,春节期间用电负荷较高,容易出现突然断电或仪器设备发生温控故障等情况,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住在“空调房”里的珍贵油菜试验材料就可能报废。

“春节是出风险最高的时期。2024年除夕,刘教授就和另外一位老师一起‘抢救’了油菜材料。”团队成员、农业农村部油菜指导专家组专家、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钱论文教授说。

团队成员、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杨柳博士补充道:“我们实验室里种植了几千株油菜盆栽,每天都需要浇水并密切观察它们的健康状况。因此,哪怕是春节也必须有人轮值。”

观察植株抽薹开花情况,解决油菜抗寒抗冻问题,调查田间病虫害,指导农户做好油菜越冬管理和防灾减灾……是刘忠松团队每年春节前后的“必修课”,也让大家忙得不可开交。

除“必修课”外,团队成员的“选修”内容也不少。“我主要负责油蔬两用型油菜和彩色油菜的选育及示范推广工作。”团队成员、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谭太龙说,春节期间,油蔬两用的油菜品种可以为老百姓的“菜篮子”补充新鲜时令蔬菜。

此外,团队还通过控制彩色油菜开花的时间,形成特色景观,吸引游客春节前后前往当地旅行,以此促进农旅融合。

新年搬“新家”,科研“新气象”

“2024年,我们在湖南省组织了7个千亩示范片的油菜种植。”杨柳翻看着手机上的日历对记者说,“春节前,我们的时间安排得非常密集,要查看每个示范点,做新一年工作的‘前调’。”

召开团队课题研讨会,汇报农业农村部油菜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建设进展,抽空整理论文数据、撰写研究论文……今年的春节假期,团队成员的日程已安排得满满当当。

作为团队带头人,刘忠松从业30余年,几乎每年春节都坚守在试验基地和实验室。他说:“平时大家工作都忙,过年了,尽量让他们轮流回老家。我愿意做‘留守人’,带头守好‘大本营’。”

有趣的是,每年春节,返乡的团队成员无一例外生了一种“职业病”——前往附近的油菜地里“串门”。“一看到别人家地里的油菜提前开了花,我就想知道它是哪种材料。”钱论文说。

“自从开始油菜研究,我每年春节假期就爱到附近油菜地里看看。看到好的种质资源,我就会讨要一兜带回实验室。因此,我车子里随时会备着一套工具,每年春节都能‘捞’不少‘特产’回实验室。”杨柳说。

这些天,团队成员还在百忙之中往岳麓山实验室搬运“家当”。过完年,他们即将在这里开展新工作。

“只争朝夕、精益求精、你追我赶、共同进步”是团队长期形成的科研文化。有了更好的科研条件之后,团队正琢磨着“搞大事”:新建一个有特色的湖南省油菜种质资源实体库和数字资源库,完善已有育种系统网站,打造一家新的智能育种工厂。

“我还有三个大愿望。”刘忠松乐呵呵地说:“我想带领团队,第一把油菜产业持续做大;第二把湖南油菜种业做得更强;第三集聚更多国家级人才到团队,进一步充实科研力量。”

“新的一年里,刘教授计划带队去中亚地区收集油菜野生种质资源,希望这次我们能收获满满。”杨柳充满期待。(记者 俞慧友)

(责编:郝孟佳、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