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勇:加强科教协同,培养拔尖创新法治人才
人民网北京12月27日电 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的人民网2024大学校长论坛今天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初心报告厅”举行。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怀勇指出,高校要通过体制机制激发科研创造活力,使人才培养和科学创新有效结合。作为政法类院校,要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法治教育,培养一批懂法律、懂科技的拔尖创新人才。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怀勇。人民网记者 严川吉雨摄
王怀勇指出,改革的核心和本质,就是服务于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需要及时更新理念,确保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达到有效统一,以科研反哺教学。要加强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把教师的兴趣与有组织的科研有效地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与科学创新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数字动能有效地运用到高等教育、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去。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校的科技创新是相辅相成、一体两面的。”面对新时代赋予高校的新使命,王怀勇介绍,西南政法大学积极回应国家需求,不断深化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从学科前沿探索、科研技术创新、科研团队打造、学术氛围营造四个方面为高校科技创新提供支撑,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法治人才。
在谈到关于人才培养经验的问题时,王怀勇表示,“我们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际上就是培养一批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急需、特需和刚需的人才。”西南政法大学聚焦于国家战略特需、工作急需和发展刚需,首创“一带一路”区域国别法治人才实验班、海外利益保护本科实验班;开设人工智能法实验班、科技法拔尖班等,培养一批懂法律、懂科技的人才,回应现代科技社会对于传统法律制度、伦理所带来的挑战。通过技术赋能和数字赋能,实现人才培养的交叉、融合和贯通。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以及国际关系的变化,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为此,西南政法大学联合东盟相关国家,开创了“一带一路”区域国别法治人才实验班,采用“东盟语+国别法”的培养模式,打造了全国最大的中国-东盟法律人才培养高地。面对全球人权治理和国际人权斗争,西南政法大学也以“人权+传播+英语+法律”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实验班,推进相关法治人才培养。
王怀勇表示,未来,西南政法大学将继续以前瞻性的视野和严谨务实的态度,为实现科教协同育人的目标不懈努力,持续为服务国家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孙竞、实习生王若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