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黑龙江大学:扎根黑龙江 服务黑土地

2024年11月26日08:22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扎根黑龙江 服务黑土地

怎样在黑龙江办好一所综合性大学?

回望八秩春秋,黑龙江大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扎根黑土地,服务黑土地。

转化科技成果

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一辆辆渣土车从石墨尾矿库驶出,开往邻近一家混凝土生产企业。“渣土车里拉的都是石墨矿渣。”黑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刘洪波介绍,石墨是发展高新技术必不可少的矿产资源,黑龙江天然石墨年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受限于石墨含量和开采技术等因素,开采过程中每年会产生数百万吨尾矿矿渣。

如何处理这些矿渣,曾困扰各大石墨产地。“如果处理不当,会有污染环境风险。我们的工作就是把剩下的矿渣‘吃干榨净’。”刘洪波带记者走进生产厂房,石墨矿渣同其他辅料搅拌在一起,灰白色的混凝土粉末从出料口缓缓流出,“这种混凝土的强度要比普通混凝土高10%左右,成本却只有同类产品的八成。”

截至目前,黑龙江大学已搭建科技创新平台33个,与尚志市、漠河市等19个县(市、区)签署校地合作发展协议,成功将数十项科技成果转化为石墨烯材料、新能源电池、土木工程材料等产品,在助力黑龙江产业振兴和转型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老曹的油豆角又丰收了。10月,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的种植户曹大军把采摘下来的油豆角打包装箱,发往多地农贸市场。

“以前的油豆角高矮胖瘦啥样都有。”曹大军说。

改变曹大军油豆角质量的是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的冯国军研究团队,他们从1000多份菜豆种质资源中培育出了30多个优良品系,并在兰西县建立了试验基地。几年下来,团队培育的黑大“冠”系列油豆角在黑龙江省的栽培面积已超10万亩。

曹大军说:“除了良种,田间管理也得跟上。从播种到施肥再到采摘,冯国军教授团队的技术人员三天两头来地里指导,手把手地教咱怎么用科学方法把这油豆角‘伺候’好。今年我一口气种了20多亩,预计增收3万元。”

从油豆角到酸黄瓜,从智能农机到微生物菌剂……如今,黑土地上具有“黑大基因”的农业科技正让农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传承冷门绝学

“大爷,我们又来听您讲满语故事了!”刚过晌午,黑龙江大学满学研究院教授赵阿平走进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三家子村一户满族老人的家中,“一会儿您再帮我念念这几个发音”。

40年间,赵阿平带领团队奔走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获得大量珍贵的语言文化资料。

作为国内唯一一所拥有满语本科、硕士、博士三级培养体系的高等院校,黑龙江大学满学研究院已培养了253名满语文专业人才,其中包括72名硕士和19名博士。

善于“上新”,才能让冷门绝学更好地传承,黑龙江大学开设了多个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传统文化相关课程,成为高校构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平台的一种尝试。

(记者 张士英 见习记者 胡沛然)

(责编:李昉、李依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