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思政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对 “三平台、六环节”专创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覃晓燕 江涛
2022年07月01日13:22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长期以来,实践教学领域存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供需错配”问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理实错配”问题、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专创错配”问题等。为了有效消解这一系列问题,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团队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以广播影视类专业为案例,构建了“三平台、六环节”专创融合实践教学模式。

本成果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逻辑起点,以“教学做合一”为理论基点,遵循广播影视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建构了“纵横协统”的“三平台、六环节”实践教学模式。在纵轴上,建构了旨在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旨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旨在提升集成应用能力的“行业企业实践平台”。在横轴上,重点统筹实践能力培养的六个关键环节,即专业认知、课程实训、联合创作、岗位实践、创新创业、毕业实习。按照“体验+实践+实战”的训练逻辑层层推进,特别强调各个人才培养环节的相互融通,突出专业知识、基础能力在高阶思维、高阶能力培养中的支撑作用。

本成果构建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行业企业实践三大平台,基本遵循了“体验+实践+实战”衔续关系。在每一个平台内部,则是基于不同的价值侧重来遴选要素、构建要素组合逻辑。首先,专业教学实践平台以工作岗位为导向,按照相关岗位链的具体工作能力需求,来设计“高保真”的工作情境空间,以此来保证学生实训环境和工作流程与未来工作岗位的高度相近,进而缩短学生就业的“心理调适期”。其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主要聚焦产业领域的前沿技术问题,以问题消解的任务驱动来倒逼创新创业能力塑造。这一平台的构建思路是“专创融合”,强调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企业支撑资源的有机耦合。在整个创新创业启蒙教育、课程教学、务虚训练等环节,都将广播影视类专业知识和具体案例融入其中。最后,行业企业实践平台基于相关产业领域的优质企业共建高水平实习基地,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个性化、定制式的评价手段,鼓励学生在参与企业实战中,找准个人的生涯起点。这一平台侧重将学生推入更大的社会时空场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专业知识与专业伦理的关系,把握职业生活与公共伦理的界限,提升学生的自律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

本成果构建的专业认知、课程实训、联合创作、岗位实践、创新创业、毕业实习六大环节,每一环节都突显着特色的价值观照。在专业认知环节,准确把握学生专业能力的“白板状态”,充分利用思维和能力塑造的“首因效应”,按照“纲要信号”的理念抽象出广播影视类专业若干典型工作任务,引导学生高站位地把握整个专业的基本情况。在课程实训环节,不仅强调每一门课程实训的个性特征,还特别重视整个“专业课程群”所有实训内容的相互关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了课程实训谱系图,便于教师准确把握每一课程实训的生态位。在联合创作以及岗位实践环节,特别突出学生能力发展的“创生”取向。充分利用企业真实的生产情境等“外源”要素对学生的激发,引导学生在巩固与熟练专项能力的同时,培养其质疑、反思和改进意识,进而形成创新创造能力。在创新创业实践环节,建立了“意识激发+理论务虚+校内孵化+创业实战”的教育体系。在专业教学中,教师在可能创新创业的知识点中有意地进行学生意识激发。在实践活动中,依托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驱动学生思考如何将专业知识付诸创业实践。在毕业实习环节,突出了“一般+个性”的实习取向,鼓励并且帮助学生依据个人的发展旨趣和能力水平选择相应的实习单位及实习方式。

首先,以广播影视生产过程为实施逻辑。将产品本身及其生产过程作为实践教学实施逻辑,可有效统整学生的“知识逻辑”和“能力逻辑”。实践中,一要以产品导向理念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在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各个实践教学平台中,根据学生实然能力及其“最近发展区”,选择适恰的“目标产品”,并根据这一“产品”系统规划实践项目,大力推行基于“产品”的情境化教学、体验式学习,逐步构建工学交替、综合实践项目贯穿的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的全过程、多层次、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二要结合产品导向的理念重构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以不同的“产品”和“产品群”为教学单元,突出实践教学的主导地位,制订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的专业培养计划。

其次,以模块化团队建设为重要驱动。“三平台、六环节”实践教学模式中蕴含了学生多元能力目标,需要“术业有专攻”的教师各有侧重的分工协作。一要打造高水平的“双师”队伍,二要形成不同教师的协作教学机制,既要让每一类教师了解自身应该传递的知识能力,也要适度了解其他模块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并能激发教师积极思考如何进行相关能力培养的衔接耦合。

再次,以行业产业标准体系对标为价值导向。将行业产业的标准体系迁移到实践教学体系,是消解“供需错配”问题的关键。一要突出对行业产业标准的系统把握。全面统筹广播影视岗位标准、技术标准、经营管理标准、产品标准等,以标准为基础,了解行业产业发展前沿。二要突出对行业产业标准的“教学转化”。从行业产业标准到实践教学标准,需要结合广播影视专业类内部不同专业的内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对行业产业标准进行解构与重构。三要突出相关标准体系的布局和落地。要构建专业、课程、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标准体系,建设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条件体系,探索教师、学生、社会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又再次,以集成式基地建设为核心支撑。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实施的“主战场”。一要整合资源,将分散在各教学单位的实训室划归学校统一管理,为学生打造真实环境的全岗位链体验式实训平台。二要适应国家对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要求,建成覆盖相关专业所对接产业的创业孵化基地和的大学生科技园,为学生提供真实企业情境的全产业链实践平台。三要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产业环境的真实生产项目与毕业创作实战平台。

最后,以学生能力发展评价为实施保障。学生能力达成是实践教学模式评价和实施优化的重要观照点。一要观照多元的能力评价点,综合考虑学生在不同实践教学阶段、不同实践教学模块中应然性的能力样态,预设若干关键性的能力模型,为后续的评价工作提供对标参照。二要采用多元的能力评价法。对照多元的能力评价点,开展诊断性、过程性评价与增值性评价,通过不同阶段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等维度的成长幅度,评价教学的实践效果。三要基于对评价本身的信度分析,基于对外在因素的干扰排除,精准呈现教学模式之于学生个体发展的支撑助力,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模式优化行动锚定逻辑起点。

(覃晓燕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课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江涛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课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副教授)

(责编:林露、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