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2018年10月25日,人民网2018大学校长论坛举办期间,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公开发布“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全文如下:
一、西南交通大学积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转化难,一直是阻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老大难”问题,科研成果“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的情况屡见不鲜。如何破解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通畅的难题?近年来,西南交通大学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和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致力于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由此带来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四川经验”正在推向全国。
西南交大实施的“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变“先转化,后确权”为“先确权、后转化”;变“奖励权”为“专利权”,使职务科技成果由纯粹的国有变为国家、个人混合所有。2016年1月,学校通过了《西南交通大学专利管理规定》,明确了科技成果的产权所属,即“个人或科研团队、学校、学院三方按7:2:1分配”,使科研人员在我国首次拥有了职务科技成果的部分所有权。之后学校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制度,搭建更多支撑平台,有效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积极性,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授拿不走股权,学校干不成科技成果转化,政府得不到科技型企业”的“三输”局面。
两年多来,学校职务科技成果评估作价总值达到1.3亿元,是之前六年转化收入的近百倍,吸引社会投资近8亿元。相关改革经验被中央电视台三次专题报道,《人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也多次登载,被誉为科技领域的“小岗村试验”。
二、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核心点 推动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
近年高校的转型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提出了挑战。在新时代,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我们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包含教师的专业精神、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力)方面的提升。
2017年2月,西南交大成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与教师发展中心合署办公,主要负责学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培训和教师职业发展等4方面工作。我们把思政专题纳入教师发展计划,开通职称“双通道”,形成了思想政治与业务发展相互融合的双螺旋DNA。
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化发展上,西南交大最主要的抓手有两个:一个是首开课教师培训,强制性的,至今已延续17年;另一个是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自愿报名,至今已举办3届。
我们制定了《首次开课教师培训实施办法》,为首开课教师提供系统、科学、完整的职业初阶发展指导。开设菜单式培训讲座、教学工作坊、网络课程学习、交通特色大型工程实践活动等培训项目,发挥校内教学名师“传帮带”作用,为首开课教师建立全面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研修班旨在激发教师对教学更深层次的热爱,由副校长担任班主任,党委副书记任导师,教师工作部部长和教务处处长任助教。目前3届学员们逐渐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新生力量,不少人承担了校级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很多学生表示获益匪浅,甚至称赞为自己学习经历中的一次革命。
在培训、研修的基础上,我们逐渐帮助老师们在教学理念、教学范式、教学设计、学生学习和工作导向等五个方面实现转变,即:由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教的范式向以学的范式转变;由学科导向向以学科产出导向转变;由浅层学习向深层学习转变;由关注学生“最高水平”向关注学生“整体提升”转变。
三、西南交大研发“超级高铁”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邓自刚团队,搭建了全球第一个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悬浮列车环形实验线平台,也是目前国际上同等载重能力,截面最小、永磁材料用量最少的超导悬浮系统。载重1吨时,列车能稳定地悬浮地面20毫米以上,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行驶。这项技术可将列车理论时速提高到1000公里以上。
中国科学家推出的这项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一经公布,就引起了世界最大的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美国IEEE协会的关注,他们用两个整版的文字报道了中国人的这项科研成果,英国BBC、美国CNN、欧洲公共电视台等媒体,纷纷赶赴西南交通大学展开实地调查报道。这一项科技技术的诞生,可能没有引起民众的过多关注,但在世界众多科学家的眼里,中国人这次干出了几乎是一件革命性的技术创造。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磁悬浮技术起步晚了六十年。1986年,高温超导材料被发现,西南交大第一代研究人员抓住了机会,验证了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可行性。几十年来,西南交大、国内科研院所和众多制造企业的专家,不断地接力式研发实验,才诞生出今天的成果。
四、西南交大中标世界最大跨度桥梁风洞试验项目
2018年3月,接土耳其1915恰纳卡莱大桥项目总承包商KGM通知,西南交通大学已成功中标世界最大跨度桥梁的风洞试验项目,这是迄今为止学校通过国际竞标获得的最重要的桥梁科研项目。即将开工建设的土耳其1915恰纳卡莱大桥跨越土耳其海峡南端的达达尼尔海峡,建成后将成为连接欧亚大陆的又一重要陆路通道。历经4个多月时间的艰苦试验,全桥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终于圆满完成。
1915恰纳卡莱大桥全桥模型风洞试验在我校XNJD-3大型边界层风洞进行,该风洞建成于2008年,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边界层风洞,能够模拟地球表面最强自然风对工程结构的作用,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我校的大型科研试验平台中,XNJD-3风洞算得上是一艘“航空母舰”,曾经在舟山连岛工程、港珠澳大桥、沪通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杨四港长江大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等大国工程中屡立战功,为西南交大赢得了声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