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大学:坚定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之路
2017年12月16日,在人民网2017大学校长论坛上,中国民航大学校长董健康发布“'坚定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之路”。
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嘉宾,高校的各位同仁、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借此机会向社会各界发布中国民航大学的相关信息。
1.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误区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前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应用型人才培养=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职教育=技能人才培养,这样的等量代替实际上是逻辑的背离。美国西点军校是培养高级将领的职业学校,是高水平大学,不是职业技术学院,但依旧训练稍息、立正、齐步走。中央党校培养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是培养职业化的党务工作者的地方,这也不是职业技术学院。高水平理工类院校开设打铆钉这样的基础课程,原因就在于这是意识的培养、是基本职业素养的锻炼,这个环节是不能缺少的。应用型往往和职业教育挂钩,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现代高等教育无不和社会环境相匹配。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做什么,高等院校义无反顾的要去做。社会发展的一些新的职业、新的领域,一定是需要高等学校去培养的,带有一定职业型的高等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类型之一。
2.中国民航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应用型的主要含义指的是工程能力,包括工程科学、工程技术、工程开发、工程应用几个方面,中国民航大学定位在后三个方面。学校以应用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为主要类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去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在反馈意见中指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合理、体系健全、逻辑贯通。今年,学校相继获得国际民航组织Trainair Plus项目准会员资格,国际航空认证委员会(AABI)教育会员资格。在此之前,学校交通运输专业已获国家最高等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三个专业已获得法国工程师学衔委员会最高等级认证。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努力构建学校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四级标准体系。
3.大力开展应用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
创新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原始创新,一种是集成创新,一种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一些应用型高校认为搞不了原始创新,应用型高校就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就民航业来说,民航是飞机的用户单位,围绕飞机开展运行。但是在民航领域,很多原始创新的问题今天没有解决,比如我们已经研制成功支线飞机ARJ21,大飞机C919也已经下线,但距离投入市场使用很有很长路要走,其原因就是还有很多适航问题没有解决,安全性不高。比如,MH370航班失事后,关于航班的全球追踪与监控问题,我们要实现自主监控和导航,这些都需要原始创新。
“十三五”期间,中国民航大学将围绕民航科学发展和安全发展、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以及满足天津市城市功能定位需要,着力在航空安全、适航审定管理与技术验证、航空器全球追踪监控技术、高端装备运行支持及综合保障、空域规划评估及运行方案研究、互联网及大数据应用与安全测评、民航持续发展与竞争力研究、智慧机场建设标准研究方面建设八大科研平台。其中,航空器全球追踪监控技术平台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已协助民航局,会同交通部信息中心、深圳航空公司开展第四代海事卫星SBB的航空器追踪应用示范。协助民航局和北斗办完成了北斗通航“先行先试”建设方案,为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开发部署了航空器追踪监控示范验证系统,实现了全国80%以上的航空器全球监控。学校为了承载十三五规划的重大平台和实验室,已在天津未来科技城规划了新校区建设,目前工作正在抓紧推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