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电信诈骗再也骗不了广大学子
暑假来临,很多学生进入了休假模式,但诈骗分子“全年无休”,还想趁机多捞一把。日前,公安部梳理了针对学生及家长的易发高发电信诈骗类型及特点,发布暑期防电信诈骗安全提示,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警惕五类案件,其中高考招生诈骗、助学金诈骗等赫然在列。
目前,中高考的录取、招生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每年这个时候,总有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迫心情设局诈骗。近日,河南破获售卖高考“答案”的特大电信诈骗案;重庆还出现了谎称“班主任”要为考生发放学费补助的骗子,其诈骗手法与徐玉玉当年所遭遇的如出一辙……
近年来,我国反电信诈骗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尤其“徐玉玉案件”以来,包括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工信部、教育部等在内的多个部门重拳出击,以“刮骨疗毒”的力度铁腕治骗。譬如,工信部加快了落实电话实名制的步伐;六部门出台规定,个人通过银行自助柜员机向非同名账户转账的,资金24小时后到账;“两高”联手公安部颁行《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了电信诈骗犯罪“酌情从重处罚”的10种情形……一系列监管措施接连出台,一次次联动整治力度不断加大,铁腕治骗卓有成效。当然不容懈怠的是,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电信诈骗依然禁而不绝;对于学生群体而言,提高对中高考之后各类骗局的防范,依然十分必要。
古人云,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翻看新闻案例,从虚假招生让“客户”慷慨解囊到助学金骗局诱导考生转账,电信诈骗的“剧本”不断翻新,“画皮”日新月异,但每一个骗局背后都是满满的套路,可以说换汤不换药。应对电信诈骗,要严打也要严防死守,而其中一个关键是让“真相”跑得更快。
诈骗分子为何能屡屡得手?信息不对称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助学金诈骗为例,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密集出台相关资助政策,但政策的具体细节、申请条件、发放流程是怎样的?很多学生及家长并不完全知情。从今年5月开始,资助政策内容将以“致初中/高中毕业生一封信”的形式,发放给每一位毕业生;与此同时,国家资助政策简介还会随录取通知书寄到学生手里……应该说,这些信息服务还是站在指导家庭困难学生申请资助的角度进行政策解读、宣讲,今后不妨专门从防诈骗的角度,结合“市面”上的诈骗手法,对相关警示反复强调,对诈骗套路“加黑加粗”,让“真相”跑在诈骗前面,并且深入人心。
例如,日前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再三强调,任何资助项目都不会要求学生缴纳任何费用,不会要求学生在ATM机上进行任何操作……这几个“任何”“不会”可以说揭示了助学金诈骗的全部“真相”,抓住了诈骗套路的“命门”,应该借助更多方式更广泛而深入地“抵达”更多考生及其家庭。
此外,防范电信诈骗,还需要防骗意识的提高和防骗技能的提升。目前已有学校通过制作宣传展板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电信诈骗。对此,今后不妨继续探索,如借助新媒体手段、专门开设相关课程、配备专门咨询电话等,提高学生、家长的防骗意识,降低被骗几率。
电信诈骗犹如“老鼠过街”,让人深恶痛绝。面对暑期电信诈骗,我们要保持露头即打的高压态势,要继续织密安全防护网,同时也要继续提升公众的防骗意识和技能,让电信诈骗再也不能轻易地蒙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