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师的酸甜苦辣:靠周末弥补父爱--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家有老师的酸甜苦辣:靠周末弥补父爱

2013年05月13日11:04    来源:现代教育报    手机看新闻

莘莘学子的茁壮成长,“军功章”有老师的一半,也有老师家属的一半。在5月15日“国际家庭日”来临之际,让我们把目光从学校转向家庭,说说教师家庭的幸福和喜悦、苦恼与辛酸,让大家来了解一下教师家庭的酸甜苦辣,倾听你们的唠叨,感受你们的心情——

话题1嘉宾

黄恩红(北京市石景山区杨庄中学)

高辉(北京市大兴区垡上中学)

话题2嘉宾

李湖江(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坛丘中学)

沈毅平(江苏省大丰市万盈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王秀利(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中学)

话题3嘉宾

王静(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大兴安定分校)

郭武松(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虎门外语学校)

话题4嘉宾

夏玉珍(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镇救师口小学)

杨先生(北京市一企业部门经理)

特邀专家:

白玉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副教授)

心酸事 家庭工作难权衡

黄恩红:做了教师“忘”了女儿

作为毕业班的老师,我每天早上7点到校,准备一天的工作;晚上7点甚至更晚才能离开学校。孩子在幼儿园时,不能按时接送,只能放在住宿班里,可时间长了,幼儿园也不愿意额外多管一个孩子。于是就给孩子报了个美术班,孩子才三岁,第一次去怯生生地,在陌生的环境度过一个半小时。等我接她时,孩子嗫嚅着说:“妈,我拉裤兜了。”回想起这事,鼻子总是酸酸的。

高辉:称职的老师≠称职的母亲

教师的工作是固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儿,一旦离开就会把自己的工作强加于别人的身上。正因为如此,诸多老师总是默默地丢下生病的孩子,为了别人的孩子牺牲了自己孩子的幸福。这样的老师能说不是好老师吗?人家孩子成绩好了,老师兴奋、开心,可自己的孩子呢?多少次家长会、多少个亲子活动,身为老师的人都放弃了。听起来是多么悲哀,多么荒唐啊,这还是当家长的吗?可这恰恰是事实,因为孩子的家长是一位人民教师。这其中的心酸只有老师才能体会。

甜蜜事 体会职业荣耀感

沈毅平:我是邻居的家教顾问

我是一名幼儿园的老师,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虽不能说已经拥有精湛的教学艺术,但我学会了爱孩子,逗孩子开心。每每邻居被他们孩子哭闹得不知所措的时候,他们就把孩子送到我家,不知是我独有的亲和力,还是因为对我的老师身份的敬畏,小孩到我这儿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哭也不闹,甚至主动与我做游戏。邻居或亲朋好友遇到什么育儿方面的难题,他们也主动求教于我,我虽不是育儿专家,但毕竟比他们懂得多些,对于他们的困惑我总是不厌其烦、尽我所能地帮助他们。在与他们的交流中,一方面我为他们解决了很多育儿方面的疑难问题,同时我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在教学中难以摸索到的保教经验。

王秀利:和孩子讨论得“面红耳赤”

孩子从小就爱看书,而且爱辩论,这是我作为“教师妈妈”的自豪。因为,在孩子小学的时候,我经常回家备课,批改作业,看书,孩子看在眼里,经常夸我:“妈妈可真爱学习。”无形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使他爱上了书籍。

由于是语文教师,我和孩子看同一本书,经常在茶余饭后讨论书中的情节观点,由于是两个视角,所以经常争得面红耳赤,都是孩子爸爸打圆场才告一个段落,平息以后还不忘补充:“这老师当的,跟孩子似的。”是批评,但是内心还是暖暖的,我知道,所有的言语背后都是甜蜜的提醒。

辛苦事 工作繁忙难顾家

王静:儿子陪我一起判试卷

儿子上幼儿园中班了,白天不在家,晚上回来看见我就黏着不放。而我今年正好带初三年级,工作很是繁忙,平时有一些学生的试卷没有时间在学校判,就带回家里来。儿子一开始不让我判,后来嚷嚷着要和我一起判试卷。

最初我不同意,怕儿子给我捣乱,可他自己不去玩,非要和我在一起。没办法,我就拿了一张白纸,对儿子说:“你和妈妈一起判卷,妈妈说,错了一道题,你就在白纸上画一个圆圈,好不好?”儿子一听,非常高兴地同意了,自己搬来小板凳,坐在茶几边上和我判起了卷子。有时我忘了说,儿子还着急地问:“妈妈,有没有错的?”

“学校工作忙不完,回家接着干”对教师来说,这几乎是常态,只是繁忙的工作让我们累了自己,也忽略了家人,但是我们也要从中找点乐子,要不然真成“苦大仇深”的教师了。

郭武松:靠周末弥补父爱

我和爱人都是教师,在同一所学校教书。女儿已经上幼儿园了,都说生活在“教师之家”会有更多“享受教育”的条件,可是,我们却为她的“家庭教育”发愁。

面对女儿的教育,我们常常感到无奈,总不能“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于是,我和爱人相约:没有晚自习的时候一定回家陪女儿(每人每周有一次),晚自习后如果女儿没有睡觉一定给她讲故事,周末一定用更多的精力“弥补”我们爱的缺失。

辣手事 教育“忙”不好帮

夏玉珍:教师不是“万能教育家”

作为一名教师,回顾走过26年的教育历程,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算桃李满天下。但是最近经常遇到亲朋好友送来的一些烫手“山芋”——不听话的孩子,他们总会拜托我进行说服教育,然而教育一个人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双方的信任,而且还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和我的共同配合。我们虽然是教育工作者,但是却不是“万能教育家”,面对这些亲朋好友的求助,难免会感觉很棘手。

杨先生:为躲求助关手机

我的爱人是北京市一所重点小学的主任,每年的春天都是我们最难熬的时候,因为有太多的亲戚、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寻求我们帮忙——托关系上学。

北京市明文规定要按照划片入学,但是总有些家长会通过一些关系给孩子找区域以外的学校上学。我爱人在学校虽然是个主任,但是实在没有帮忙找学校的能力。

每天晚上爱人都会接到好几个求助、咨询的电话,我身边的不少朋友知道我爱人的职业后,也纷纷给我打电话咨询,无尽的电话给我们的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只好关机大吉。

专家观点:

白玉萍:把好工作生活“度”

教师在工作和家庭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面对双重压力,要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无疑是个难题。如何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这要掌握好一个“度”,做好工作会给家庭带来收益和欢乐,家庭没搞好则会反作用于工作。

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要与家人一起分享成绩、成效、成果和成功,争取家人的共识,赢得支持,避免后顾之忧,特别是当工作与家庭发生冲突时,要视事情的轻重缓急而定,妥善恰当处理。

(记者郑祖伟)

(责编:林露、熊旭)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