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副省及以上)
给定资料
1.2013年10月10日是第2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5亿精神健康障碍患者,其中大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某心理研究所的研究报告表明,我国城市劳动力人口中亚健康人群的比例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城市无业人员中的心理亚健康问题尤为突出。
该心理研究所的Z博士说:“人的内心不稳定、不平衡会造成个人负荷加重,并累及社会适应能力,无形中拖累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某社会学家也指出,社会的浮躁与焦虑,不仅易引发有害的聚合行为,且可能因之导致社会的某种断裂,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矛盾多发,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速,使得部分国民心理疾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开始凸显。
心理问题涉及面广泛。从发育的儿童、成长的青年,到空巢老人;从校园内的大学生、工棚里的农民工,到政府官员、企业精英,各阶层的人都可能面临各式各样心理问题的困扰。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对人们的危害绝不亚于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有统计显示,每年约有160万人因心理问题导致行为失常,甚至构成犯罪,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有观察家指出,破解这一问题,政府应承担营造“大环境”的责任。改革开放30余年,在举世瞩目的经济高速增长背后,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必须妥善解决心态失衡等社会问题,让民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过“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社会学研究员Y认为“制定政策时,政府还应充分考虑政策的科学性、连续性和社会影响,减少因政策的不连续性等因素导致民众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减少对个体造成刺激和重大挑战”,“尤其是对于城市边缘人群和农村贫困人群,提高他们的积极情感、帮助其消解负面情绪,对于缓解社会冲突,减少人际间的矛盾与仇视,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某网站发表文章指出,目前社会问题日渐增多,造成社会心理方面的若干“缺失”,并具有相应的表现形式。
一项针对100万在职工作人员工作现状的网络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二的人感到压力较大。尤其在警务、义务人员、高层管理者等职业群体中。70﹪—80﹪的人都感到压力大,表现为失眠,记忆力衰退,容易紧张、焦虑和抑郁。许多感到调整自己原有的心理定式和行为模式越来越困难,心理放松,宣泄郁闷的机会和渠越来越少。
由于当前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们在资源占有、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现事实上的不公平,一部分人往往在比较中产生了心理失衡。加之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各种不平衡、不公平信息迅速大量地传播公众,造成了更多人的心理失衡,这种情绪积累时间过长,势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矛盾。
在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价值观、就业模式、保障体系等,正在发生急剧变化,人们对未来缺乏安全预期,对未知充满恐惧,对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对多元化心理认同不够,易产生焦虑、恐惧、迷茫心理,出现信任和诚信危机。
一项对“白领阶层”的社会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认为与过去5年相比,生活幸福指数略有下降和下降很多的占36%;快乐正悄然离一些人远去,焦虑已渐渐占据某些现代人的心理。有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农民工整体的47%。他们因为收入较低,难以承受较高的生活消费,融入城市生活困难重重,更容易滋生心理问题。同时,人口流动范围加大,生活环境变化加快以及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都会使人们增加社会陌生感带来归属感的降低,进而导致孤独感。特别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城市,生活着一些被高就业门槛和高生活成本边缘化的“社会隔离”人群,或称心理“无根”人群,这种现象得不到消解,易使一些负面情绪蔓延,甚至危及社会秩序和安全。
某些心理精神疾病病患者常因“羞耻感”而不及时就医,延误了诊治。而患者的亲友和同事也没有及时表现出该有的同情,社会对心理疾病还存有偏见和歧视。精神疾病康复者不能顺利回归社会大家庭,则又成为导致心理健康疾病复发增高的一个诱因。
3.为了全面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S大学举办了以“迎校庆、健心灵、献爱心、促成长”为主题的第六届心理健康节活动。
2013年4月26日下午,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J到校作了题为“中国曲艺的魅力”的讲座。讲座现场气氛异常火爆,能容纳300人的音乐厅座无虚席,很多学生一直站着听完整场讲座。J说学逗唱、惟妙惟肖的表情和幽默的言语让全场师生捧腹大笑,充分领略了相声的艺术魅力。4月28日晚,第四届校园相声大赛如期举行,共吸引了一千多名师生参加。有同学以充满诗意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相声通向笑声,笑声连接大家的心声。笑帮人宣泄喜怒哀乐的情绪。笑伴人应对酸甜苦辣的人生!顺利时会笑,困难时能笑,失败时敢笑,我们笑着同昨天告别,又笑着迎接新的黎明!”
S大学是较早创办心理运动会的单位之一。5月12日下午,第五届心理运动会拉开帷幕,活动精彩纷呈,创新无限。“漫天飞舞”项目要求参赛选手中女生蒙住眼睛抛毽子,而男生站在女生身后5米的圆圈内用篓子接毽子,规则看似简单,却要求女生恰到好处的抛毽力度和男生辩识毽子飞行方向的全神贯注。漫天飞舞的彩毽和同学们的欢声笑语飘扬在操场上空,其乐融融。“心灵感应”环节要求参赛者一人蒙住眼睛,背着另一位同学,在他的指引下绕过障碍,背者失去方向、小心探索道路的迷茫,被背同学指点迷津、化险为夷的喜悦,使得比赛充满刺激和欢乐,全场气氛渐入高潮。“齐心协力”“铁人三项”“背对背拥抱”的比赛模式也都突破常规,不仅强调个人的体能展现,更考验团队的默契配合。参与的同学活力四射,乐在其中,观战的同学呐喊助威,激情澎湃,让整场活动都洋溢着喜悦和乐趣。
举办讲座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方式,深受师生欢迎。组委会针对辅导员、心理保健员、普通学生等不同群体组织了若干场精彩讲座。
5月21日下午,学校党委副书记带着各院系辅导员听取S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D教授作《如何应对心理压力》的讲座。D教授是国家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她的精彩讲解有助于辅导员们应对职场与生活压力,享受健康人生。
4月28日下午,S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W老师为全校各班班长、心理保健员作了一场题为《常见的心理问题》的讲座;5月7日晚,W老师又作了一场《与大学生谈人生规划》的讲座,师生们表示要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学习、工作。生活中,调节自我,服务大家。
健康节筹备期间。四川雅安发生7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生活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深深牵动着师生的心。健康节组委会寻事把给灾区募捐的爱心奉献活动也列为心理健康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试图使学生们在募捐活动中体认到爱心与向善是心理健康的真正底蕴。
4月23日,几位学生连夜制作了募捐箱和祈福授带,发起“天佑雅安、心系灾民”捐资赈灾活动。在“生者坚强、逝者安息、祈福雅安、重建家园”的条幅上,同学们写下了真挚的祝福。并将所筹善款汇往灾区。
一农一物皆心意,一元一分总关情,有同学说,我们的心连在一起。就是一座爱的堤坝;我们的手牵在一起,就是一座情的长城。
4.暑期来临,日益升温的“报班热”让孩子们本该无忧无虑的假期变得紧张而忙碌。不少家长“跟风”,给孩子报了特长班、兴趣班、课外辅导班等等。
荧屏上的相亲交友类节目大战愈演愈烈,多家卫视相继播出相亲或者交友类节目,一轮“相亲热”席卷荧屏。
近年来,媒体选秀节目从未冷却,从“超级女声”“快乐男生”到各行各业、各种角色纷纷“选秀”,“选秀热”进入了全面开花阶段。
一股“全民养生”的热潮炙浪遏人。五花八门的养生学说见诸各种媒体,名目繁多的养生书籍充斥图书市场。养生,已成为人们时下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并以一股强大的磁力影响着百姓的日常生活。
此外还有集资热、股票基金热、买房热、文凭热等,常常是一风未止一风又起。
据某网站问卷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受调查者认为时下跟风程度“非常严重”,表明随大流、跟风已成为一种普遍心态,跟风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专家认为,跟风现象折射了社会转型期的浮躁心态,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社会群体心理“亚健康”的表征。
有研究者撰文指出,如果说跟风来自于人们对各类专家的依赖,那么,不难想见,这种“依赖”恰好凸显了当前人们的一种“预先失败”的窘况。文章中引用了英国学者吉登斯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书中的相关阐述,试图把现代人所面临的心理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吉登斯指出“在晚期现代性的背景下,个人的无意义感,即那种觉得生活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的感受,成为根本性的心理问题。”在吉登斯看来,现代社会中任何个人的行为都必须参照一种专家系统才可以实现。换言之,人们越来越相信现代社会的专家指导系统,在做任何活动之前,总要去参考各种各样的指导意见,并找到行为的依据,离开了这个专家系统,个人将迷失在社会当中,一事无成。
比如说买衣服,表面看起来,这是一个纯粹的个人行为。买什么衣服,选什么品牌,完全由个人的看好所决定。但是,在今天,任何购买行为都已经深深地和各种各样的广告连接在了一起。广告,无形中就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重要的“指导系统”。事实上,广告无意于担当这一功能,但是在纷繁复杂的商品世界中,它确实为现代人提供了辨别和追寻自己需要的物品的中介——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告也成为现代人自我辨认的一种曲折的形式。
这无疑会对人们自主选择能力带来巨大的冲击。在任何属于个人的行为当中,都隐藏着一个他人的选择、他人的要求、他人的想象。因此,它会使相当一部分人成为脱离了庞大的文化系统而难以生存的族群。
隐藏在这种生存的想象性对抗背后的,则是人们期待权威的心态。当人们无法获得真实世界的全部信息,就只能想象性地获得这种信息——这就有了对于大众文化媒介的依赖。跟风现象之所以在今天以如此空前规模的形式盛行,也正是这种媒介依赖的结果。
斯图亚特·霍尔曾这样描述现代社会;大众传媒通过生成知识和影像,给大众提供一个认识外部世界的通道。在社会高度发展、信息丰富芜杂以及生活形态多样变迁的同时,世界也在一定程度上变得破碎、凌乱和神秘,而大众传媒恰好掩盖了这种破碎、凌乱和神秘。大众传媒总是向我们呈现出世界的完整面貌,让我们觉得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广告画面一样温暖的世界之中。
就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言,大众媒介承担了一个“专家指导系统”的角色。一时间,所谓的养生专家“走红”各家电视台:隔夜水可以还阳养肾、活吃泥鳅可以治病……几乎最时髦的养生术,都是以对科学主义的文化体系进行颠覆甚至戏弄为前提的。这种反科学主义的冲动背后,则是人们对“媒介”的过度依赖。公众的生活知识,总是通过大众媒介获得,于是许多人也就把大众媒介专家作为自己生活方向的指路人。
5.某网站展开一场关于“跟风”现象的讨论,引起了网民的热议。有热心网民对数量庞大的跟帖中的“精华”整理如下:
甲:我就上过所谓养生专家的当,对各种各样“养生经”深信不疑。有一次挂了一个养生专家的门诊,仅挂号费一次就花了我2000元,结果,从书店里买到的最普通的养生图书中一查,原来专家给我的建议全是从里面抄的。
乙:我也买了不少养生书籍,有一本图书的广告特别吸引人:“一本可能让您多活几十年的书!一本可能让您少花几十万的书!”这两句广告语真的是说到了中老年人的心坎上。被看病难、看病贵所困扰的中老年人觉得,如果买一本30多元的书就能达到永葆健康的目的,谁不会买一本?看到邻居买、同事买、亲戚朋友也买,出于从众心理,自己也唯恐“落伍”。大家都这样做,自己也这样做,这样才不会感觉到舆论压力。
丙: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给国人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机会,但同时也催生了从未有过的竞争与生存压力,追逐名利的人们越来越失去了耐心,迫切渴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再加上一些媒体不负责任地炒作和推崇各种“快餐式成功”和“速食式成名”的“典范”,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清贫和默默无闻,越来越不愿用勤勤恳恳的劳动来获得成功和荣誉,而是不切实际地去跟风,去拼、去赌,这种从众潮流正把社会推向前所未有的浮躁之中。
丁:民众其实有时候就那么点乐趣,只要不违反原则,跟就跟呗,没必要太在意。我认为不要一味地反对或禁止,关键是要正确引导,要体现以人为本。
戊:跟风是一种拙劣的模仿,所以结果必然是平庸的跟随、盲目的复制与可怕的同化,这是缺乏理性、丧失文化个性的行为,无论对于社会还是个人,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从国家的角度说,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要建设独立自主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既是民族自强之路,也是建设世界健康的文化生态的召唤。所以,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理应创造自己的新文化。而如何保持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增强文化自信,进而在世界文化大舞台上展示有个性的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得到创造性的发展,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己:一个经常从众跟风的人,必然缺少独立的思考,创造力也会随之降低,新方法和好创意会被同质化,逐渐变得平庸。一个人如果丧失了智慧和创造性,一味地随大流,就会造成千人一副的社会环境。社会学家早就指出:在个人价值和社会选择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坐标。在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人都独特地属于“自己”,而不是别人。在纷纭复杂的现代社会,如何沉下心来,真正坚守自己,做好真正的自己,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挑战。
庚: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加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尤其是要注意从中华文化的灿烂历史中去找寻民族文化的根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内忧外患,但这条文化的血脉却一直没有断,贯通到今天,并日趋呈现出勃勃生机,这足以说明我们民族的伟大,说明了我们民族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今天,面对全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份文化遗产,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克服盲从与自卑心态,重振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展示中华文化的个性风采。
辛:“风”也有益害之分,“辨风”的目的在于“选风”。譬如,“全民读书活动”这种风气,既陶冶治民众情操,又涵养民族精神,就应该积极追随。“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对于保护环境,和谐自然的“清风”。也应该追风赶潮,尽显自己的绵薄之力。一句话,当追的风要追,不当追的风,那是万万追不得的。
壬:全社会应积极倡导公民的个性发展,鼓励创新精神。在当代生活中,现代化推崇“标准化”的操作模式,世俗化的思想潮流如享乐至尊、娱乐至上等等,常常在不知不觉之中,以同一模式对我们进行打造。尤其是随着商业化的全面推进、社会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信息化的强力渗透,跟风更加有可能束缚思维、抑制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从而使我们在生活方式,文明习惯乃至人生境界等方面陷入流行化、浮躁化、庸俗化。个体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抵得住诱惑,守得住人生的宝贵价值。
癸:如果这样一种跟风随流的生活成为我们人生的全部,在人生终点,岁月大幕落下之时,我们会不会深深地为自己的平庸感到遗憾,甚至有难以言表的耻辱感?因为,我们一直活在别人创造的所谓的“跟风文化中”,我们从没创造出打上个性烙印的成果。
6.当今社会,竞争白热化,每日高速度、快节奏奔波劳碌成为城市工作,生活的主旋律。超时、超负荷工作严重地损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国内一项调查显示,84%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在“加急时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大越来是普遍现象。英国有位时间管理专家说:“我们正处于一个把健康卖给时间和压力的时代。忙,特别是心理上的忙碌感所带来的伤害,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那种不眠不休的工作,是一种自杀式的生活。”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意大利人首先倡导“慢生活”方式,他们希望放慢生活节奏,主张“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等。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专家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慢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富”的充实、“穷”的快乐的生活状态,“工作再忙心不乱,生活再苦心不累”。
在我国,也有心理健康专家适时提出了“慢生活”这一理念。专家指出,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是人生的真谛?物欲催促上生命的脚步,时光分分秒秒日复一日地流走,人生在金钱方面看似相对丰富了;而在另一方面,却是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到身心健康。专家认为,生活要归于简单,工作要抓住重点,在职场忙得焦头烂额、筋疲力尽的人士,不妨梳理梳理心理,让生活节奏慢下来。
金庸先生说:“我的性子很缓慢,不着急,做什么事儿都是徐徐缓缓,最后也都做好了,乐观豁达养天年。”飞人刘翔生活中也有慢的时候,他说:“我吃饭比较慢,我也喜欢洗澡的时候慢一点,因为我喜欢慢节奏的生活。”
慢生活的提出,是对国人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的一种反思,放慢生活节奏是一种技巧,同时也是健康、积极、自信的生活态度。“慢生活”没有固定模式,可以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从慢一点吃饭开始,到漫步、慢运动等等。有专家因此提倡“节奏慢下来,效率提上去,心态平下来,健康升上去”。
我们或许应该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
作答要求
一、“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10分)
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
二、读读“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10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三、“给定资料3”介绍了S大学举办心理健康节活动的情况。假如你是该省教育厅的一名工作人员,全程观摩了这次活动,校方请你在这次活动的总结会上发言,请草拟一个简短的发言稿。(20分)
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目的明确,切合主题;
(3)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4)不超过500字。
四、某地方报纸根据“给定资料4”和“给定资料5”的内容做了一版关于“跟风”的专栏,请你以“告别跟风,走向成熟”为题,为这个专栏写一篇短评。(2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简明深刻;
(2)紧扣材料,重点突出;
(3)语言流畅,有逻辑性;
(4)不超过500字。
五、“给定资料”结尾写道:“我们或许应该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二、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地市级以下)
给定资料
1.27岁的小邹认真地考虑了几次之后,还是决定不去参加周日约定好的教友福音会。他确实需要倾诉,但肯定不是向神父。到目前为止,至少他并不认为自己已经到了需要求助于某种宗教的地步。
身高1.74米,体重150斤,在北方城市的机关大院内,这几乎是一个标准身材。当小邹回顾自己进入“体制”的四年,注视着自己不论从体型还是心理都逐渐被“体制化”,甚至连血压、血脂也与周围的同事趋同时,面对着在外人看来“很顺”的处境,他有了一种莫名的躁动。
对于这份职业,小邹的理解来自于四年间循环往复的工作节奏,作为一个普通工作人员,他只不过是需要在每个波音段内完成“规定动作”,虽不能消极怠工,但也不需要超额完成任务,四年来的工作天天如是,没有什么波澜。
最近一段时间,感觉有些困惑的小邹,周末经常到一家心理诊所就青年社会心理问题进行咨询。
事实上,小邹并不认为自己心理有问题,他只是想印证一下自己的某些想法是否合乎常理。结果很意外,当需要向心理医生介绍自己的情况时,小邹这位当年大学校园里的校报写手竟然发现自己无从谈起,他心里“或许是事情太多,没办法很完整地表述清楚”。
“说真的,目前这个工作节奏是50岁以上人的节奏,对我来说,这个节奏感觉上有点压抑。”小邹思考着,一字一顿地说,“有时我在想,我会不会真的习惯于这种节奏,换句话说,是不是已经被这种节奏所禁锢,永远失去某些竞争力了呢?”
有一段时间,小邹曾经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节奏,对于自己分内应为的工作一丝不苟,提高工作效率,而对于非分内的工作,熟悉事务流程的他也尽量帮着跑,他希望这样能够时刻让自己处于一种高效率的工作状态中,“不会有被社会主流节奏抛弃的感觉”。
然而,小邹很快放弃了这种做法。因为他这样的工作态度,让周围的同事极不适应,经常有人认为他是多管闲事;领导也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够“稳重一些”。到了发薪日,小邹的薪水也仍然是那个很少变化的数字。
面对心理医生的时候,小邹把自己这种情况总结为和体制节奏有些不搭调,他梦想能有所改变。
小邹对于自己的收入也是不满的。以小邹的收入,如果仅仅是正常生活并不存在任何问题,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不买房的情况下。
但,小邹必须买房,而且已经买了房。他说:“这既是对女友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在心理上认同自己的一个标尺。”
购买了期房的小邹到今年年底就能拿到自己那个两居室的钥匙了,和大多数同事一样,小邹也把房子买在了房价较低的郊区,而这意味着小邹不但要考虑买一辆汽车代步,还要考虑如何忍受上下班时段恼人的交通和攀升的油价。
小邹对于买车抱持着一种幻想,但他心里非常清楚,以他目前的收入和储蓄,能偿还每个月1800的购房贷款已经很不容易,买车基本上是一个短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已经还了两年贷款的小邹随口就能够报出自己资金的大致去向:2800多元的月收入再还完1800多元的贷款之后,1000元的生活费用几乎让他每月都捉襟见肘。“如果赶上亲戚朋友结婚,生小孩需要随礼,我可能还要向父母借钱。”
其实,对于现实不安且不满的小邹并不是没有想过跳槽,然而,他的顾虑几乎同他的渴望一样多。
非常稳定的“吃皇粮”生活对于小邹的诱惑仍然非常大,至少能够还贷款,至少可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一旦投身于滚滚洪流的社会,这一切都可能不复拥有。这几乎是小邹不能够承受的。“我不能拿自己和女朋友的将来当儿戏,我需要稳定。”
然而,小邹的女朋友却并不这样看,她经常问小邹,每月就这点死工资,自己觉得值吗?这时的小邹经常是撇撇嘴,不再言语。
其实,看着自己女友研究生毕业后七八千元的月收入,小邹感到欣慰的同时也面临极大压力,“那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有时候确实心里很别扭”。
小邹非常清楚自己的位置,他认为以自己的能力,在没有特别机遇的情况下,最好能够在35岁之前就获得职务晋升,如果达不到,今后就不太可能再进一步,但总的来说工资也在涨,只要不犯错误,至少是安全的。
是否应该用永久的安全换取仅仅是可能的发展机会?这是小邹头痛的一件事,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对于接近而立之年的小邹来说,马上就要面临结婚、生子等一系列问题,而一旦跳槽,这一切就肯定要推迟,这是他并不愿意看到的。
跳不跳槽这个问题,已经因扰了小邹一年多,时至今日,他仍然没有下定决心。“像我这样的人多了去了,既然大多数都选择了继续,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虽然我的心在躁动,但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2.近年来频发的地震不仅使震区经济发展受挫,人民生命财产受损,而且还严重影响了灾区民众的精神健康。相关调查发现,灾区许多人有与焦虑有关的不良情绪和身体、行为反应。在被调查者中,有恐惧感者接近总数的60%,有分离焦虑感者接近65%;超过60%的人为自己及家人的未来担忧。不仅如此,大约25%的被调查者还感到无法面对未来,近70%的人希望获得社会各界的心理援助。
帮助遭受自然灾害的人民从巨大的内心伤痛中走出来,以积极良好而坚强的心态面对灾后的生活,需要行之有效的心理援助。但是心理专家数量是有限的,如何以有限的心理专家力量帮助更多的人迅速调整心态呢?
由一个健康公益网站组织的心理援助专家团,结合心理救援的实际经验,提议开展一项温馨的灾区心理安抚活动,即通过代表“心理援助在进行”含义的火红绸带在灾区的广泛传递,将心理关怀迅速传播到灾区的每一个角落。专家团把这一活动命名为“火红绸带心理援助行动”。
飞扬的火红绸带,能够给人以温暖、安全、激情、希望的感受。心理学家经常以火红色对经受灾难重创需要安抚的对象进行心理激励暗示。
当人们回到废墟看望自己坍塌的家园时,一条废墟上飘扬的火红绸带能给他们悲伤的心灵带来充满希望的激情;当人们在各大医院公告栏前寻找自己失散或失踪的亲人时,公告栏上飞扬的火红绸带能给焦急的人们带来温馨的慰藉和安抚;当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抬出生还者时,为其系上一条火红的绸带,能从心理意义上给他们一份坚定而积极的暗示;从事心理援助的专家和志愿者手臂上轻系的火红绸带,能够给每一位接受心理安抚的百姓安全和乐观的喻示;幸免受创的人们主动系上意味着心理援助的火红绸带,能够向不幸的同胞传达自己衷心的祝福。
火红的“心理援助”绸带飘扬在坍塌的废墟上,轻系在实施心理救援的专家手臂上和受灾地区老百姓的手腕上,悬挂在每一辆过往车辆的车镜上,可以向整个灾区的人民传递爱的温暖。心理援助到哪里,代表“心理援助在进行”的火红绸带就系到哪里,可以让灾区人民在跳动的国旗红中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关怀无处不在,从火红的绸带上感受到未来生活的召唤和重建家园的信心。
当火红的绸带遍布灾区,成为心理援助的某种象征符号时,心理援助会达到更好的效果。美好的心理安抚无处不在,人们的恐惧和焦虑就会渐渐衰减。
3.F市自2012年2月份实施心理健康促进项目以来,着力构建相关机制,努力创新模式,持续推进心理健康工作。以下是F市心理健康促进项目大事记。
2月20日,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联络员,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和重点项目实施方案。
2—3月,项目领导小组确立相关会议机制,及时策划、部署各项心理健康干预活动,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启动项目以来,共部署了3次大型会议的筹备工作。
5月初召开了试点工作协调、启动会议,会议通过了项目实施草案,布置了工作进度的三个阶段,强化配合与落实。
5月底召开了项目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部署了重点项目的实施方案,启动了心理卫生协会成立的筹备工作,提出了国际心理咨询师三年培养计划,同时建立了项目工作进展情况每月一报制。
7月,组建成立心理卫生协会,有团体会员39家,市卫生局投入20万元建立了市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全市初高中均成立了学生个体心理辅导室,四所高中配备了8名专职心理辅导教师。投入40万元改建了F中学的心理咨询中心,中心面积约为280平米,内设接待室、个别辅导室、团体辅导室、音乐放松室、情绪宣泄室、心理沙龙室、心理沙盘室。
8月,在某服饰有限公司以现场会的形式,组织几个社区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部署了社区心理咨询站点建设工作的进度安排,和心理干预网络全覆盖,各级网络间相互协作,资源整合,紧密配合。
9月,市总工会的职工心理咨询室、妇联的女性职工心情舒缓中心和残联的心理咨询所,开始为企业职工、广大妇女和残疾人服务。该市12个文明社区都成立了心理咨询室,11个社区完成了心理干预室的筹建工作。
10月,市妇联开通了首条“女性心情舒缓热线”,市残联开设心理疏导室,专职开展残疾人及其家属心理健康服务。全是初高中除设立个体心理辅导室外,还加强了学生心理课程建设,初中二年级每班每两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活动课,高中一年级每班每月至少开设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
10月10日为第2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市心理卫生协会在X社区开展市抑郁症筛查日大型活动,活动以“艺术·心灵·生活”为主题,宣传活动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参与性高的特点。进一步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和知识普及面。
10月中旬,聘请7位精神科专家,为全市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定期到F市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坐诊和开展教学、学术活动。
10月下旬,卫生局招聘了1名心理专业的大学生,充实市卫生系统医学心理专业人才队伍。制定并实施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三年培训发展计划,争取到2014年,培养200名国家级心理咨询师。
12月,开展心理社团、心理活动周、校园心理剧汇演等一系列创新性活动。Y社区组织了22名“知心姐姐”,和社区干部一道接受了心理健康知识系列培训。
12月21日,F市日报推出了“F市先行试水社会心理健康促进机制建设”的卫生专版,刊登了市心理咨询师培训及市心理卫生协会成立等信息,公布了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咨询时间和热线咨询电话。
2013年1月,市心理卫生协会结合健康生活方式日大型广场活动,共展出宣传版面28块,发放宣传资料3种10000份。
4.某网站发表了题为《谈谈转型期青年社会心理问题》的署名文章: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入,经济收入成为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青年阶段则迎来生命周期中“需要与拥有之间的倒错规律”,即在由不同阶段所构成的人生发展过程中,在最急需各种资源的青年阶段,个人能拥有的东西还非常有限;而到了对各种资源需求较少的“成功阶段”,个人则又拥有了很多东西。因此,青年阶段正处在一个百需待补的特殊时期,金钱“焦虑”成为一种很现实的心态。
在传媒发达、信息爆炸的今天,青年接受信息的速度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都超过了中老年人,但是,这种“现在感”的过于强大,则造成了青年对于国家历史、甚至是近现代史上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的知识量很少;在我们当今的各类教育中,缺少一些有效的历史知识传播方法,则是导致青年难以形成相关历史意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地加强和丰富具有历史感的各类教育,以及进一步创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在当今这个时代,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常迫切的。
近年来,诚信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研讨的热点,青年中的“失信”现象也时有“曝光”,如个人贷款中的违约现象等。尽管我们逐渐增加了更多的法律法规来调整社会行为,但是,作为现代社会中有效交往最重要的心理机制,诚信仍然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较高的诚信度,不仅是人们减少交往代价、提高活动效率的基础,而且也成为向更高级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社会成员造成了各种压力,从而较轻易引发心理问题。当今青年由于出生和成长在较优越的生活环境当中,所以,心理承受力便显得相对较弱,而这一点则又会成为导致心理疾患的重要原因。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全国约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中小学生中的心理障碍者占21%-32%;大学生中的心理障碍者占16%-25%,而且还呈现上升趋势。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人格发展,严重时还会导致自杀等极端行为的出现。因此,增强青年的心理承受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无疑成为需要各个方面给予关注的重要课题。
作为人生历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青年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个体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形成稳定的人格系统。在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眼中,这种心理任务的完成在传统社会里通常能够比较顺利,因为传统社会表现出较高的同质性、稳定性,而在现代社会则不可能顺利,因为现代社会表现出较高的异质性、变迁性。因此,现代社会中青年想要迅速而明确地确立自我并非易事。
在社会转型日益加剧的情况,有些青年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中出现了某些困惑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社会转型期的规范缺失。由于旧的标准或规范有些已经失效,新的标准或规范一时还不完备,而使一些青年心无所依。二是标准多元化导致的多重困境。由于社会的日益开放所带来的多样化,往往造成一种相对化情境。于是,便会产生某种不确定性,从而导致青年出现困惑感。所以,尽快减少和消除青年的这种困惑感,增加确定性,是当今社会的文化建设和价值体系建设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5.10月10日的世界精神卫生日,旨在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促进对精神疾病进行更公开的讨论,鼓励人们在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方面进行投资。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5亿精神健康障碍患者,其中四分之三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而大多数国家中,只有不到2%的卫生保健资金用于精神卫生,且每年有三分之一的精神分裂者、半数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和四分之三的滥用酒精导致精神障碍者无法获得简单、可负担起的治疗或护理。因此,精神健康障碍已成为严重而又耗资巨大的全球性卫生问题,影响着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
精神卫生专家W告诉记者,他曾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中有心理问题的占29%。不过,他认为更严重的问题,是目前很多人对待心理问题的态度。
“主观认识上存在误区是主要原因。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人遇到心理问题不敢去就诊,怕被人看不起。”W说,“不去诊治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原因在于社会上帮助不够,我国心理医生整体水平不高。”
“应该建立心理疏导机制。国家应该建立免费的心理急救热线,这种心理急救非常重要,同时应该让心理健康讲座进社区。”W说,“关键是建立健全快速有效的应对机制,把心理疾病当成生理疾病来对街,同时严格心理咨询机构的准入标准。”
“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型的、由家庭学校医院包括幼儿园和社会团体齐抓共管的心理调适体制和机制,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从法律上规定由各级政府和民间组织给予支持,把精神人格有缺陷的人群纳入到依法治疗治理的轨道上来。”法学院教授H说,“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从法律上保障社会心理调适系统的建立非常重要。”
2013年5月1日,我国新颁布的《精神卫生法》正式实施。H指出,这一法律对精神障碍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精神卫生工作的方针原则、管理机制和保障措施以及维护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等,都做了详细规定。
6.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仅要完善相关立法和建立专门疏导机制,还要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从价值观方面解决问题。
“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明镜无以致远。”“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这些关于心理健康、人生观和幸福观的名人格言,被有效地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都能通过树立榜样,在教学中自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苏轼仕途坎坷而壮心不已,蒲松龄面对落第却发愤创作,曹雪芹处境艰难仍不辍笔耕,安徒生屡遭失业而自强不息,奥斯特洛夫斯基身残志坚却潜心著作……这些都构成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生动教材。司马迁忍辱十八载撰写《史记》,司马光苦熬十九春秋编纂《资治通鉴》,曹雪芹十年寒窗写就《红楼梦》……前人感人的经历和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更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和培养学生优良品格的绝佳素材。
B是一家心理诊所的心理医师。在她成长过程中,作家张承志的小说《北方的河》就曾经对她如何认知和面对生活中的缺陷起过不可磨灭的作用。“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在湟水的河床发现一个没有了下半截的彩陶罐子。他俩在河沟里的陶片堆里一块块翻找,试着把陶片对上罐子的断口。彩陶罐渐渐地复原了,但是最后还缺腹部的一块始终没有找到。”B沉浸在对小说情境的回忆中,“我记得女主人公一再感叹:‘多美啊,可惜碎了。世上的事情多么拗人心意啊,生活也常常是这样残缺。’从此这部小说就教会我一个道理:生活原本可能正是美好与残缺的统一。”
B对记者说:“我特别高兴加拿大女作家门罗获得了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当年我就欣赏他的一句名言:‘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我也总是想把这种幸福观传达给我的每一个病人。”
B称自己也同样是在经历过心理躁动、人生观迷茫之后,才慢慢形成了对人生和幸福的理解,“治疗病人的过程对我来说,其实也是一个自我诊治的过程。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在某个时段面临心理的问题和价值观的困惑。”
在采访临近结束时,B告诉记者:“我们现在一提起价值观,似乎总被人嗤笑,但是心理问题的最终解决,其实与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有密切的关联性,也往往决定于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幸福的体认。”
作答要求
一、“给定资料3”是F市实施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的工作大事记,请据此对F市所做工作进行分类总结。(15分)
要求:分类合理,内容全面。不超过200字。
二、“给定资料4”反映了转型期青年人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请指出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
三、某单位为了解工作人员的生活、工作情况和心理、思想状态,打算以“给定资料1”中小邹的情况为案例,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假如由你具体负责这项工作,请设计出该问卷内容所应列出的主要问题。(20分)
要求:
(1)写出明确具体的设问;
(2)设问应当分类并对每类中的每个设问标注序号;
(3)内容全面,用语得体;
(4)不超过500字。
四、“给定资料2”中心理援助专家团提议开展“火红绸带心理援助行动”。假定在某次救灾工作中,救灾指挥部决定采纳这个提议,请你结合“给定资料2”,以专家团的名义给参与救灾的各界人士写一份倡议书。(15分)
要求:
(1)内容具体,指向明确;
(2)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3)不超过400字。
五、加拿大女作家门罗曾经说过:“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来源: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