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公務員考試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正文

2014年國考申論真題

2015年01月21日10:38    手機看新聞

一、2014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副省及以上)

給定資料

1.2013年10月10日是第22個世界精神衛生日。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約有4.5億精神健康障礙患者,其中大多數生活在發展中國家。某心理研究所的研究報告表明,我國城市勞動力人口中亞健康人群的比例呈現增長趨勢,其中城市無業人員中的心理亞健康問題尤為突出。

該心理研究所的Z博士說:“人的內心不穩定、不平衡會造成個人負荷加重,並累及社會適應能力,無形中拖累了社會發展的步伐。”某社會學家也指出,社會的浮躁與焦慮,不僅易引發有害的聚合行為,且可能因之導致社會的某種斷裂,影響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問題矛盾多發,競爭壓力加大,工作節奏加速,使得部分國民心理疾患所引發的社會問題開始凸顯。

心理問題涉及面廣泛。從發育的兒童、成長的青年,到空巢老人﹔從校園內的大學生、工棚裡的農民工,到政府官員、企業精英,各階層的人都可能面臨各式各樣心理問題的困擾。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對人們的危害絕不亞於心腦血管、呼吸系統疾病及惡性腫瘤等。有統計顯示,每年約有160萬人因心理問題導致行為失常,甚至構成犯罪,給社會造成很大危害。

有觀察家指出,破解這一問題,政府應承擔營造“大環境”的責任。改革開放30余年,在舉世矚目的經濟高速增長背后,我國政府已經意識到必須妥善解決心態失衡等社會問題,讓民眾真正感受到公平正義,過“有尊嚴的幸福生活”。社會學研究員Y認為“制定政策時,政府還應充分考慮政策的科學性、連續性和社會影響,減少因政策的不連續性等因素導致民眾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減少對個體造成刺激和重大挑戰”,“尤其是對於城市邊緣人群和農村貧困人群,提高他們的積極情感、幫助其消解負面情緒,對於緩解社會沖突,減少人際間的矛盾與仇視,促進家庭和諧、社會穩定,都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2.某網站發表文章指出,目前社會問題日漸增多,造成社會心理方面的若干“缺失”,並具有相應的表現形式。

一項針對100萬在職工作人員工作現狀的網絡調查顯示,近三分之二的人感到壓力較大。尤其在警務、義務人員、高層管理者等職業群體中。70﹪—80﹪的人都感到壓力大,表現為失眠,記憶力衰退,容易緊張、焦慮和抑郁。許多感到調整自己原有的心理定式和行為模式越來越困難,心理放鬆,宣泄郁悶的機會和渠越來越少。

由於當前各種體制機制還不夠完善,人們在資源佔有、機會獲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現事實上的不公平,一部分人往往在比較中產生了心理失衡。加之現代社會信息化程度高,各種不平衡、不公平信息迅速大量地傳播公眾,造成了更多人的心理失衡,這種情緒積累時間過長,勢必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和社會矛盾。

在社會轉型期,傳統的價值觀、就業模式、保障體系等,正在發生急劇變化,人們對未來缺乏安全預期,對未知充滿恐懼,對變化心理准備不足,對多元化心理認同不夠,易產生焦慮、恐懼、迷茫心理,出現信任和誠信危機。

一項對“白領階層”的社會調查顯示,在被調查者中,認為與過去5年相比,生活幸福指數略有下降和下降很多的佔36%﹔快樂正悄然離一些人遠去,焦慮已漸漸佔據某些現代人的心理。有報告顯示,新生代農民工已經佔農民工整體的47%。他們因為收入較低,難以承受較高的生活消費,融入城市生活困難重重,更容易滋生心理問題。同時,人口流動范圍加大,生活環境變化加快以及各種自然災害頻發,都會使人們增加社會陌生感帶來歸屬感的降低,進而導致孤獨感。特別在一些發展較快的城市,生活著一些被高就業門檻和高生活成本邊緣化的“社會隔離”人群,或稱心理“無根”人群,這種現象得不到消解,易使一些負面情緒蔓延,甚至危及社會秩序和安全。

某些心理精神疾病病患者常因“羞恥感”而不及時就醫,延誤了診治。而患者的親友和同事也沒有及時表現出該有的同情,社會對心理疾病還存有偏見和歧視。精神疾病康復者不能順利回歸社會大家庭,則又成為導致心理健康疾病復發增高的一個誘因。

3.為了全面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S大學舉辦了以“迎校慶、健心靈、獻愛心、促成長”為主題的第六屆心理健康節活動。

2013年4月26日下午,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J到校作了題為“中國曲藝的魅力”的講座。講座現場氣氛異常火爆,能容納300人的音樂廳座無虛席,很多學生一直站著聽完整場講座。J說學逗唱、惟妙惟肖的表情和幽默的言語讓全場師生捧腹大笑,充分領略了相聲的藝術魅力。4月28日晚,第四屆校園相聲大賽如期舉行,共吸引了一千多名師生參加。有同學以充滿詩意的語言表達了自己的感受:“相聲通向笑聲,笑聲連接大家的心聲。笑幫人宣泄喜怒哀樂的情緒。笑伴人應對酸甜苦辣的人生!順利時會笑,困難時能笑,失敗時敢笑,我們笑著同昨天告別,又笑著迎接新的黎明!”

S大學是較早創辦心理運動會的單位之一。5月12日下午,第五屆心理運動會拉開帷幕,活動精彩紛呈,創新無限。“漫天飛舞”項目要求參賽選手中女生蒙住眼睛拋毽子,而男生站在女生身后5米的圓圈內用簍子接毽子,規則看似簡單,卻要求女生恰到好處的拋毽力度和男生辯識毽子飛行方向的全神貫注。漫天飛舞的彩毽和同學們的歡聲笑語飄揚在操場上空,其樂融融。“心靈感應”環節要求參賽者一人蒙住眼睛,背著另一位同學,在他的指引下繞過障礙,背者失去方向、小心探索道路的迷茫,被背同學指點迷津、化險為夷的喜悅,使得比賽充滿刺激和歡樂,全場氣氛漸入高潮。“齊心協力”“鐵人三項”“背對背擁抱”的比賽模式也都突破常規,不僅強調個人的體能展現,更考驗團隊的默契配合。參與的同學活力四射,樂在其中,觀戰的同學吶喊助威,激情澎湃,讓整場活動都洋溢著喜悅和樂趣。

舉辦講座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傳統方式,深受師生歡迎。組委會針對輔導員、心理保健員、普通學生等不同群體組織了若干場精彩講座。

5月21日下午,學校黨委副書記帶著各院系輔導員聽取S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D教授作《如何應對心理壓力》的講座。D教授是國家首批注冊心理督導師,她的精彩講解有助於輔導員們應對職場與生活壓力,享受健康人生。

4月28日下午,S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W老師為全校各班班長、心理保健員作了一場題為《常見的心理問題》的講座﹔5月7日晚,W老師又作了一場《與大學生談人生規劃》的講座,師生們表示要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學習、工作。生活中,調節自我,服務大家。

健康節籌備期間。四川雅安發生7級地震,給當地人民群眾生活財產造成了重大損失,深深牽動著師生的心。健康節組委會尋事把給災區募捐的愛心奉獻活動也列為心理健康節的重要組成部分,試圖使學生們在募捐活動中體認到愛心與向善是心理健康的真正底蘊。

4月23日,幾位學生連夜制作了募捐箱和祈福授帶,發起“天佑雅安、心系災民”捐資賑災活動。在“生者堅強、逝者安息、祈福雅安、重建家園”的條幅上,同學們寫下了真摯的祝福。並將所籌善款匯往災區。

一農一物皆心意,一元一分總關情,有同學說,我們的心連在一起。就是一座愛的堤壩﹔我們的手牽在一起,就是一座情的長城。

4.暑期來臨,日益升溫的“報班熱”讓孩子們本該無憂無慮的假期變得緊張而忙碌。不少家長“跟風”,給孩子報了特長班、興趣班、課外輔導班等等。

熒屏上的相親交友類節目大戰愈演愈烈,多家衛視相繼播出相親或者交友類節目,一輪“相親熱”席卷熒屏。

近年來,媒體選秀節目從未冷卻,從“超級女聲”“快樂男生”到各行各業、各種角色紛紛“選秀”,“選秀熱”進入了全面開花階段。

一股“全民養生”的熱潮炙浪遏人。五花八門的養生學說見諸各種媒體,名目繁多的養生書籍充斥圖書市場。養生,已成為人們時下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並以一股強大的磁力影響著百姓的日常生活。

此外還有集資熱、股票基金熱、買房熱、文憑熱等,常常是一風未止一風又起。

據某網站問卷調查顯示:七成以上的受調查者認為時下跟風程度“非常嚴重”,表明隨大流、跟風已成為一種普遍心態,跟風現象有愈演愈烈之勢。專家認為,跟風現象折射了社會轉型期的浮躁心態,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社會群體心理“亞健康”的表征。

有研究者撰文指出,如果說跟風來自於人們對各類專家的依賴,那麼,不難想見,這種“依賴”恰好凸顯了當前人們的一種“預先失敗”的窘況。文章中引用了英國學者吉登斯在《現代性與自我認同》一書中的相關闡述,試圖把現代人所面臨的心理問題的討論引向深入。

吉登斯指出“在晚期現代性的背景下,個人的無意義感,即那種覺得生活沒有提供任何有價值的東西的感受,成為根本性的心理問題。”在吉登斯看來,現代社會中任何個人的行為都必須參照一種專家系統才可以實現。換言之,人們越來越相信現代社會的專家指導系統,在做任何活動之前,總要去參考各種各樣的指導意見,並找到行為的依據,離開了這個專家系統,個人將迷失在社會當中,一事無成。

比如說買衣服,表面看起來,這是一個純粹的個人行為。買什麼衣服,選什麼品牌,完全由個人的看好所決定。但是,在今天,任何購買行為都已經深深地和各種各樣的廣告連接在了一起。廣告,無形中就成為了現代人生活中重要的“指導系統”。事實上,廣告無意於擔當這一功能,但是在紛繁復雜的商品世界中,它確實為現代人提供了辨別和追尋自己需要的物品的中介——從這個意義上說,廣告也成為現代人自我辨認的一種曲折的形式。

這無疑會對人們自主選擇能力帶來巨大的沖擊。在任何屬於個人的行為當中,都隱藏著一個他人的選擇、他人的要求、他人的想象。因此,它會使相當一部分人成為脫離了龐大的文化系統而難以生存的族群。

隱藏在這種生存的想象性對抗背后的,則是人們期待權威的心態。當人們無法獲得真實世界的全部信息,就隻能想象性地獲得這種信息——這就有了對於大眾文化媒介的依賴。跟風現象之所以在今天以如此空前規模的形式盛行,也正是這種媒介依賴的結果。

斯圖亞特·霍爾曾這樣描述現代社會﹔大眾傳媒通過生成知識和影像,給大眾提供一個認識外部世界的通道。在社會高度發展、信息豐富蕪雜以及生活形態多樣變遷的同時,世界也在一定程度上變得破碎、凌亂和神秘,而大眾傳媒恰好掩蓋了這種破碎、凌亂和神秘。大眾傳媒總是向我們呈現出世界的完整面貌,讓我們覺得生活在一個充滿了廣告畫面一樣溫暖的世界之中。

就人們的日常生活而言,大眾媒介承擔了一個“專家指導系統”的角色。一時間,所謂的養生專家“走紅”各家電視台:隔夜水可以還陽養腎、活吃泥鰍可以治病……幾乎最時髦的養生術,都是以對科學主義的文化體系進行顛覆甚至戲弄為前提的。這種反科學主義的沖動背后,則是人們對“媒介”的過度依賴。公眾的生活知識,總是通過大眾媒介獲得,於是許多人也就把大眾媒介專家作為自己生活方向的指路人。

5.某網站展開一場關於“跟風”現象的討論,引起了網民的熱議。有熱心網民對數量龐大的跟帖中的“精華”整理如下:

甲:我就上過所謂養生專家的當,對各種各樣“養生經”深信不疑。有一次挂了一個養生專家的門診,僅挂號費一次就花了我2000元,結果,從書店裡買到的最普通的養生圖書中一查,原來專家給我的建議全是從裡面抄的。

乙:我也買了不少養生書籍,有一本圖書的廣告特別吸引人:“一本可能讓您多活幾十年的書!一本可能讓您少花幾十萬的書!”這兩句廣告語真的是說到了中老年人的心坎上。被看病難、看病貴所困擾的中老年人覺得,如果買一本30多元的書就能達到永葆健康的目的,誰不會買一本?看到鄰居買、同事買、親戚朋友也買,出於從眾心理,自己也唯恐“落伍”。大家都這樣做,自己也這樣做,這樣才不會感覺到輿論壓力。

丙: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給國人創造了各種各樣的機會,但同時也催生了從未有過的競爭與生存壓力,追逐名利的人們越來越失去了耐心,迫切渴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再加上一些媒體不負責任地炒作和推崇各種“快餐式成功”和“速食式成名”的“典范”,人們越來越不能容忍清貧和默默無聞,越來越不願用勤勤懇懇的勞動來獲得成功和榮譽,而是不切實際地去跟風,去拼、去賭,這種從眾潮流正把社會推向前所未有的浮躁之中。

丁:民眾其實有時候就那麼點樂趣,隻要不違反原則,跟就跟唄,沒必要太在意。我認為不要一味地反對或禁止,關鍵是要正確引導,要體現以人為本。

戊:跟風是一種拙劣的模仿,所以結果必然是平庸的跟隨、盲目的復制與可怕的同化,這是缺乏理性、喪失文化個性的行為,無論對於社會還是個人,后果都是十分嚴重的。從國家的角度說,在經濟全球化時代,我們要建設獨立自主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既是民族自強之路,也是建設世界健康的文化生態的召喚。所以,有著悠久歷史的中華文明理應創造自己的新文化。而如何保持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增強文化自信,進而在世界文化大舞台上展示有個性的民族文化,使中華文化得到創造性的發展,則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己:一個經常從眾跟風的人,必然缺少獨立的思考,創造力也會隨之降低,新方法和好創意會被同質化,逐漸變得平庸。一個人如果喪失了智慧和創造性,一味地隨大流,就會造成千人一副的社會環境。社會學家早就指出:在個人價值和社會選擇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一個坐標。在某種意義上說,每一個人都獨特地屬於“自己”,而不是別人。在紛紜復雜的現代社會,如何沉下心來,真正堅守自己,做好真正的自己,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的挑戰。

庚: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加強民族文化自信心,尤其是要注意從中華文化的燦爛歷史中去找尋民族文化的根基。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歷經滄桑,內憂外患,但這條文化的血脈卻一直沒有斷,貫通到今天,並日趨呈現出勃勃生機,這足以說明我們民族的偉大,說明了我們民族文化強大的生命力。今天,面對全球文化的沖突與融合,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份文化遺產,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克服盲從與自卑心態,重振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展示中華文化的個性風採。

辛:“風”也有益害之分,“辨風”的目的在於“選風”。譬如,“全民讀書活動”這種風氣,既陶冶治民眾情操,又涵養民族精神,就應該積極追隨。“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對於保護環境,和諧自然的“清風”。也應該追風趕潮,盡顯自己的綿薄之力。一句話,當追的風要追,不當追的風,那是萬萬追不得的。

壬:全社會應積極倡導公民的個性發展,鼓勵創新精神。在當代生活中,現代化推崇“標准化”的操作模式,世俗化的思想潮流如享樂至尊、娛樂至上等等,常常在不知不覺之中,以同一模式對我們進行打造。尤其是隨著商業化的全面推進、社會交流的日益頻繁以及信息化的強力滲透,跟風更加有可能束縛思維、抑制個性發展、扼殺創造力,從而使我們在生活方式,文明習慣乃至人生境界等方面陷入流行化、浮躁化、庸俗化。個體是構成社會的細胞,隻有每個人的素質提高了,才能抵得住誘惑,守得住人生的寶貴價值。

癸:如果這樣一種跟風隨流的生活成為我們人生的全部,在人生終點,歲月大幕落下之時,我們會不會深深地為自己的平庸感到遺憾,甚至有難以言表的恥辱感?因為,我們一直活在別人創造的所謂的“跟風文化中”,我們從沒創造出打上個性烙印的成果。

6.當今社會,競爭白熱化,每日高速度、快節奏奔波勞碌成為城市工作,生活的主旋律。超時、超負荷工作嚴重地損害了人們的身心健康。

國內一項調查顯示,84%的人認為自己生活在“加急時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壓力越大越來是普遍現象。英國有位時間管理專家說:“我們正處於一個把健康賣給時間和壓力的時代。忙,特別是心理上的忙碌感所帶來的傷害,可能超出我們的想象,那種不眠不休的工作,是一種自殺式的生活。”

上世紀80年代末期,意大利人首先倡導“慢生活”方式,他們希望放慢生活節奏,主張“慢餐飲”“慢旅游”“慢運動”等等。這裡的慢,並不是速度上的絕對慢,而是一種意境,一種回歸自然、輕鬆和諧的意境。專家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慢生活”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是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是一種“富”的充實、“窮”的快樂的生活狀態,“工作再忙心不亂,生活再苦心不累”。

在我國,也有心理健康專家適時提出了“慢生活”這一理念。專家指出,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今天,我們應該靜下心來思考:什麼是人生的真諦?物欲催促上生命的腳步,時光分分秒秒日復一日地流走,人生在金錢方面看似相對豐富了﹔而在另一方面,卻是生活質量下降,影響到身心健康。專家認為,生活要歸於簡單,工作要抓住重點,在職場忙得焦頭爛額、筋疲力盡的人士,不妨梳理梳理心理,讓生活節奏慢下來。

金庸先生說:“我的性子很緩慢,不著急,做什麼事兒都是徐徐緩緩,最后也都做好了,樂觀豁達養天年。”飛人劉翔生活中也有慢的時候,他說:“我吃飯比較慢,我也喜歡洗澡的時候慢一點,因為我喜歡慢節奏的生活。”

慢生活的提出,是對國人生活質量和生存狀態的一種反思,放慢生活節奏是一種技巧,同時也是健康、積極、自信的生活態度。“慢生活”沒有固定模式,可以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從慢一點吃飯開始,到漫步、慢運動等等。有專家因此提倡“節奏慢下來,效率提上去,心態平下來,健康升上去”。

我們或許應該如作家米蘭·昆德拉所言,要“慢下來”,因為自在有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

作答要求

一、“給定資料2”揭示了當前社會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請對此予以歸納概括。(10分)

要求:全面准確,分條歸納,不超過150字。

二、讀讀“預先失敗”這一概念在“給定資料4”中的含義。(10分)

要求:全面、准確,不超過200字。

三、“給定資料3”介紹了S大學舉辦心理健康節活動的情況。假如你是該省教育廳的一名工作人員,全程觀摩了這次活動,校方請你在這次活動的總結會上發言,請草擬一個簡短的發言稿。(20分)

要求:

(1)內容具體,符合實際﹔

(2)目的明確,切合主題﹔

(3)語言生動,有感染力﹔

(4)不超過500字。

四、某地方報紙根據“給定資料4”和“給定資料5”的內容做了一版關於“跟風”的專欄,請你以“告別跟風,走向成熟”為題,為這個專欄寫一篇短評。(20分)

要求:

(1)觀點明確,簡明深刻﹔

(2)緊扣材料,重點突出﹔

(3)語言流暢,有邏輯性﹔

(4)不超過500字。

五、“給定資料”結尾寫道:“我們或許應該如作家米蘭·昆德拉所言,要‘慢下來’,因為自在有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請結合你對這句話的思考,聯系自己的感受和社會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選角度,見解深刻

(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

(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4)總字數1000-1200字。

二、2014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地市級以下)

給定資料

1.27歲的小鄒認真地考慮了幾次之后,還是決定不去參加周日約定好的教友福音會。他確實需要傾訴,但肯定不是向神父。到目前為止,至少他並不認為自己已經到了需要求助於某種宗教的地步。

身高1.74米,體重150斤,在北方城市的機關大院內,這幾乎是一個標准身材。當小鄒回顧自己進入“體制”的四年,注視著自己不論從體型還是心理都逐漸被“體制化”,甚至連血壓、血脂也與周圍的同事趨同時,面對著在外人看來“很順”的處境,他有了一種莫名的躁動。

對於這份職業,小鄒的理解來自於四年間循環往復的工作節奏,作為一個普通工作人員,他隻不過是需要在每個波音段內完成“規定動作”,雖不能消極怠工,但也不需要超額完成任務,四年來的工作天天如是,沒有什麼波瀾。

最近一段時間,感覺有些困惑的小鄒,周末經常到一家心理診所就青年社會心理問題進行咨詢。

事實上,小鄒並不認為自己心理有問題,他只是想印証一下自己的某些想法是否合乎常理。結果很意外,當需要向心理醫生介紹自己的情況時,小鄒這位當年大學校園裡的校報寫手竟然發現自己無從談起,他心裡“或許是事情太多,沒辦法很完整地表述清楚”。

“說真的,目前這個工作節奏是50歲以上人的節奏,對我來說,這個節奏感覺上有點壓抑。”小鄒思考著,一字一頓地說,“有時我在想,我會不會真的習慣於這種節奏,換句話說,是不是已經被這種節奏所禁錮,永遠失去某些競爭力了呢?”

有一段時間,小鄒曾經嘗試著改變自己的節奏,對於自己分內應為的工作一絲不苟,提高工作效率,而對於非分內的工作,熟悉事務流程的他也盡量幫著跑,他希望這樣能夠時刻讓自己處於一種高效率的工作狀態中,“不會有被社會主流節奏拋棄的感覺”。

然而,小鄒很快放棄了這種做法。因為他這樣的工作態度,讓周圍的同事極不適應,經常有人認為他是多管閑事﹔領導也找他談話,希望他能夠“穩重一些”。到了發薪日,小鄒的薪水也仍然是那個很少變化的數字。

面對心理醫生的時候,小鄒把自己這種情況總結為和體制節奏有些不搭調,他夢想能有所改變。

小鄒對於自己的收入也是不滿的。以小鄒的收入,如果僅僅是正常生活並不存在任何問題,當然,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不買房的情況下。

但,小鄒必須買房,而且已經買了房。他說:“這既是對女友的承諾也是對自己的要求,更是在心理上認同自己的一個標尺。”

購買了期房的小鄒到今年年底就能拿到自己那個兩居室的鑰匙了,和大多數同事一樣,小鄒也把房子買在了房價較低的郊區,而這意味著小鄒不但要考慮買一輛汽車代步,還要考慮如何忍受上下班時段惱人的交通和攀升的油價。

小鄒對於買車抱持著一種幻想,但他心裡非常清楚,以他目前的收入和儲蓄,能償還每個月1800的購房貸款已經很不容易,買車基本上是一個短期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已經還了兩年貸款的小鄒隨口就能夠報出自己資金的大致去向:2800多元的月收入再還完1800多元的貸款之后,1000元的生活費用幾乎讓他每月都捉襟見肘。“如果趕上親戚朋友結婚,生小孩需要隨禮,我可能還要向父母借錢。”

其實,對於現實不安且不滿的小鄒並不是沒有想過跳槽,然而,他的顧慮幾乎同他的渴望一樣多。

非常穩定的“吃皇糧”生活對於小鄒的誘惑仍然非常大,至少能夠還貸款,至少可以有一定的社會地位,而一旦投身於滾滾洪流的社會,這一切都可能不復擁有。這幾乎是小鄒不能夠承受的。“我不能拿自己和女朋友的將來當兒戲,我需要穩定。”

然而,小鄒的女朋友卻並不這樣看,她經常問小鄒,每月就這點死工資,自己覺得值嗎?這時的小鄒經常是撇撇嘴,不再言語。

其實,看著自己女友研究生畢業后七八千元的月收入,小鄒感到欣慰的同時也面臨極大壓力,“那是一種無形的壓力,有時候確實心裡很別扭”。

小鄒非常清楚自己的位置,他認為以自己的能力,在沒有特別機遇的情況下,最好能夠在35歲之前就獲得職務晉升,如果達不到,今后就不太可能再進一步,但總的來說工資也在漲,隻要不犯錯誤,至少是安全的。

是否應該用永久的安全換取僅僅是可能的發展機會?這是小鄒頭痛的一件事,畢竟,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對於接近而立之年的小鄒來說,馬上就要面臨結婚、生子等一系列問題,而一旦跳槽,這一切就肯定要推遲,這是他並不願意看到的。

跳不跳槽這個問題,已經因擾了小鄒一年多,時至今日,他仍然沒有下定決心。“像我這樣的人多了去了,既然大多數都選擇了繼續,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雖然我的心在躁動,但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抉擇。”

2.近年來頻發的地震不僅使震區經濟發展受挫,人民生命財產受損,而且還嚴重影響了災區民眾的精神健康。相關調查發現,災區許多人有與焦慮有關的不良情緒和身體、行為反應。在被調查者中,有恐懼感者接近總數的60%,有分離焦慮感者接近65%﹔超過60%的人為自己及家人的未來擔憂。不僅如此,大約25%的被調查者還感到無法面對未來,近70%的人希望獲得社會各界的心理援助。

幫助遭受自然災害的人民從巨大的內心傷痛中走出來,以積極良好而堅強的心態面對災后的生活,需要行之有效的心理援助。但是心理專家數量是有限的,如何以有限的心理專家力量幫助更多的人迅速調整心態呢?

由一個健康公益網站組織的心理援助專家團,結合心理救援的實際經驗,提議開展一項溫馨的災區心理安撫活動,即通過代表“心理援助在進行”含義的火紅綢帶在災區的廣泛傳遞,將心理關懷迅速傳播到災區的每一個角落。專家團把這一活動命名為“火紅綢帶心理援助行動”。

飛揚的火紅綢帶,能夠給人以溫暖、安全、激情、希望的感受。心理學家經常以火紅色對經受災難重創需要安撫的對象進行心理激勵暗示。

當人們回到廢墟看望自己坍塌的家園時,一條廢墟上飄揚的火紅綢帶能給他們悲傷的心靈帶來充滿希望的激情﹔當人們在各大醫院公告欄前尋找自己失散或失蹤的親人時,公告欄上飛揚的火紅綢帶能給焦急的人們帶來溫馨的慰藉和安撫﹔當救援人員從廢墟中抬出生還者時,為其系上一條火紅的綢帶,能從心理意義上給他們一份堅定而積極的暗示﹔從事心理援助的專家和志願者手臂上輕系的火紅綢帶,能夠給每一位接受心理安撫的百姓安全和樂觀的喻示﹔幸免受創的人們主動系上意味著心理援助的火紅綢帶,能夠向不幸的同胞傳達自己衷心的祝福。

火紅的“心理援助”綢帶飄揚在坍塌的廢墟上,輕系在實施心理救援的專家手臂上和受災地區老百姓的手腕上,懸挂在每一輛過往車輛的車鏡上,可以向整個災區的人民傳遞愛的溫暖。心理援助到哪裡,代表“心理援助在進行”的火紅綢帶就系到哪裡,可以讓災區人民在跳動的國旗紅中感受到黨和國家的溫暖關懷無處不在,從火紅的綢帶上感受到未來生活的召喚和重建家園的信心。

當火紅的綢帶遍布災區,成為心理援助的某種象征符號時,心理援助會達到更好的效果。美好的心理安撫無處不在,人們的恐懼和焦慮就會漸漸衰減。

3.F市自2012年2月份實施心理健康促進項目以來,著力構建相關機制,努力創新模式,持續推進心理健康工作。以下是F市心理健康促進項目大事記。

2月20日,成立由分管副市長為組長的項目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聯絡員,制定試點工作方案和重點項目實施方案。

2—3月,項目領導小組確立相關會議機制,及時策劃、部署各項心理健康干預活動,及時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啟動項目以來,共部署了3次大型會議的籌備工作。

5月初召開了試點工作協調、啟動會議,會議通過了項目實施草案,布置了工作進度的三個階段,強化配合與落實。

5月底召開了項目成員單位聯絡員會議,部署了重點項目的實施方案,啟動了心理衛生協會成立的籌備工作,提出了國際心理咨詢師三年培養計劃,同時建立了項目工作進展情況每月一報制。

7月,組建成立心理衛生協會,有團體會員39家,市衛生局投入20萬元建立了市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全市初高中均成立了學生個體心理輔導室,四所高中配備了8名專職心理輔導教師。投入40萬元改建了F中學的心理咨詢中心,中心面積約為280平米,內設接待室、個別輔導室、團體輔導室、音樂放鬆室、情緒宣泄室、心理沙龍室、心理沙盤室。

8月,在某服飾有限公司以現場會的形式,組織幾個社區的負責人參加了會議,部署了社區心理咨詢站點建設工作的進度安排,和心理干預網絡全覆蓋,各級網絡間相互協作,資源整合,緊密配合。

9月,市總工會的職工心理咨詢室、婦聯的女性職工心情舒緩中心和殘聯的心理咨詢所,開始為企業職工、廣大婦女和殘疾人服務。該市12個文明社區都成立了心理咨詢室,11個社區完成了心理干預室的籌建工作。

10月,市婦聯開通了首條“女性心情舒緩熱線”,市殘聯開設心理疏導室,專職開展殘疾人及其家屬心理健康服務。全是初高中除設立個體心理輔導室外,還加強了學生心理課程建設,初中二年級每班每兩周開設一節心理健康活動課,高中一年級每班每月至少開設一節心理輔導活動課。

10月10日為第21個世界精神衛生日,市心理衛生協會在X社區開展市抑郁症篩查日大型活動,活動以“藝術·心靈·生活”為主題,宣傳活動呈現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群眾參與性高的特點。進一步擴大了心理健康教育覆蓋面和知識普及面。

10月中旬,聘請7位精神科專家,為全市心理健康促進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定期到F市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坐診和開展教學、學術活動。

10月下旬,衛生局招聘了1名心理專業的大學生,充實市衛生系統醫學心理專業人才隊伍。制定並實施了國家心理咨詢師三年培訓發展計劃,爭取到2014年,培養200名國家級心理咨詢師。

12月,開展心理社團、心理活動周、校園心理劇匯演等一系列創新性活動。Y社區組織了22名“知心姐姐”,和社區干部一道接受了心理健康知識系列培訓。

12月21日,F市日報推出了“F市先行試水社會心理健康促進機制建設”的衛生專版,刊登了市心理咨詢師培訓及市心理衛生協會成立等信息,公布了各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咨詢時間和熱線咨詢電話。

2013年1月,市心理衛生協會結合健康生活方式日大型廣場活動,共展出宣傳版面28塊,發放宣傳資料3種10000份。

4.某網站發表了題為《談談轉型期青年社會心理問題》的署名文章:

隨著市場化進程的日益深入,經濟收入成為社會地位的重要指標之一,而青年階段則迎來生命周期中“需要與擁有之間的倒錯規律”,即在由不同階段所構成的人生發展過程中,在最急需各種資源的青年階段,個人能擁有的東西還非常有限﹔而到了對各種資源需求較少的“成功階段”,個人則又擁有了很多東西。因此,青年階段正處在一個百需待補的特殊時期,金錢“焦慮”成為一種很現實的心態。

在傳媒發達、信息爆炸的今天,青年接受信息的速度和數量在一定程度上都超過了中老年人,但是,這種“現在感”的過於強大,則造成了青年對於國家歷史、甚至是近現代史上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的知識量很少﹔在我們當今的各類教育中,缺少一些有效的歷史知識傳播方法,則是導致青年難以形成相關歷史意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地加強和豐富具有歷史感的各類教育,以及進一步創新愛國主義、英雄主義教育,在當今這個時代,不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常迫切的。

近年來,誠信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和學術研討的熱點,青年中的“失信”現象也時有“曝光”,如個人貸款中的違約現象等。盡管我們逐漸增加了更多的法律法規來調整社會行為,但是,作為現代社會中有效交往最重要的心理機制,誠信仍然在人們生活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較高的誠信度,不僅是人們減少交往代價、提高活動效率的基礎,而且也成為向更高級文明進步的重要表現。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給社會成員造成了各種壓力,從而較輕易引發心理問題。當今青年由於出生和成長在較優越的生活環境當中,所以,心理承受力便顯得相對較弱,而這一點則又會成為導致心理疾患的重要原因。有關調查表明,目前全國約有3000萬青少年存在不同的心理問題,其中,中小學生中的心理障礙者佔21%-32%﹔大學生中的心理障礙者佔16%-25%,而且還呈現上升趨勢。心理問題不僅會影響人格發展,嚴重時還會導致自殺等極端行為的出現。因此,增強青年的心理承受力,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生,無疑成為需要各個方面給予關注的重要課題。

作為人生歷程中的一個關鍵時期,青年期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個體要進行自我心理調整,形成穩定的人格系統。在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眼中,這種心理任務的完成在傳統社會裡通常能夠比較順利,因為傳統社會表現出較高的同質性、穩定性,而在現代社會則不可能順利,因為現代社會表現出較高的異質性、變遷性。因此,現代社會中青年想要迅速而明確地確立自我並非易事。

在社會轉型日益加劇的情況,有些青年人的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中出現了某些困惑現象,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社會轉型期的規范缺失。由於舊的標准或規范有些已經失效,新的標准或規范一時還不完備,而使一些青年心無所依。二是標准多元化導致的多重困境。由於社會的日益開放所帶來的多樣化,往往造成一種相對化情境。於是,便會產生某種不確定性,從而導致青年出現困惑感。所以,盡快減少和消除青年的這種困惑感,增加確定性,是當今社會的文化建設和價值體系建設所面臨的主要任務。

5.10月10日的世界精神衛生日,旨在提高公眾對精神衛生問題的認識,促進對精神疾病進行更公開的討論,鼓勵人們在預防和治療精神疾病方面進行投資。

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約有4.5億精神健康障礙患者,其中四分之三生活在發展中國家。而大多數國家中,隻有不到2%的衛生保健資金用於精神衛生,且每年有三分之一的精神分裂者、半數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和四分之三的濫用酒精導致精神障礙者無法獲得簡單、可負擔起的治療或護理。因此,精神健康障礙已成為嚴重而又耗資巨大的全球性衛生問題,影響著不同年齡、不同文化、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的人群。

精神衛生專家W告訴記者,他曾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成年人中有心理問題的佔29%。不過,他認為更嚴重的問題,是目前很多人對待心理問題的態度。

“主觀認識上存在誤區是主要原因。受我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人遇到心理問題不敢去就診,怕被人看不起。”W說,“不去診治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原因在於社會上幫助不夠,我國心理醫生整體水平不高。”

“應該建立心理疏導機制。國家應該建立免費的心理急救熱線,這種心理急救非常重要,同時應該讓心理健康講座進社區。”W說,“關鍵是建立健全快速有效的應對機制,把心理疾病當成生理疾病來對街,同時嚴格心理咨詢機構的准入標准。”

“建立一個全方位的、立體型的、由家庭學校醫院包括幼兒園和社會團體齊抓共管的心理調適體制和機制,使其發揮積極作用,從法律上規定由各級政府和民間組織給予支持,把精神人格有缺陷的人群納入到依法治療治理的軌道上來。”法學院教授H說,“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部署,從法律上保障社會心理調適系統的建立非常重要。”

2013年5月1日,我國新頒布的《精神衛生法》正式實施。H指出,這一法律對精神障礙的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精神衛生工作的方針原則、管理機制和保障措施以及維護精神障礙患者合法權益等,都做了詳細規定。

6.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僅要完善相關立法和建立專門疏導機制,還要不斷提高教育水平,從價值觀方面解決問題。

“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進程中的伴隨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個條件。”“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明鏡無以致遠。”“想不付出任何代價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話。”“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願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

這些關於心理健康、人生觀和幸福觀的名人格言,被有效地運用在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都能通過樹立榜樣,在教學中自覺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蘇軾仕途坎坷而壯心不已,蒲鬆齡面對落第卻發憤創作,曹雪芹處境艱難仍不輟筆耕,安徒生屢遭失業而自強不息,奧斯特洛夫斯基身殘志堅卻潛心著作……這些都構成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挫折的生動教材。司馬遷忍辱十八載撰寫《史記》,司馬光苦熬十九春秋編纂《資治通鑒》,曹雪芹十年寒窗寫就《紅樓夢》……前人感人的經歷和給后人留下的精神財富,更是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教育和培養學生優良品格的絕佳素材。

B是一家心理診所的心理醫師。在她成長過程中,作家張承志的小說《北方的河》就曾經對她如何認知和面對生活中的缺陷起過不可磨滅的作用。“小說中的男女主人公在湟水的河床發現一個沒有了下半截的彩陶罐子。他倆在河溝裡的陶片堆裡一塊塊翻找,試著把陶片對上罐子的斷口。彩陶罐漸漸地復原了,但是最后還缺腹部的一塊始終沒有找到。”B沉浸在對小說情境的回憶中,“我記得女主人公一再感嘆:‘多美啊,可惜碎了。世上的事情多麼拗人心意啊,生活也常常是這樣殘缺。’從此這部小說就教會我一個道理:生活原本可能正是美好與殘缺的統一。”

B對記者說:“我特別高興加拿大女作家門羅獲得了201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當年我就欣賞他的一句名言:‘幸福始終充滿著缺陷。’我也總是想把這種幸福觀傳達給我的每一個病人。”

B稱自己也同樣是在經歷過心理躁動、人生觀迷茫之后,才慢慢形成了對人生和幸福的理解,“治療病人的過程對我來說,其實也是一個自我診治的過程。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在某個時段面臨心理的問題和價值觀的困惑。”

在採訪臨近結束時,B告訴記者:“我們現在一提起價值觀,似乎總被人嗤笑,但是心理問題的最終解決,其實與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和人生觀都有密切的關聯性,也往往決定於對生活的理解以及對幸福的體認。”

作答要求

一、“給定資料3”是F市實施心理健康促進項目的工作大事記,請據此對F市所做工作進行分類總結。(15分)

要求:分類合理,內容全面。不超過200字。

二、“給定資料4”反映了轉型期青年人在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請指出這些問題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10分)

要求:全面、准確。不超過150字。

三、某單位為了解工作人員的生活、工作情況和心理、思想狀態,打算以“給定資料1”中小鄒的情況為案例,設計一份調查問卷。假如由你具體負責這項工作,請設計出該問卷內容所應列出的主要問題。(20分)

要求:

(1)寫出明確具體的設問﹔

(2)設問應當分類並對每類中的每個設問標注序號﹔

(3)內容全面,用語得體﹔

(4)不超過500字。

四、“給定資料2”中心理援助專家團提議開展“火紅綢帶心理援助行動”。假定在某次救災工作中,救災指揮部決定採納這個提議,請你結合“給定資料2”,以專家團的名義給參與救災的各界人士寫一份倡議書。(15分)

要求:

(1)內容具體,指向明確﹔

(2)語言生動,有感染力﹔

(3)不超過400字。

五、加拿大女作家門羅曾經說過:“幸福始終充滿著缺陷。”請結合你對給定資料的思考和對這句話的領悟,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選角度,立意明確﹔

(2)聯系實際,不拘泥於“給定資料”﹔

(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4)總字數1000-1200字。 

來源:中公教育

(責編:趙新寧(實習生)、林露)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