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鏈接
生態環境一直是申論考試中的熱點,2008年的國考以“人與自然”為話題,描述了怒江水電開發引發的一系列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與爭議。2010年考察的則是海洋的開發與保護,除此之外再無涉及。那麼今年生態仍然有可能再次出現在國考申論試卷。
習近平主席在 APEC歡迎宴會上致辭:“ 習近平說,這幾天北京空氣質量好,是我們有關地方和部門共同努力的結果,來之不易。我要感謝各位,也感謝這次會議,讓我們下了更大的決心,來保護生態環境,有利於我們今后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做得更好。也有人說,現在北京的藍天是APEC藍,美好而短暫,過了這一陣就沒了,我希望並相信通過不懈的努力,APEC藍能夠保持下去。”
二、治理生態環境的措施
建設生態文明,堅持節約優先是第一要義。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要推動資源利用方式的轉變,還要降低現有資源的消耗強度,更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進而加強生態文化建設。
第一,建設生態文明,前提和關鍵推動資源的利用方式的轉變。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隻有發展,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生態文明要發展,要求我們要改變現有的資源利用發生,選擇利於生態安全的資源利用方式,建設有利於生態安全的產業結構,建立有利於生態安全的制度體系,逐步形成促進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的良性運轉機制,使經濟社會發展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對后代人的需求不構成危害,最終實現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
第二,建設生態文明,必須要降低現有資源的消耗強度。資源過度消耗帶來的環境問題在許多行業都表現尤為明顯。無論是電力行業、煤炭行業,造成的環境污染十分嚴重。十八大報告也明確指出:“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堅持“生態效益高於一切”是生態文明教育的核心理念。生態文明倡導的社會消費模式應當是:低消費、生態化、儉朴、健康而有益。
第三,建設生態文明,基本途徑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循環經濟指的是以合理、持續的利用物質和能源為目的,把清潔生產和廢物的綜合利用結為一體的生態經濟形式。因此,我們要積極引導廢棄物綜合利用的企業與污染企業形成上下游產業鏈,這樣為污染企業節省了治理污染的成本,也給廢棄物綜合利用企業提供了廉價的原材料。既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的模式轉變,更實現了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轉變。
第四,建設生態文明,基本途徑是加強生態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全社會履行維護生態安全的責任和義務。現實社會中資源和環境危機的實質很大程度上是文化觀念和價值取向出現偏差造成的。“生態效益高於一切”是生態文明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所遵循的最高價值。生態文明倡導的社會消費模式應當是:低消費、生態化、儉朴、健康而有益。
來源:華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