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納概括,顧名思義,就是要求你對某一事件進行總結歸納,申論考試中,就是要求考生對材料的全部或部分內容、觀點、問題、原因、現狀等進行總結概括。歸納概括題作為申論考試的五大題型之一,無論是在國家公務員考試還是各省的公務員考試中,處處都有其身影。雖然從答題難度來說,歸納概括題難度較低,但是如果考生想要真正拿到概括題的分數卻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
要想盡可能多的拿到歸納概括題的分數,首先要明確兩個關鍵,一個必須清楚了解概括題的作答對象,另一個是保証答案的客觀性。前者考生往往都不陌生,通過審題技巧都能夠准確找到,但是做到這一點就能拿高分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本文就在這裡跟各位考生分享另一個被諸多考生忽視的誤區——忽視客觀性。
以2011年河南省考的一道真題為例:根據給定材料7~9,請你分析張悟本事件折射出哪些現實問題?要求:問題全面明確;分析恰當透徹;表述簡潔明了;200字左右。
上面這個題很明顯是一道概括題,概括的對象是“張悟本事件折射出的現實問題”,落腳點是“這些問題的具體表現”。所以考生隻需要結合材料7到9找出張悟本事件反映的現實問題即可。通過對材料的梳理,發現材料7通過溫家寶總理的講話,點明整個材料的主題思想“弘揚科學精神,提過全民族科學素質”。材料8敘述了“張悟本事件”,並分析了造成該事件產生的一些原因:媒體的炒作,政府部門監管不力,科研人員不熱衷於將其學術知識轉化為群眾所需的、易懂的常識等。材料9提到對我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的結果,反映出我國公民科學素養不高、必要的科學基礎知識掌握不足。
准確全面地找出以上要點是考生要做的第一步,然后就要對材料信息進行加工和整理,落筆成文,這個時候,很多考生就陷入思維誤區,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很多主觀臆斷或者引申加入自己的答案中。比如說,材料中提及的張悟本事件有這樣一句話:“包括張悟本在內,一些所謂‘神醫’‘養生明星’的發跡,固然與其本人騙術高超、媒體包裝炒作推波助瀾以及政府部門監管不力有關。”這是比較明顯的一個問題表現,可以歸納為“政府監管不力”或者“缺乏有效的政府監管”。但是,很多考生在概括這一點表現的時候會概括成:“政府制度不健全、缺乏監管”或者“法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處理措施”。我們可以比較一下這兩種答案,材料中根本沒有對於政府制度不完善或者法制不完善的相關表示。從“政府監管不力”變成“政府制度不健全”是考生們對於材料內容的自我補充,是主觀臆斷的結果,這樣的答案必然不可能拿到相應的分數的。
所以,在此提醒各位即將參加考試的考生們,作答歸納概括題一定要把握住客觀性這一原則,也就是說不把自己主觀的臆想、引申加入到歸納概括的答案中去,材料中沒有的信息一定不能寫出來,隻有這樣,才能在歸納概括題作答中拿到高分。
來源: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