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課間映射大教育觀
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國多地開始推行“課間15分鐘”改革,敦促教師提高課堂效率、嚴控教學時間,營造張弛有度的學習節奏﹔優化校園環境布置,為學生創造課間活動的場地、器材、人員和管理條件﹔增加文體活動的數量和種類,鼓勵全員參與,營造輕鬆快樂的校園氛圍……以時間重構帶動空間重構,以時空變化踐行大教育觀。
“課間10+5”,看似隻增加了5分鐘,但需要我們更加重視教室之外的“隱蔽課程”“朋輩‘共生場’”的育人價值,鼓勵學生參與非正式課堂教育,讓游戲精神回歸教育生活,將學習的趣味性、主動性、目的性和計劃性相結合,提高學生自身的行動力、獨立思考能力,從而孕育創新意識。因而,如何讓“課間10+5”成為高質量教育的必然組成部分,需要學校、教師提高“大教育”的使命與覺悟,共同開發、共同度過、共同負責,探索“大教育”的創新形態。
要讓孩子們度過充實而歡樂的“課間15分鐘”,尚需解決時間統籌、活動設計和資源配置等現實問題。
目前,很多教師仍將“課間15分鐘”視為課堂時間的“競品”,認為課間活動擠佔教學時間,超量活動可能會分散學生上課注意力並滋生安全隱患,因而對課間活動持消極態度。同時,一些教師的學科知識有限,可能無法有效設計、組織、引導學生參與既有科學性又符合學生興趣的多樣化課間活動。還有部分家長沒有充分認識具有教學價值的活動與自由活動的區別,在提倡呵護兒童天性和興趣的同時,忽視或否定教師參與設計、組織學生個性化課間活動的教育價值。此外,城市裡的學校學生人數多、課間活動時間集中,活動場地不足。而農村學校增加設施配置往往缺少資金支持,無法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甚至存在以課間活動之名行“搶趕教學進度”之實。
進一步深化課間育人,需要通過系統化的設計與持續優化,將課間15分鐘融入校內外協同育人體系中,科學規劃活動內容與形式,形成學校課內、課間、課后一體化設計,確保學生在課間活動中放鬆身心、發展特長。
首先,要豐富關於課間活動影響學生注意力、學習動機的實驗研究、准實驗研究,完善班級、學校等層面教學評價的多元指標,讓教師、家長真正看到課間15分鐘的育人價值。其次,要將課間、課后服務和拓展課程有機結合,示范課堂知識在生活場景中的應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興趣愛好與個人特長,鼓勵學生自主策劃課間活動,用一系列15分鐘碎片時間探究問題,完成例如昆虫觀察日記、校園氣象播報等選做作業,提高學校航模、花園等功能區的使用率,以此彌補校內活動空間、器材資源的不足。再次,“大科學”是“大教育”的內容表征,應發揮好學生的探索精神,拓展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體育、勞動教育、社會實踐的新教學樣態,鼓勵學生成立科學社團小組,利用課間15分鐘開展有趣的科學實驗和勞動實踐,如測算秋千搖擺的安全距離、實驗發射水火箭、利用液壓裝置鍛煉身體、經營屋頂農場等活動。最后,可依據不同類型學校條件、特色,構建教師、家長、學生共同體,引入社會大課堂資源,發揮數字化延展學習場景作用,挖掘農村學校現有資源特色,創新設計多層次、多樣態的活動,如科技運動項目、走廊實驗室、創作角、演講台等,讓不同興趣、能力水平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的活動。
“課間15分鐘”改革是通過重構時間管窺“大教育”的重要契機。呼喚全社會共同努力,讓孩子們在充滿活力和樂趣的校園生活中健康成長,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時代人才。
(作者:黃曉,系浙江師范大學堪薩斯大學聯合教育學院院長、教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