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我們的職業教育蓬勃發展
2023年,我國職業教育吸引力、影響力、競爭力不斷增強。從建立市域產教聯合體,到建立現代職業教育科教融匯共同體﹔從啟動首批重點領域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改革試點工作,到發布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任務﹔從完善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到推動多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建立……職業教育面貌煥然一新,展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
目前,全國職業學校共開設1300余個專業、12萬余個專業點,基本覆蓋了國民經濟各個方面。在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新增的一線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未來,職業教育將繼續做好產業發展的“助推器”,為促進就業創業、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發揮積極作用。
推動產教進一步融合
《關於開展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的通知》發布
4月18日,教育部印發《關於開展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的通知》。通知要求打造一批兼具人才培養、創新創業、促進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功能的市域產教聯合體。2023年底前建設50家左右,2024年底前再建設50家左右,到2025年共建設150家左右市域產教聯合體。
在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張啟鴻看來,市域產教聯合體是指在城市范圍內,由企業、院校和政府部門等多方結合而成的實體化經營組織。這一概念首次出現在2022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意見》中,屬於“一體兩翼”職業教育新格局中的一翼。“市域”不僅是一個空間概念,更是一個功能單元,類似於產業聚集區。不同於其他類型的教育,職業教育需要政府、學校、企業等主體形成合力,協同育人。市域產教聯合體的建成,為合力提供了平台和用武之地。
10月,第一批市域產教聯合體名單正式公布。每個市域產教聯合體都包括一個依托園區、一所牽頭院校、一家牽頭企業和多家相關單位,並成立了由政府、企業、學校、科研機構等多方人員組成的理事會或董事會。通過各類主體的協同配合,市域產教聯合體將達到產權明晰、組織完備、機制健全、運行高效的實體化運作要求。
2024年初,教育部會對第一批市域產教聯合體培育單位進行驗收。驗收情況將作為遴選職業教育改革成效明顯地方、“雙高計劃”建設、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資金分配的重要依據。未來,教育部還將按照“有進有出、動態調整”原則,採用實地調研、年度計劃執行復核等形式,對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情況進行持續監測和管理。
改變科研與教學分離現象
110家全國“雙高”院校和企業組成現代職業教育科教融匯共同體
5月14日,“科教融匯職業院校在行動”座談會在山東省濰坊市舉行。座談會上成立了由110家全國“雙高”院校和企業組成的現代職業教育科教融匯共同體。共同體向全國高職院校發出“現代職業教育科教融匯倡議書”,並發布200余項技術創新需求和人才需求清單。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科教融匯是一個創新性表述,指科學技術與教育應當融合交匯。對職業教育而言,“科”既可指向技術技能及其應用研究,也可泛指職業教育領域內一切科研工作。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依然存在科研與教學分離的現象,科教融匯正是針對這一現狀開出的藥方。科教融匯的具體舉措是將科技創新融入職業院校的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參與真實科研項目,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科教融匯同樣需要職業院校教師的深度參與。職業院校要選派教師到科研機構、高精尖企業挂職鍛煉,並鼓勵教師開展各類科研項目和技術創新。同時,科研機構也要參與到職業院校教材設計和教材編寫過程中。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有助於職業院校辦學育人和產業轉型升級,而且能夠實現技能人才從畢業到就業的無縫對接,提升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精准度。
“職業教育不需要科研”的這一舊有認知正在被打破。目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通過科教融匯,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多方力量可以得到有機整合,形成產學研高效協同與深度融合的新體系,真正讓科研、產業和教學實現“三贏”。
提升職業院校辦學能力
首批重點領域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改革試點工作啟動
5月,教育部啟動首批重點領域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改革試點工作。首批試點工作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農機裝備等6個重點領域,由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牽頭開展。
牽頭院校要在全國范圍內組織相關領域的高水平職業學校、行業龍頭企業和科研院所建立頂尖團隊,通過整體謀劃、一體設計,統籌推進該領域高職專科專業課程改革。首批試點工作已於7月啟動,預計2024年底完成並推廣。各領域需要重點建設約10門一流專業核心課程,配套建設約10種優質教材和5個校企合作典型生產實踐項目,並在改革過程中培育一批優秀教師團隊。
課程承載著職業教育的核心內容。7月,教育部發布的《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任務的通知》指出,要引領職業教育“課堂改革”,提升關鍵核心領域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通知要求,到2025年要面向行業重點領域,建成1000門左右新課程。這些課程的內容要符合崗位工作實際,充分納入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課程設計要符合因材施教的規律。
統籌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
《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印發
“學科跟著產業走,專業圍著需求轉”是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改革的目標。6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人社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
為統籌解決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兩張皮”問題、推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方案》指出,完善職業教育專業設置,鼓勵引導職業院校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等產業需要的一批新興專業,加快建設護理、康養、托育、家政等一批人才緊缺的專業,改造升級冶金、醫藥、建材、輕紡等領域的一批傳統專業,撤並淘汰供給過剩、就業率低、職業崗位消失的專業。鼓勵學校開設更多緊缺的、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形成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黨委書記楊欣斌表示,開設新專業不是盲目跟風求新,社會需求才是新專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新專業要和新科技、新需求牢牢結合起來。
根據2023年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設置備案和審批結果,國家控制專業點共153個。這些專業點主要集中於醫學類、中醫類和教育類等,其中佔比最大的是教育類專業,包括早期教育、學前教育、體育教育、藝術教育等。這充分體現了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對人才緊缺行業需求的響應。
“加快職業標准研究勢在必行。”江蘇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陳鵬表示,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興產業領域已經衍生出一批新職業,如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信息安全測試員等。但這類職業需要哪些職業能力,每種職業能力需要達到何種層次水平,都需要進行系統研究,建立職業資格標准體系,引領職業院校相關人才培養。
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
首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名單公布
6月,教育部發布了《關於公布首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名單的通知》,確定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以下簡稱國家級團隊)111個。
通知指出,各地要以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為重要抓手,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充分發揮國家級團隊示范引領作用,帶動省級、校級團隊整體規劃和建設布局,逐步形成覆蓋骨干專業(群)、引領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創新、推進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的團隊網絡。國家級團隊要做好建設經驗成果的總結凝練,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建設范式,持續做好成果鞏固,牽頭組建校企深度合作的教師發展共同體,加強與相關院校的溝通合作,通過高水平學校領銜、高層次團隊示范,推動全國職業院校加強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將“雙師型”教師界定為“同時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在推進產教融合的過程中,“雙師型”教師是不可多得的寶貴人才。
長期以來,“雙師型”教師和教學團隊的短缺是制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瓶頸之一。為了加快“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教育部在2022年末公布了國家級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2023—2025年)名單,共有170所院校入選,這些基地是承擔各地各校教師培訓的重要力量。
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名單的公布,使教師隊伍培訓形成“上有團隊引領,下有基地托舉”的良好局面。相信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雙師型”教師和教學團隊奔赴職業教育一線,為培育我國的能工巧匠貢獻力量。
畫好校企合作“同心圓”
首個國家級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在江蘇常州成立
7月25日,國家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在江蘇常州成立,這是教育部支持建設的首個國家級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共同體的首批成員單位包括9所普通高校、34所職業院校、中國中車及其49家所屬制造類子公司。5個產業集聚地區的教育行政部門作為支持單位參與其中。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之所以選擇軌道交通裝備行業作為首個國家級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原因之一是軌道交通產業鏈長,帶動效應明顯。軌道交通產業鏈能夠促進各種生產要素快速流動集聚,在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帶動城市格局轉變、人口布局調整、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意義重大,是國家重要的戰略性產業。
國家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立后,其他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的建設腳步也不斷加快。10月,山東工業職業學院與山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東北大學、山東大學、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共同成立全國鋼鐵智能制造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11月,全國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創新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在寧波成立。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執行校長曹慶年表示,建設產教融合共同體需要企業與學校共同努力。通過建立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解決產教融合實際推進過程中內容單一、動力不足、渠道不暢、平台有限等問題。在共同體機制中,學生不僅能從職業院校中學習崗位所需的基礎技能,而且可以從本科院校中學習產業整體的運行機制,最終成為能夠將實操能力和全局思維相結合的高水平工程技術和技能型人才。
革新傳統實訓模式
11項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任務出爐
7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任務的通知》,發布11項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任務。通知要求持續建設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職業教育信息化標杆學校、建設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到2025年建成200個左右全國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帶動各地1000個左右區域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推動職業院校技術技能人才實訓教學模式創新。
數字化已經成為各種類型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和必要支撐。對於職業教育來說,數字化手段的重要性尤其突出。職業教育專業實訓教學存在“高投入高難度高風險、難實施難觀摩難再現”等現實問題。但是憑借虛擬現實、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師生可以通過虛擬仿真實訓基地開發資源、升級設備、構建課程、組建團隊,革新傳統實訓模式,有效服務專業實訓和社會培訓。
除了建設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各校還將依托《職業院校數字校園規范》建設本校大數據中心,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台。
《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任務的通知》指出,按照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趨勢和變革要求,構建校省國家三級中職高職本科全覆蓋的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以下簡稱資源庫)共建共享體系。資源庫將圍繞特定專業展開建設,各級資源庫會接入國家或省級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形成統一共享的資源體系。
預計到2025年,我國將通過一批全國性資源庫,帶動地方建設1000個左右區域性資源庫,基本實現職業教育專業全覆蓋。
打造中國職教名片
魯班工坊成為“一帶一路”上的“技術驛站”
10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魯班工坊項目被納入白皮書,並進行了項目介紹。
從埃及的開羅到埃塞俄比亞的亞的斯亞貝巴﹔從泰國的大城府到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拉合爾﹔從俄羅斯的莫斯科到葡萄牙的塞圖巴爾……方圓相融的魯班工坊標識宛若來自東方的絢麗之花,朵朵精彩綻放,成為“一帶一路”上亮麗的職教風景。
魯班工坊是在中國教育部指導下、天津市原創並率先主導推動實施的職業教育國際品牌,致力於培養合作國家熟悉中國技術、了解中國工藝和中國產品的技術技能人才。迄今為止,我國已在埃塞俄比亞、埃及、泰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柬埔寨、葡萄牙等25個國家建成27所魯班工坊。魯班工坊遍布亞非歐三大洲,成為“一帶一路”上的“技術驛站”。
圍繞智能科技、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鐵路運營、汽車工業、中醫中藥等重點領域,根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發展需求,魯班工坊開設了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新能源、雲計算、物聯網、動車組檢修、汽車維修、物流管理、中餐烹飪、中醫藥、跨境電商、智慧農業等70多個專業,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技術技能人才,助力合作國家青年就業和民生改善,促進合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同時,魯班工坊還持續為大型中資企業在海外發展培養培訓優秀技術技能人才,帶動中國企業和優質產品“走出去”,不斷發揮“教隨產出、產教同行”的作用。
除魯班工坊外,我國“出海”的職業教育品牌還有絲路學院、中文工坊、鄭和學院等。它們都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國際化進程中的亮麗名片。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我國職業教育走出國門,為共建國家培養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十年來,我國建設國際職業教育標准548個﹔編寫職業教育雙語教材252種,覆蓋學生數量近7萬人﹔與400余所高職院校和國外辦學機構開展合作辦學﹔海外辦學累計招生人數近2萬名。我國職業院校還不斷與世界同行展開交流合作,並為此搭建了多元寬廣的平台。例如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聯盟、“一帶一路”職教聯盟、中國—東盟交通職業教育聯盟、中泰職業教育聯盟等。(記者 孫明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