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縣域發展,職業教育有何作為

2023年08月08日08:5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縣域發展,職業教育有何作為

【教育沙龍】

嘉賓

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研究員 趙偉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歐陽忠明

湖南師范大學職業教育研究所教授 唐智彬

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培養更多新技術人才,縣域職業學校教育是重要一環。然而,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服務縣域發展過程中,職業教育應發揮什麼樣的作用?職業教育服務縣域發展之路,如何走好走順?我們特邀三位專家,從不同角度對此進行探討。

1.職業教育:縣域發展的基礎性支撐

記者:縣域發展過程中,職業教育應充當什麼樣的角色?職業教育如何服務好縣域發展?

趙偉:縣域是我國地方綜合治理的基本行政區劃:對上,要落實中央和省市工作部署﹔對下,要帶領鄉鎮、社區發展。我國目前還存在諸多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其中之一便是城鄉發展不平衡,而解決之道在於縣域充分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著力點也在於縣域發展。縣域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基本行政單位,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增加技術技能人才在人力資源中的比重應成為支撐縣域發展的重中之重。因此,職業教育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服務縣域發展過程中的定位,就是加強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開展社會服務,即育訓結合,人才培養﹔加強研發,創新創業﹔技術推廣,促進增收﹔文化熏陶,文明鄉風。

歐陽忠明:夯實縣域經濟發展基礎,挖掘縣域經濟發展潛力,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人力資源的有力支撐。職業教育作為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為緊密的教育類型,在服務縣域發展方面承擔著基礎性支撐者的角色定位。這就意味著,縣域職業教育不僅要根據縣城發展定位進行差異化辦學,結合縣城產業特色提升產業支撐能力,助力多樣化功能縣城的建成﹔還要形成更大的職教發展合力,完善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推進提升職教辦學水平,保障職教項目落實,激發職業學校辦學活力﹔更要在承接農民工返鄉回流功能的前提下契合人口流動趨勢,幫助農民提升文化水平和現代經營管理能力,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培育一批高質量鄉村人才。

唐智彬:縣域是我國鄉村振興的主戰場,應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縣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支撐作用。一方面,高質量縣域職業教育既可以為農民提供現代產業技能、創業能力以及生活技能的培訓,又有助於優化農民科學思維與農民現代思想觀念,培養高度認同鄉村文化、積極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努力服務鄉村發展大局的基層人才,全面促進農民現代化,從而以“人的現代化”解決縣域發展與鄉村振興的根本動力問題。另一方面,立足縣域、貼近鄉村、面向農民是縣域職業教育的基本定位。通過實現縣域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為鄉村發展奠定堅實教育基礎,同時為縣域產業發展、技能傳承與創新以及鄉村社會治理培養高水平人力資源,不斷滿足縣域民眾對更高質量教育的期待。

2.縣域職業教育目前地位不高、規模偏小、辦學條件較差

記者:職業教育服務縣域發展,還存在哪些挑戰與瓶頸?

趙偉:在傳統觀念影響下,縣域職業教育地位不高、規模偏小、辦學條件較差。地位不高,即在職普分流中,大家首選依然是高中教育,就讀中專往往是無奈之舉。規模偏小,即縣域所培養的技術技能人才在規模上難以滿足自身發展﹔辦學條件較差,即不少縣域中職在經費、師資數量和水平、教學設備和實訓設施方面沒有達到國家標准,人才培養質量較低。另外,各級各類職業教育服務縣域發展體系還未建立。高職院校對縣域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服務意識仍需加強,引領縣域職業學校服務縣域發展的作用發揮不夠。縣域中職對本縣產業結構、經濟發展主要領域人才需求了解不夠,專業建設水平較低,未能精准對接產業需要。

唐智彬:我們在長期調研中發現,隨著城市化進程和人口流動加快,我國縣域職業教育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緊密聯系逐步弱化,縣域服務功能在下降,中等職業教育在縣域的“存在感”降低。從縣域發展需求角度看,職業教育存在幾方面不足:一是服務能力有待提高。縣域職業教育功能單一,服務對象以高中階段學生為主,缺少面向農民和縣城居民的職業教育與培訓服務。同時,縣域中職學校升學功能的單一性造成民眾對職業教育理解的偏差與偏見。二是縣域職業教育的“地方性”特色下降。之前縣域中職培養的各類人才,多數都留在當地各行業,成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關鍵力量,但由於縣域產業人才吸納能力下降,尤其是中部地區很多縣域出現“去工業化”趨勢,導致人才持續流失,進而形成職業教育與縣域發展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三是縣域職業教育存在質量不高等問題。首要原因是生源質量下滑,鄉村義務教育質量缺陷在縣域中職暴露無遺,並成為縣域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障礙。其次是師資水平,總量和結構性不足制約了其水平的提升。最后是辦學條件,近年來雖然有所改善,但總體上看,與城市職業教育差距仍在擴大。

歐陽忠明:從辦學體制來看,縣域職業教育面臨辦學資源被地級市“虹吸”、辦學自主權有限的窘境。在傳統的市管縣體制下,地級市通常將資源優先投入城市發展,縣域發展受制於地級市的管理,在政策制定方面自主權有限,在資源配置方面處於弱勢地位。縣域職業教育受縣政府管理,辦學經費主要來源於縣域政府財政投入,縣域政府從地級市獲得的資源直接影響縣域職業教育辦學條件,也引發了一系列其他問題,諸如辦學設備、場地等無法得到保障﹔教師待遇不高,無法吸引優秀師資,最終影響辦學的質量。因此,縣域政府需要根據地方經濟產業特點,主導統籌各方資源,形成更大的職教發展合力,從而與縣域經濟協同發展。

從辦學方向來看,縣域職業教育存在專業設置缺乏地方特色、產教脫節的現象。要使職業院校畢業生更好地為本地縣域服務,專業設置是關鍵。事實上,職業教育受辦學經費影響,其專業設置往往要考慮辦學成本以及實習實訓條件,故所開設專業多為成本小、對實習實訓要求不高的專業﹔專業設置無法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進行動態調整,職業教育專業結構難以滿足新型產業結構調整要求,與縣域產業發展脫節,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畢業生無法在縣域范圍內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本地就業率低。因此,職業教育更應根據縣域的產業基礎、資源承載能力等,通過培養不同類型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當地產業發展提供豐富的人力資源支撐。

3.重視“資源分散”痛點,疏通“專業不對口”堵點,破解“學生就業”難點

記者:職業教育服務縣域發展之路,如何走好走順?

趙偉:在政府層面,要調整人才普職結構,加大技術技能人才在人力資源中的比重。建設縣鄉村三級培訓網絡,構建縣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同步規劃經濟社會發展和職業教育發展。高職院校則要切實起到引領作用,以職教集團或院校集群方式構建完整的產業鏈、教育鏈和人才鏈。縣域中職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服務本地上,進一步加強專業建設,完善專業結構,並且提升對農村成人的技術培訓與推廣能力,助推城鄉融合、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歐陽忠明:要重視“資源分散”痛點,走統籌發展之路。縣域職業教育發展要堅持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並舉、全日制與非全日制並重的辦學模式,建構與縣域經濟相契合的職教體系。以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學院為專門機構,職業學校負責統籌縣域范圍內的學歷教育發展,職業培訓學院根據縣域范圍內農村經濟社會實際發展情況,制定農村職業培訓內容,指導鄉鎮村三級職業培訓。

要疏通“專業不對口”堵點,實施專業與產業對接。縣域職業教育要以特色產業與經濟、縣政府的發展規劃為依托,建立專業與產業對接機制和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如以農產品深加工以及配套的物流、電子商務等專業為集群,打造現代農業服務類專業群,圍繞承接東部產業梯度轉移打造制造業專業群等。

要破解“學生就業”難點,建好“雙師型”教師隊伍。縣域中職要實施“全員參加繼續教育培訓、骨干教師外出培訓學習、‘雙師型’教師下企業鍛煉”等制度,並從縣域產業發展實際、縣域資源、傳統底蘊等出發,探索具有濃郁鄉土氣息和鮮明個性的課程改革,為鄉村振興培養專業人才,如農業職業經理人、鄉村工匠、非遺傳承人等,增強其服務縣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的能力。

唐智彬:首先要著眼於形成以縣域職業教育為重要內容的鄉村產業保障體系。利用產業優勢和數字技術,探索縣域職業教育產業整合路徑。突出縣域職業教育系統的多重目標、多種形式以及多類產出。發揮職業教育在擴大個體經濟機會、增進群體社會信任與福祉方面的現實功能。其次,要構建面向縣域發展、貫穿農民全生命周期、服務縣域全產業鏈的縣域職業教育,營造社會崇尚技能、人人學習技能、人人擁有技能的技能型鄉村社會。與此同時,依托縣域中職,搭建城市優質職業教育資源通向鄉村的便利通道,形成城鄉互促互進的發展格局。最后,要充分利用政策紅利,在對接服務過程中,爭取良好的發展條件。應進一步完善縣域職業教育發展評價制度,建立多維度績效考核與評價制度,以優質教育供給能力為首要標准,綜合考察投入效率與發展效益,堅持可持續發展思路。

(記者 晉浩天)

(責編:郝孟佳、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