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又“唱”又“玩”的選修課有大學問

李玉滑
2023年07月13日08:28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光明時評】又“唱”又“玩”的選修課有大學問

 廈門大學物理學教授蔡端俊“跨界”賞析京劇,帶學生欣賞珍貴的黑膠唱片,教學生唱名篇名段。他所開設的《國劇賞析》深受學生喜愛,堂堂爆滿,又“唱”又“玩”的選修課成了廈門大學校級核心、一流通識課程。近年來,高校裡的傳統文化課程花樣不斷翻新,創意層出不窮,讓學生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並成長為文化傳承的新生力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紐帶,是深入中國人精神世界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青年重任在肩,高校責無旁貸。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應深度融入學校立德樹人的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積澱,外化出文字、語言、書法、音樂、武術、曲藝等多種形式,要通過教育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基因根植於學生心中。如此,方能增強學生的文化價值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賡續歷史文脈,譜寫新時代的華章。

拿傳統戲曲來說,其並不是不受歡迎、沒有市場,而是沒有找到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對於國學、國風、國藝、國技,需要探索有效的輸出與演繹形式。用鮮活的、生動的體驗和實踐,立體呈現飽滿的藝術魅力,必能讓傳統文化的種子深深埋進學生們的心中,激發他們的關注和興趣,喚醒他們的熱情,增進理解與感受,增強文化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傳承,離不開對傳播方式的創新,須努力構建多元互動的教學體系,通識教育就是很好的載體。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充足的富有人文性的文化資源和教育素材,可以作為發展通識教育的土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通識教育的結合,也是在人才培養上對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這一時代主題的回應。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載體的通識課應如何呈現?轉變價值理念、思維方式,產生文化精神層面的深度吸引並不容易,要在形式上不懈探索,更要落實到精神傳承上。不論是何種文化形式,最終目標都是要將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深植於青年學子心裡,使其真心誠意地產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傳承、文化精神傳承是主旨與靈魂,相關的一些文化技藝傳承是載體。如何豐富這一載體,使其更加為青年人樂於接受,是廣大教育者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正如蔡端俊教授所言,任何東西,隻要你投入進去“玩”一下,都是很有意思的。對傳統文化的喜愛一定是實現文化傳承的第一步。如何把相關課程上得既專業又有趣,調動學生們參與的熱情,高校及教師有廣闊的探索空間。

大學階段是青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人生的這個重要階段,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智慧的滋養與熏陶,將對人的一生產生深刻而持久的影響。讓青年學生充分領略並感悟傳統文化之美,更加堅定文化自信,在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寫出新的時代篇章。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