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社交為什麼能治愈年輕人
有了“搭子”,我們就不再是城市中的孤島。
“搭子”再次火了。從傳統的“飯搭子”“麻將搭子”,到“廁所搭子”“午覺搭子”“摸魚搭子”,似乎很多年輕人現在做什麼都需要“搭子”,並且對他們來說,“萬物皆可搭”,“沒有搭子都不想在公司上廁所/吃飯了”。
“搭子”為什麼這麼重要呢?
萬物可搭,搭完就散:淺社交、弱關系
網友戲稱“搭子”是“垂直細分領域的朋友”,但其實,“搭子”關系往往弱於朋友關系。
美國斯坦福大學前任社會學系主任馬克·格蘭諾維特在社會網絡領域做了幾十年的研究,他在文章《弱關系的力量》中,用4個指標來衡量人際關系的強弱:時間長度、情感強度、親密信任程度、互惠行為程度。
不像朋友需要“日久見人心”,“搭子”們之間並不需要長時間的相處、高頻率的互動。徒步途中打個招呼就可以加微信,成為“徒步搭子”﹔游戲群裡招呼一聲就能組一局隊友,成為“游戲搭子”﹔入職新公司第一天和同事分享了零食,就可以在午飯時間成為“午飯搭子”。但在搭伴活動結束后,大家就幾乎不聯系了,不再有相處和互動。
我們在各方面都會信任朋友、和他們有情感聯結,而“搭子”們隻在搭伴活動時親密。想想如果“徒步搭子”在回家后,還和你傾訴失戀后自己對前任有多放不下,你可能會覺得“有點奇怪”吧﹔或者“游戲搭子”向你借錢,那八成是遇到了騙子。
同樣的,我們總會幫助朋友,但和“搭子”的互惠行為,一般也隻發生在搭伴活動時,或者在那些不用費太大力氣的事上。比如幫朋友搬家、去家裡吃飯,聽上去都很正常﹔而幫“午飯搭子”找一下自己買過的零食鏈接也許還行,如果是過年期間幫忙照顧寵物,就有點“過界”了。
總之我們可以看出,“搭子”關系在上述4個方面一般都比朋友弱,“搭子”之間的社交是一種淺社交。
提供信息,主打陪伴:淺社交中的社會支持
淺社交、弱關系,聽上去就沒有辦法給我們太強的支持,但為什麼這種社交關系仍然會讓人向往呢?
因為社會支持分為許多種,淺社交能給的支持,也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心理學家將我們從人際關系中獲取的社會支持分為4類:情感支持,也就是關心關愛、接納情緒、口頭安慰﹔身體安慰,比如拍一拍、抱一抱﹔建議支持,如提供信息、資訊,或者直接給出建議﹔物質支持,可能是金錢,也可能是其他有形的物品。
朋友固然可以給我們多多的情感支持、身體安慰甚至物質支持,但淺社交、弱關系常常能提供比朋友更多的信息,這些信息在特定的時候會產生巨大的價值。格蘭諾維特認為,淺社交、弱關系的分布范圍很廣,所以更可能充當跨越社會界限的橋梁,比如,“徒步搭子”“游戲搭子”們可能分布在各行各業,如果我們想找個新工作,那從他們那裡獲得的信息、機會,將會比我們從朋友那裡獲得的更多、更有用。
這種支持對於依戀類型不安全的年輕人來說,尤其有用。一項美國心理學家做的研究認為,依戀類型為疏離型的人,也就是那些在親密關系中認為沒有辦法或沒有必要和其他人親近的人,會更喜歡具體的建議支持,而非情感支持。所以,對他們來說,淺社交可能是更舒適的。
此外,無論我們能從淺社交中獲得什麼樣的具體支持,認為“搭子”可以支持自己,這個想法其實很重要。心理學研究發現,相比起客觀實際的援助多少,人們感知到的支持才是影響關系滿意度、生活滿意度更有效的因素。所以大家才會說,“搭子”就是“主打一個陪伴”,哪怕兩個人吃飯時並不聊天,有個“午飯搭子”,也會讓人們覺得“我不是一個人”,從而讓在公司排隊熱飯或等外賣的時間更好過一點﹔哪怕兩個人水平都很“菜”,有個“游戲搭子”,也會讓人們覺得有底氣一點,不至於在被對手虐甚至嘲諷時太過委屈。
其實,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涌入大城市,這樣的淺社交也會越來越常見。有關居住流動性的研究認為,成長過程中流動性高的人,會更多採用友誼劃分策略,也就是和不同的朋友做特定的事情,像是把朋友們都變成了各個不同活動上的“搭子”。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輕人,因為常常要面臨搬家、跳槽,和朋友們相距太遠,以往天天和朋友見面的模式已經不適用了,所以大家一方面會尋找新的各種“搭子”,另一方面也會把原來的朋友們當作不同活動的“搭子”。
有了“搭子”,我們就不再是城市中的孤島。無論社交深淺,祝你總能獲得足夠多的信息和足夠好的陪伴。
(殷錦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