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多部門護航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人民網北京8月13日電 (記者何淼)基層是高校畢業生建功立業的舞台,也是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廣闊空間。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社會力量多方聯動。
日前,教育部指導各地各高校統籌推進,會同相關部門和地方,加大政策力度、深化就業育人、強化培養使用、優化服務保障,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加大政策力度,拓展就業空間
中央基層項目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今年以來,教育部會同人社部、財政部、共青團中央等部門,共同做好“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中央基層項目招錄工作。2022年“三支一扶”計劃招募高校畢業生3.4萬名﹔“特崗計劃”全國招聘6.7萬名﹔“西部計劃”招募3.67萬人。重點向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等地區傾斜,更好服務鄉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治理等工作,助力鄉村振興。
據了解,各地各高校加大政策挖潛力度,為畢業生拓展就業空間。寧夏實施城鄉社區、學前教師、鄉村醫生、司法輔助等基層服務專項計劃,共招聘2000名應屆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三支一扶”計劃由3000個增加到4100個﹔“西部計劃”由380個增加到640個。
重慶市明確結合鄉村振興、基層治理和公共服務需要,開發基層勞動社保、社區服務、醫療衛生、文化科技、法官檢察官助理等就業崗位2100個左右﹔穩定實施“選調生”“三支一扶”“特崗計劃”“西部計劃”等基層項目規模4000個左右。
四川省設立6500個疫情社區排查防控社工崗,招募高校畢業生到基層服務。西南大學與學校所在地重慶市北碚區協同打造“千人千崗助力鄉村振興就業見習暨大學生留碚創業專項行動”,以就業見習為紐帶,助力鄉村振興,開源拓崗促進畢業生就業。
深化就業育人,激發報國熱情
各地各高校加強就業育人主題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職業觀和就業觀,積極到基層建功立業。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舉辦基層就業畢業生座談會,校領導與畢業生面對面交流﹔在畢業典禮上宣讀表彰畢業生志願赴基層就業創業文件,為基層就業畢業生代表頒發榮譽証書﹔舉辦“基層就業創業校友論壇”20余期,校友分享扎根基層、成長成才的奮斗歷程。近五年,該校本部畢業生赴新疆就業548人,西部就業2303人。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深入開展以成才觀、職業觀、就業觀為核心的主題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在《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中設置西部、基層就業專題,開展有針對性地引導。對有志願到西部、基層工作的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等進行重點關注培養。加強與各級地方組織部門和人事部門的溝通與聯系,增加定向選調名額,拓寬畢業生基層就業渠道。2022屆已落實去向畢業生中,到西部、基層就業的有400余人。
湖南農業大學聚焦鄉村振興,牢記強農興農使命擔當,注重引導涉農專業畢業生赴西部開展志願服務,同時根據服務省涉農崗位進行重點匹配。近年來,學校選拔農學、園藝、蔬菜、植物保護、動物醫學、農業管理等相關領域畢業生赴西部開展志願服務佔比達85%。
強化培養使用,助力成長成才
各地各高校結合實際需要,加強對畢業生的崗前能力培訓。
2022年,河南省大學生志願服務鄉村振興計劃共招募了200名高校畢業生,從事為期兩年的鄉村教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鄉村社會治理等方面的工作。為提高青年志願者踐行務實的能力,河南省組織統一培訓,解讀河南省鄉村振興與青年返鄉創業政策,講授新媒體助力鄉村振興以及志願服務項目化管理與實踐等內容,強化畢業生責任擔當,增強務實能力,助力鄉村振興。
致力於基層人才的本土化培養,揚州大學持續開展卓越鄉村醫生、卓越鄉村教師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近五年,3100余名定向鄉村教師、定向鄉村醫生畢業生返回基層。2010年以來,先后與常熟等地開展“農村區域發展專業”本科生聯合培養,每年有近400名畢業生回到家鄉建功立業。
優化服務保障,推動聚才興業
下得去、干得好,還要留得住。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推出優惠政策,指導各地各高校健全、優化服務保障,為高校畢業生在基層成長成才創造良好條件,激發高校畢業生到基層一線就業創業的熱情。
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通知,要求落實特崗教師待遇保障,強調各地要確保特崗教師工資按時足額發放,按規定參加社會保險,保証三年服務期滿、考核合格且願意留任的特崗教師及時入編並落實工作崗位。
對高校畢業生在城鄉社區服務領域創業的,教育部、民政部等四部委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各地按規定落實稅費優惠、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為相關提供社區服務的機構給予必要的場地支持。
海南省對招聘為鄉鎮基層事業單位和艱苦邊遠地區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高校畢業生,按規定給予提前轉正定級,薪級工資適當高定,其中在艱苦邊遠地區縣以下鄉鎮的高定2級,在艱苦邊遠地區縣市區本級、其他縣市鄉鎮以下的高定1級。
2022年,石河子大學為第一批70名留新疆、兵團基層就業畢業生代表發放28.3萬元獎勵,引導畢業生留疆,到最艱苦的地區工作。校院兩級通過多種方式與基層就業校友保持密切聯系,關心其成長和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並及時向畢業生所在單位反饋,確保畢業生不僅“下得去”,還能“留得住、干得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