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曼徹斯特大學的碩士成了崔各庄的“城管”
近日,北京某區公布了 2022年公考擬錄用人員名單,從這些擬錄用人員畢業院校來看,大多是知名高校,其中不乏海內外頂尖高校,從學歷構成看 95%以上都是碩士和博士,本科生反而不多。
有媒體注意到,此次公考最“卷”的崗位居然是城管——外交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兩名碩士考取了朝外街道的“城管隊員”,曼徹斯特大學的一名碩士考取了崔各庄地區的“城管監察崗”,酒仙橋街道的“城市管理執法崗”更是擬錄取一名北京大學的博士。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單從個人角度而言,職業選擇是每個人的自由,外界無權做出過多的評判,尊重每個人多元化的職業選擇,也是社會更包容、市場更細分的體現。
城管,作為治理和維護城市管理秩序的執法者,每天奔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維護市容秩序、查處亂搭亂建、清理衛生死角,對促進城市暢通有序、良性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在既往印象中,城管隊伍素質參差不齊,部分人員執法簡單粗暴,在管理過程中引發公共沖突的事件也時有發生。更多高學歷人才的加入,無疑有助於加大城管領域深化改革的步伐,對整個行業的提升大有裨益。
這次公布的公考擬錄用名單又一次引發熱議,足見社會各界對高學歷要求與城管行業傳統印象之間,並未達成一致。有人認為,無論是北大博士,還是曼徹斯特大學碩士,都屬於高學歷人才,應該在更重要的崗位上發揮作用,這樣的職位“低配”就是一種內卷。也有人認為,在當下就業環境中,有編制、有戶口就是上上之選,安全感是最重要的。
在一個社會中,年輕人特別是畢業於一流院校的高學歷人才的職業選擇,常常預示著一些行業的發展前景。與前幾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偏向於互聯網、制造業及科技服務業不同,當下的高校畢業生更傾向於穩定的工作。從清華大學發布的2021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我們也能看出,清華學子進入體制內的比例明顯增加,去往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佔比分別為15.8%、30.3%、23.8%,合計佔比為69.9%。無論是考公熱還是考編熱,都是這樣一種偏好最直觀的體現。
體制內的工作,常常給人帶來相對穩定的生活預期。但當一個社會中的高學歷人才在就業中更多將安全感作為首要考慮因素時,那麼整個社會的活力與創新力就容易受到抑制。如果說以往,考上名校、獲取高學歷、有留學背景,意味著能夠開闊眼界,更好地施展自身才華,實現階層流動,獲得社會認同。那麼,當安全感成為當下高校畢業生職業選擇的優先考慮時,我們不禁想問,引導人力資源流向的價值評價體系是否需要進一步的調整。
毛姆在《月亮與六個便士》中,曾有過一段精彩的描寫:“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裡卻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這種安詳寧靜的快樂好像有一種讓我驚懼不安的東西。”這是一個對社會有特殊觀察的智者之言,願它能助年輕人看得更遠。
(作者:章清,系媒體評論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