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雙減”成績單:90%以上的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書面作業
人民網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孫競、溫璐)今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總體情況和“雙減”工作有關情況。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在落實“雙減”工作中,教育部始終把校內減負提質作為“雙減”工作的根本之策。堅持一手抓減負,一手抓提質,指導學校強化“三個提高”:即提高作業管理水平,提高課后服務水平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推動“雙減”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秋季新學期開學以來,各地各校堅持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聚焦做好校內減負提質,創新工作思路,細化落實舉措。“雙減”工作在六個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是學校作業總量和時長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各校普遍(99%以上)制訂了比較完善的作業管理辦法,建立了作業公示制度,學校作業總量和時長調控基本達到了規定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書面作業的學生佔比由“雙減”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不少地方通過制訂分學科作業設計指南,開展作業設計大賽和優質作業展示交流活動,著力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問題得到初步解決。99.6%的學生家長反映,本學期教師沒有再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要求家長批改作業。
二是課后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各地各校“一校一案”制訂了課后服務方案,普遍開展了課后服務,基本實現了“5+2”全覆蓋,課后服務項目質量有效提升。各地各校把課后服務作為進一步彰顯學校辦學特色,落實全面育人,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有效解決家長“三點半”接孩子難問題的重要舉措。在課后服務時間不僅指導學生有效完成書面作業,做好答疑輔導,還普遍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科普、體育、藝術、閱讀、興趣小組和社團活動。據調查顯示,有92.7%的學校開展了文藝體育類活動,88.3%的學校開展了閱讀類活動,87.3%學校開展了科普、興趣小組和社團活動,課后服務吸引力顯著增強。在課后服務工作中,廣大教師積極付出,有91.7%的教師參與提供了課后服務,同時還遴選聘用了20余萬名符合條件的社會專業人士參與學校課后服務,基本滿足了學生不同學習需要,自願參加課后服務的學生比例由上學期的49.1%提高到目前的91.9%,有力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回歸校園,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有效解決了家長“三點半”接孩子難問題。在課后服務中,根據家長需要,各地各校還普遍提供了延時托管服務﹔此外,有2.1萬所學校積極探索開展了暑期托管服務,有302.6萬名學生參加暑期托管。
三是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各地教育部門和教研機構高度重視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加強學校教學工作指導,建立了一批教學改革示范區、示范校。學校普遍更加重視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完善教學管理規范,99%以上的學校建立了教學基本規程,認真執行教學計劃,注重強化教學管理、教研備課、教學評價,精准分析學情,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99%以上的學校做到了起始年級“零起點”教學,注重做好幼小銜接、小初銜接﹔普遍建立了學習困難學生幫扶制度,98.7%的教師參與了輔導答疑,切實做到減負提質,保障學生學業質量。
四是教育觀念正在發生積極轉變。“雙減”工作的實施進一步促進了校長教師、家長、社會教育觀念的轉變,科學教育觀念得到廣泛支持和認同,普遍更加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更加關注學生全面素質提高、身心健康發展,發展素質教育更加深入人心。特別是許多家長轉變了過去讓孩子拼時間、多刷題、盲目報班的行為。
五是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進程加快。各地把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作為深入落實“雙減”的重大舉措。面對“十四五”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新要求,高度重視鞏固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積極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工作,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穩妥有序推進校長教師交流,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學區化治理和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充分激發學校辦學活力,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新優質學校成長,加快縮小區域、城鄉、校際教育差距。
六是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改革深化。各地認真落實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普遍把落實“雙減”工作的舉措和成效納入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切實發揮好評價“指揮棒”作用,著力扭轉唯分數、唯升學不良傾向,積極構建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評價體系,推動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態,全面提升義務教育辦學水平和育人質量。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學校落實“雙減”工作得到了廣大家長、社會的普遍歡迎和好評。國家統計局在秋季開學后的專題調查顯示,校內減負成效初顯,作業負擔明顯減輕,73%的家長表示孩子完成書面作業時間比“雙減”前明顯減少,85.4%的家長對學校課后服務表示滿意。學校直報平台收到了7714萬份家長無記名調查問卷,97.3%的家長反映對學校減負提質工作表示滿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