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們,參軍去
來自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的李政睿即將讀大三,和大部分的本科生一樣,這一年是他們大學四年學習的一個“岔路口”。
是為出國深造准備各種考試,還是為國內考研聯系導師,或者是為就業參加培訓實習,同學們都在忙不迭地作出自己的選擇。和一些同學不一樣,李政睿選擇了參軍入伍。如果一切順利,他將在今年9月從北大燕園步入綠色軍營。
每每在新聞上看到軍人駐守邊疆、保家衛國的事跡,李政睿都心潮澎湃。“有些戰士年齡比我還小,他們的故事真的很感人,我希望像他們一樣,在軍營裡成長為一個有勇氣、有魄力的人。”
選擇
如今,大學生參軍入伍的比例越來越高。2020年9月,在國防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大校透露,如今我國兵員質量不斷提高,據初步統計,大學生尤其是大學畢業生的比例較2019年明顯提升,大學生征集規模結構持續優化。
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的柳澍達也計劃參加下半年的征兵報名。柳澍達的父親是一名警察,平時不苟言笑,“是一個以身作則、行勝於言的人”。由於崗位工作的特殊性,父親有時幾個月都不能回家。柳澍達通過報紙上的新聞報道,對父親的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
“一開始我也不是很理解父親,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明白了父親的責任擔當。”柳澍達說,“我十分欽佩他,也想成為一個像他那樣的人。”在街上看見父親巡邏時的颯爽英姿,柳澍達十分羨慕,這也更加堅定了他參軍入伍、報效祖國的決心。
易遵文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今年夏天,他不僅收獲了能源化學工程系的本科畢業証書,還計劃在9月步入軍營,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2019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時,易遵文看著電視裡雄姿英發、步履鏗鏘走過天安門廣場的官兵,感到無比的羨慕與敬佩。“那時候我就想,如果我也能像他們一樣,拿起鋼槍保衛祖國,該有多自豪!”從那時起,參軍入伍的想法就在易遵文的心中埋下了種子。
“作為一名哈工大學子,繼承和發揚哈工大精神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母校建校100周年時,易遵文將自己參軍入伍的想法告訴了老師。“我想,正好在畢業后參軍,我也能將本科階段培養的良好學習習慣帶入軍營,更快、更好地掌握各項軍事技能。”
“參軍並不是一時的沖動。”在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19級本科生姜力赫看來,入伍是自己未來的奮斗方向。
“我下決心去參軍的那個學期,剛好認識了公共課的一位助教師兄,他是一位退役大學生士兵,跟他的交流中,我對軍營生活有了進一步深入的了解,師兄的從軍經歷,讓我對軍營裡熱血澎湃的生活充滿了向往。”姜力赫說。
報完名以后,姜力赫才將這個決定告訴父母,“父親十分贊成我去參軍,因為他年輕時也想當兵,但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實現,母親雖然不舍,但也支持我的決定。”他說。
准備
從大學生活轉入軍旅生活,柳澍達已經做好了准備。“大學生活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部隊生活是嚴格有序、令行禁止的。”柳澍達專門請教了北京大學國防教育協會的前輩們,在他們的指導下開始了身份轉換的適應性訓練。
他開始練習跑步,從5公裡練起,甚至還跑了兩次全程42.195公裡的馬拉鬆,柳澍達用實際行動証明了他參軍的堅定決心:“如果明天讓我去報到都沒問題,我時刻准備著。”
而李政睿則在課余參加了北京大學“山鷹社”,在一次次的登山、野外拉練中強健體魄。“我聽學長說,部隊對於體能要求很高,5公裡越野要跑進16分鐘。”為此,李政睿經常針對體能進行專項訓練,長跑更是成為他的“必修課”。“雖然目前距離良好標准還有一些差距,及格應該沒有太大問題,我還在繼續努力。”
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的倪天辰大一時就報名參與了學校“紅船領航”計劃黨員先鋒營,在這期間,他積極參與體能素質訓練。
“雖然堅持每周訓練挺辛苦,到了12月依然要頂著刺骨的寒風在明德廣場上進行擒敵拳方陣練習,然而如今看來,正是這段經歷磨礪了我的意志、錘煉了我的品格,也讓我下定了入伍的決心。”倪天辰說。
來自清華大學新雅學院的張美瀚比李政睿、柳澍達早半年實現夢想,他今年3月已經報名參軍入伍。2020年8月,張美瀚收到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其中還附帶著一張大學生征兵宣傳單,上面“參軍報國,無上光榮”的8個字讓他印象深刻。
入學后,張美瀚加入了清華大學學生國旗儀仗隊。此后半年時間,每周逢一三五的晚上,當別人已在宿舍酣然入睡時,他還在操場訓練隊列動作﹔每逢周一清晨太陽還未升起時,他已在主樓前守護國旗升起。
平靜的校園生活被一張征兵海報所打破,海報上是一位手握鋼槍、滿臉油彩的鐵血軍人。張美瀚對征兵宣講會上老師所說的一句話印象深刻:“祖國不負清華,清華亦不負祖國。”他下決心參軍入伍,“參軍報國既是對理想信念的淬煉,也是一名普通清華學子的歷史責任。”他說。
如今,張美瀚如願來到西藏軍區服役,在新近一篇介紹軍營生活的文章中,他說,“以前是部隊保衛我,現在是部隊培養我。身為一名大學生士兵,我能用什麼來回饋部隊呢?我身無長物,隻求去那偏遠之地,在最美麗的星空下為國站崗。”
磨礪
日前,國防部征兵辦下發《關於做好2021年下半年征兵工作的通知》,要求持續暢通大學畢業生應征入伍“綠色通道”,優先上站體檢,優先審批定兵,做到合格一個征集一個。
記者從北京大學了解到,該校從2005年至今,已經有170名同學參軍入伍,其中110名同學已經光榮退役。其中,12名同學在服役期間榮獲了個人三等功,28名同學在部隊入黨,兩名同學成為北京市征兵形象大使。
清華大學2005年開始征召義務兵,截至2021年春季,共有244名同學入伍。退役返校184名同學,其中37人立功。
李政睿非常期待9月份能順利穿上軍裝,戴著大紅花入伍。他希望自己不僅能夠在學校學得好、研得好,更能夠在軍隊中練得好、戰得好,“北大有著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歷史,參軍入伍是作為一名北大人的自然選擇。”
柳澍達也希望在綠色軍營裡不斷成長,苦練軍事技能,磨礪“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品格。
對於可能即將開始的軍旅生活,易遵文也做好了不怕吃苦、甘於奉獻的准備。他說《祖國不會忘記》這首歌唱出了自己的心聲,那首歌的歌詞裡唱道:“不需要你認識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進,融進祖國的江河……”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 實習生 孫少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