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間讓學生“野” 一些天塌不下來
“學生課間活動的最大半徑:教室外的過道”,“比體育老師更‘卑微’的,是沒有課間10分鐘的孩子”,“孩子在教室裡一坐一整天,見不到陽光”……不知何時,課間跳繩、跳房子、踢毽子、打彈珠等兒童游戲在校園內消失了,除了體育課,操場上看不到學生跑跳的身影,不少學校課間10分鐘鴉雀無聲。家長們呼吁:把課間10分鐘還給孩子,讓他們能出教學樓玩耍。
課間10分鐘,本是學生最為快樂的時光,可以和同學自由聊天,可以跑到操場上撒歡,可以狂笑幾聲……但現在是不太可能有的。學生隻被允許做安靜的事,當然,更多的學生則在埋頭做作業。還有的學校,課間10分鐘已經名存實亡了,上一節課的老師要拖堂,下一節課的老師則會提前進教室,實現了“無縫接軌”。
學校為何死控課間10分鐘?在學校的管理者看來,課間10分鐘是最容易出安全事故的時間。一方面為防止意外發生,另一方面為營造安全可控的校內環境,學校紛紛投入大量人力維護校內安全,甚至學生上下樓梯、上學放學、食堂取餐等,都安排老師沿途“呵護”,校內游樂設施嚴禁學生私自玩耍。
有的學校則由少先隊大隊部干部組建值日團隊,課間對每個班級進行評比,該評比與每個月的文明班級評選結合,一旦發現某班學生追逐打鬧,大隊部會給該班級扣分,就等於是損害了班集體的榮譽。孩子們被施加了無形的壓力,便自覺地不再嬉戲打鬧。
現在的學校規模一般都較大,學生人數較多,課間休息管理的確是個問題。嚴格限制課間活動范圍、活動強度,的確可以大大減少意外事故發生的幾率,因為一旦出現安全問題,學校就會變得焦頭爛額,要耗去很多時間和精力,學生的家人會到學校大鬧。可將學生禁錮在教室中,卻是違背了教育規律,違背了少兒身心發展的規律。
學生動靜結合,課間得到很好的休息,學習效率會提高﹔課間得不到休息,視力會長時間處於疲勞狀態,更易近視。統計顯示,2020年我國中小學生近視率逼近60%。眼科專家普遍認為,防治近視,最重要的是要保障學生每天至少有兩小時戶外運動。
課間10分鐘,能否讓學生“野”出教室外?首先,老師要改變管理理念,不能覺得學生有一個小時的戶外活動就可以省略掉課間10分鐘。其次,要重視學生課間10分鐘的休息,要充分利用好。再次,要消除學校的安全后顧之憂。
我國北京、上海、湖北等多地出台中小學校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條例,從法律層面對事故各方責任進行了嚴格界定,為校方管理鬆了綁,這值得借鑒和運用。最后,需要將課間休息的安全管理落實到位,杜絕因為責任不到位而導致出現安全事故。課間讓學生“野”一點,天塌不下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