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一流”建設成效如何評價?三部門聯合印發試行辦法
人民網北京3月23日電 (記者孫競)近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評價辦法》)。《評價辦法》提出,評價聚焦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科研貢獻與機制創新,在具有可比性的領域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不唯排名、不唯數量指標。
“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是對高校及其學科建設實現大學功能、內涵發展及特色發展成效的多元多維評價。根據《評價辦法》,成效評價由大學整體建設評價和學科建設評價兩部分組成。
大學整體建設評價,分別按人才培養、教師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六個方面相對獨立組織,綜合呈現結果。學科建設評價,主要考察建設學科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教師隊伍建設四個方面的綜合成效。
記者注意到,成效評價在“破五唯”方面提出了具體舉措,要求堅決摒棄數論文、數帽子的做法,避免簡單以條件、數量、排名變化作為評價指標。例如在人才培養評價中,突出學生代表作、用人單位滿意度調查等結果﹔在教師隊伍建設評價中,重點考察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投入、社會服務貢獻等﹔在科學研究評價中,突出原始創新與重大突破,不唯數量、不唯論文、不唯獎項,實行代表作評價,強調成果的創新質量和貢獻。
《評價辦法》還提出,適時開展分類評價。研究建立建設高校分類體系,完善分類評價辦法,引導和鼓勵高校與學科在發展中突出優勢,注重特色建設。
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負責人表示,按不同評價方面、不同學校和學科類型,以區間和梯度分布等形式,呈現建設高校和建設學科的綜合評價結果,不計算總分、不發布排名。綜合評價結果作為下一輪建設范圍動態調整的主要依據。
該負責人同時提到,無論是高校自評、專家評價和第三方評價的結果,還是綜合評價的結果,都不是高校或學科建成一流與否的評判。對“雙一流”建設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要有充分認識。
“教育評價是一項世界級、歷史性和實踐性課題,是‘最難啃的硬骨頭’,需要不斷深化認識、總結經驗、調整完善。”該負責人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