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天才少年”是怎樣培養出來的

胡欣紅
2021年03月02日08:27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天才少年”是怎樣培養出來的

近日,26歲中科大數學家陳杲破世界難題的消息全網刷屏。據悉,陳杲攻克的是一道復微分幾何領域的“世界難題”,論文在世界知名數學期刊《數學新進展》在線發表。目前,他的論文已經引發國際數學界的關注,被美國科學院院士勞森等人第一時間引用。

值得關注的是,這位年輕教授曾經被稱作“天才少年”,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8歲就赴美攻讀博士,有著超高的“人生起點”。“別人家的孩子”究竟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引發了輿論熱議。

每有神童涌現,都會引起公眾的極大關注。尤其是為人父母者,巴不得從神童身上窺探些許“機密”,而后“復制粘貼”一番。拋開形形色色的假神童,確實不乏天賦出眾的真神童。但令人可惜的是,不少神童都跌入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傷仲永”式慘淡結局。

陳杲的父親陳錢林一直深耕教育工作,對子女教育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方法。他表示,兒子陳杲取得了今天的成就,自主學習和個性化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發現兒子的數學天賦后,為了排除干擾,讓其更加專心在自己的興趣學科上,陳錢林讓兒子放棄一些學習項目,如藝術學習和教師普遍要求的書寫訓練等。在陳杲上小學后,怕兒子受到標准化作業的消極影響,就決定讓其免做老師的作業,同時從數學入手,引導他學會自學。

君子有所不為而后方能有所為。正是因為陳錢林大膽地放棄了一些東西,讓陳杲免於作業的困擾和標准答案的束縛,最大程度地遵從自己的意願,激發了自身的潛力,實現了“開挂”人生。

現實中,在某一領域擁有天賦的孩子並不鮮見,可問題是他(她)的愛好能得到充分尊重並得以施展嗎?當下的學校,大多強調統一管理,甚至有不少學校將學生的時間“精准”分配給每一門學科,習慣於“被安排”的孩子,能實現個性化成長嗎?迫於“現實”的巨大壓力,又有幾個家長敢於像陳錢林這般取舍呢?這涉及家長的教育定力以及見識眼界等深層次的東西,絕不是可以簡單“抄作業”的。因后天教育不當而毀掉的“神童”究竟有多少,值得深思。

倡導孩子“讀書自由”,強調個性化教育和自主學習,注重呵護孩子的創新能力,“天才父親”的“教育經”,讓孩子深深地喜歡上了數學,在持之以恆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事實上,近年來媒體報道的一些“天才少年”,其成長路徑也基本如是。13歲上浙大的“天才少女”陳舒音“沒上過補習班,父母也沒有額外輔導”,從小就是遵從自己的興趣學習﹔五年級拿美國奧數金牌,七年級拿澳大利亞數學獎的“數學神童”葉豐碩坦言,學習奧數是因為興趣愛好,“玩不玩競賽沒關系,最重要的是學得盡興,玩得盡興”。

“神童”其實不是刻意“造”出來的。順其自然,孩子才能如有“神”助,最大程度地發揮出潛能,做最好的自己。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孩子的教育不能簡單復制,但基本的規律和原則具有借鑒意義。因材施教,尊重個性,呵護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這些教育的金科玉律適用於每一個孩子。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