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學畢業季“最后一課”
北京林業大學校長安黎哲:乘干霄凌雲之勢 為棟梁所用之材
人民網北京6月30日電 北京林業大學2020年畢業典禮29日舉行,身處全球各地的3184名本科畢業生、1627名碩士畢業生、251名博士畢業生相聚雲端,共同見証難忘的歷史時刻。
北京林業大學校長安黎哲在典禮上講話,希望畢業生們堅守“林人”初心,不懼艱難困苦﹔堅定“林人”信心,不悔人生選擇﹔堅持“林人”恆心,不負青春使命,乘干霄凌雲之勢,為棟梁所用之材。他代表學校為畢業生們送上了三張特殊的“回家券”,一張是用餐券,歡迎他們隨時回來,再品嘗一次“北林的飯”﹔一張是聽課券,歡迎他們隨時回來,再重溫一堂“北林的課”﹔一張是儀式券,歡迎他們隨時回來,參加任何一次的學位授予儀式。
北京林業大學校長安黎哲/ 校方供圖
以下為安黎哲校長題為《乘干霄凌雲之勢 為棟梁所用之材》的發言全文——
六月的北林,風光旖旎,曲徑通幽。由於疫情的影響,2020年開年至今,在依次經歷了“雲課堂”“雲科研”“雲運會”“雲答辯”之后,今天,我們又迎來了北林歷史上第一次“雲典禮”。此時此刻,身處全球各地的3184名本科畢業生、1627名碩士畢業生、251名博士畢業生共同相聚雲端,迎接屬於你們的榮光時刻。雖然無法與你們歡聚一堂,雖然無法向你們一一祝賀,但是我相信,這場特殊的畢業典禮,必將見証難忘的歷史時刻,開啟你們非凡的人生新篇章。
首先,我謹代表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向同學們的順利畢業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辛勤哺育你們的家長、悉心教導你們的師長,以及關心支持你們的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借此機會,還要向疫情發生以來,給予學校全力支持、理解和配合的全體畢業生和家長們,表達最誠摯的謝意!
同學們,2020年注定是見証歷史的一年。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在中華大地的抗“疫”戰場上,我們見証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執政理念﹔見証了十四億中華兒女眾志成城、團結抗疫的“磅礡偉力”。在北林師生的抗“疫”日記裡,我們見証了學校黨委團結帶領全體師生共同創建“無疫校園”,奮力守護大家摯愛的清華東路35號﹔見証了蔡雨洋等八名在鄂服役北林學子義無反顧,在湖北一線運輸“生命補給”和“救命物資”﹔見証了你們當中的饒月明同學,頂住畢業、就業等多方面壓力,積極加入湖北十堰張家灣區抗“疫”志願者黨員突擊隊﹔疫情期間,我們還收到了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感謝信,讓我們見証了更多的北林學子,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出北林人的抗“疫”貢獻。作為母校的師長,我為你們的家國情懷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同學們,2020年注定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新冠疫情對大家的影響深刻,大家遭遇了“史上最難”的畢業季,有的同學實驗中斷,被迫更換論文選題﹔有的同學遭遇全球疫情,被迫放棄出國深造﹔有的同學工作求職被按下“慢放鍵”甚至“暫停鍵”,成為“北漂”。但是大家依舊排除萬難、沖出重圍:絕大多數同學通過“雲答辯”,順利畢業﹔大批考研同學通過“雲復試”,成功“上岸”;更多的同學通過各種途徑、各種形式積極應聘工作崗位,進入職場。我堅信,“隻要信心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你們經歷了疫情、學業和就業的三重考驗,有的甚至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這將成為你們一生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后任何困難都擋不住你們前進的腳步!
同學們,縱有萬般不舍,但你們終將出林入海、逐夢遠航,奔赴屬於你們的詩和遠方。在你們即將踏上人生新征程之際,我想代表母校的師長,向你們叮囑三句話。
第一,堅守“林人”初心,不懼艱難困苦。
新中國首任林墾部長梁希先生,向“林人”提出了敲擊“林鐘”的偉大號召。
老一輩北林人艱苦創業,用愛國熱血敲擊“林鐘”,推動全國最高綠色學府穩步前進。1952年建校至今,北京林業大學走過了近68年的歷史,培養出佔林業系統2/3強的16位兩院院士。眾多北林建設的奠基者、開創者、奮斗者中,有“走遍祖國山河,用腳步丈量中華大地”的關君蔚院士﹔有“一生痴梅”、終成國際梅品種登錄權威的陳俊愉院士﹔也有提出“南桉北毛、黃河紙業”三倍體毛白楊產業化構想的朱之悌院士。新一代北林人繼往開來,用時代筋骨敲擊“林鐘”,書寫建設世界一流林業大學的奮進詩篇。在你們求學北林的幾年裡,母校始終與你們同頻共振、大步前進:正式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林學、風景園林學入選世界一流學科﹔7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12個本科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雄安新區建設、北京世園會、北京冬奧會等戰場上屢立新功,貢獻北林智慧。
同學們,今天開始,你們將正式投身祖國綠色事業,“黃河流碧水、赤地變青山”的綠色願景,“替河山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的美麗夢想將在你們手中接力實現。希望你們秉承先輩精神,不畏艱苦、矢志奮斗,在逐夢“美麗中國”、建設生態文明的過程中奮力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第二,堅定“林人”信心,不悔人生選擇。
魯迅先生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人生的道路各有不同,不同的選擇會將你們引向不同的人生。
我國著名森林培育學家、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我們的老校長沈國舫先生,在北林執教64年,如今雖已至耄耋之年,仍然堅持每年給研究生做學術報告,相信我們的很多畢業生同學都曾聽過他的講座。1950年,沈先生以高於清華錄取線的高分考取北京農業大學森林系(北京林學院前身),1951年被選派為新中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到列寧格勒林學院深造,5年中全部課程的學習成績均為優秀﹔1956年獲得林業工程師學位后,他放棄在前蘇聯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毅然選擇回校任教,為新中國林業和生態環境建設奉獻了一生的青春。他用“理想主義”來描繪自己的青春色彩,他認為“個人幸福是建立在我們國家民族大業的基礎之上的。”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我們詮釋了一個朴素的真理:“一切希望都在前面,隻要去努力,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一定能得到我們希望的東西。”
同學們,學醫戰“疫”為蒼生,學林守“綠”護山河。人生的道路因時而變,職業的要求千差萬別,然而奮斗的本質並無不同。有人說,“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因為堅持到底的人很少。”無論你們是選擇繼續學習深造,還是選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請你們務必全力以赴、無怨無悔地走下去,堅定不移地為之奮斗,在廣闊的天地中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第三,堅持“林人”恆心,不負青春使命。
對綠色使命的堅守,對綠色事業的熱愛,對綠色願景的向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北林人義無反顧地追尋。
在這些為綠色事業奮斗的“林人”群體中,有一位扎根基層的綠色英雄,那就是被稱為“為荒山披綠的‘新愚公’”——高文毓校友。1959年的一次選擇,讓高文毓校友與“林人”結下了不解之緣。當年選擇在北京林學院林學系攻讀水土保持專業的他,畢業后被分配到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呂梁山工作,這一干就是30年。30年裡,他在荒無人煙的大山上建起了呂梁山區第一片蘋果示范園﹔他的足跡遍布一百多個縣的山山水水,繪制了山西第一幅農業自然條件遙感圖像目視解譯系列圖﹔他在黃土高原上斬獲了6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項,4項國家級榮譽,20余項省市級表彰。退休后的高老,又將自己的綠色夢想延續了20年,這20年堅守換來了8000多畝連片成蔭的濤濤樹林,換來了黃土高原地區千萬黃河兒女的幸福生活。
同學們,人的成長貴在堅持。“熱愛可抵歲月漫長。”作為國家培養的高層次人才,作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精英人才和領軍人才,希望大家始終保持“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恆心和毅力,將人生軌跡融入國家和世界發展的歷史進程,將個人理想化作民族復興主旋律的最美和弦,努力成長為可堪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同學們,作為校長,我依舊記得去年的畢業季,田家炳體育館撥穗正冠的隆重場面﹔記得大操場上畢業合影時的歡聲笑語﹔記得臨行前送行大巴上的聲聲關切道別。我們始終想通過這種溫馨、難忘的方式表達對大家、對知識應有的敬意。未曾料到,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大家不得不缺席期待已久的青春盛典,與你們朝夕相處的宿舍同學,難再寒暄道別﹔與你們最愛的母校北林,也來不及再見一面。
什麼是母校情節?有人把它形容為“清華東路走九遍,不如回家見一面。”我認為十分貼切。因此,為了這場別離之后的再見一面,母校特意為你們准備了三張特殊的“回家券”,將隨同畢業証書寄到你們手中:一張是用餐券,歡迎你們隨時回來,再品嘗一次“北林的飯”﹔一張是聽課券,歡迎你們隨時回來,再重溫一堂“北林的課”﹔一張是儀式券,歡迎你們隨時回來,參加任何一次的學位授予儀式。希望這三張回家的券,能夠讓你們記住:母校,永遠是你們最溫暖的家!
最后,祝願同學們乘干霄凌雲之勢,為棟梁所用之材!
謝謝大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