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學畢業季“最后一課”
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如何在復雜的世界中把握自己的未來
人民網北京6月22日電 今天,四川大學在望江校區舉行2020屆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儀式採用線下和線上兩種方式同步進行。8106名本科畢業生和6069名研究生畢業生為自己的川大歲月畫上圓滿的句號,在新的征程中啟航再出發。
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作了題為《如何在復雜的世界中把握自己的未來》的講話,為畢業生們上了在校期間的“最后一課”。他對同學們提出三點希望:一是越是形勢復雜打開視野就越是緊迫﹔二是越是事情復雜追求卓越就越是重要﹔三是越是情況復雜就越需要簡單地表達出來。面對同學們即將離別之際,他深情寄語全體2020屆畢業生:“你的視野會影響你能走多遠,你追求卓越的品質會影響你能走多高,而你能否用簡單的語言把復雜深奧的道理說清楚講明白則決定了你是否擁有精彩的人生。這既是軟實力,更是我們川大學子走向卓越的硬功夫!”
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作題為《如何在復雜的世界中把握自己的未來》的講話 / 校方供圖
以下為李言榮校長題為《如何在復雜的世界中把握自己的未來》的講話全文——
今天,我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共同祝賀2020屆的8106名本科生和6069名研究生順利完成學業。你們就好比是學校精心培育的一顆顆種子,承載著川大的基因,飽含著知識的力量,迎風飄向大江南北,將在祖國的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同學們,今天的會場與以往不同,這是川大歷史上首次線下和線上同步進行的畢業典禮,雖然不能與每一位同學面對面,但這種特別的形式也恰恰凸顯了你們的獨一無二。我們知道,由於疫情的原因給大家的畢業和就業都帶來了諸多不便,但這半年你們積極參加了“線上課堂”和“空中招聘”,順利完成了“網絡考試”和“雲端答辯”,這些特殊的經歷已經成為你們這一屆畢業生的青春印記。特別是最近同學們陸續回到校園,這些天更是三五成群的到主樓前合影留念,雖然有的還帶著口罩但是燦爛的笑容不減,顯然疫情的陰霾絲毫沒有影響你們畢業的心情。
今年新冠疫情發生后,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同學們,每當國家和民族遇到重大危難時,我們川大人尤其華西人從來就沒有缺席過,這次華西醫學不僅為武漢與湖北,也為成都與四川,為全國人民都做出了重大突出貢獻!
同學們,當前,你們一畢業就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期,你們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對著嚴峻的考驗和挑戰,國際形勢的復雜多變和新冠疫情的跌宕起伏,讓人目不暇接甚至感到錯愕和目瞪口呆,尤其是面對各種自媒體下魚龍混雜的信息,讓人難以追蹤溯源、難以理性分析、難以獨立判斷。如何在復雜中明方向、在混亂中辯是非、在迷霧中定目標,對今天的你們尤其艱難,因此我今天要講的主題就是希望同學們在復雜的世界中把握好自己的未來。
同學們,我們已經習慣了每天隨大自然的自轉和公轉所帶來的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正常生活,突然這種生活像遇到了急剎車,原來的次序和節奏一夜之間亂了方寸,原本確定的東西不再確定了,原本對稱的東西不再對稱了,原本有序的也被打破了變得無序,大家都為這個世界的不確定性、非對稱性和無序性而憂心忡忡。這就是所謂的復雜性。剛剛過去的這半年,疫情的爆發讓我們經歷了很多過去從來沒有經歷過的危機和艱難,“無所不能”的科學在大自然面前從來沒有這樣顯得無力和無助,錯綜復雜的國際關系和全球秩序更為未來蒙上了一層未知的面紗,人類預測未來和把握自己的能力顯得那麼的脆弱……。事實上,越是復雜就越要去探尋背后簡單的邏輯,越是應對多變就更要去把握那些不變的規律。
同學們,應該說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並沒有變,只是人類社會的關系在變,而人類關系的再大變化也總歸會去適應和平衡大自然的不變。既然大自然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那自然界的基本規律就仍然還在那裡,社會的基本秩序就隻可能是向更高文明的迭代,新的平衡、新的對稱、新的秩序終歸是會建立起來的,過去500萬年人類社會的不斷進化發展不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嗎。因此,把握未來就是指通過改變自己,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當然,在變局甚至亂局中更加需要我們既審時度勢、又順勢而為,更加考驗我們的系統思維和意志品質,更加需要我們從歷史、現實和未來的角度重新認識世界。在這裡,有三點是我特別想強調的:一是越是形勢復雜打開視野就越是緊迫,二是越是事情復雜追求卓越就越是重要,三是越是情況復雜就越需要簡單的表達出來。
首先我想談一下打開視野與眼界的緊迫性。俗話說,年輕時看遠、中年時看透、老年時看淡,說的就是年輕時要盡可能早的打開視野,視野開了一是可以明道理,二是可以辨方向,三是可以更加寬容和坦蕩。話說一建筑工地上有三個工人在干活,一領導過來問他們在做什麼,第一個工人頭也不抬說:“我在砌磚。”第二個工人結結巴巴的回答:“我在蓋房子。”而第三個工人卻自豪地說:“我正在為建設一座現代化的城市而努力。”若干年后,第三個工人成為了這家大型建筑公司的負責人,而前兩個工人仍然在這個公司打工。所以,人們常說你的視野有多大、你的胸懷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大家可能聽說過,曾在我校任教的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他13歲時就赴日本留學,在之后的20多年裡,又先后在德、美、法等國家的著名高校深造,不僅學習文史,還修讀數理,尤其是學會了22種語言。陳先生講自己留學從不為文憑,隻為開拓學術視野,后來他因為學識廣博、融貫中西被大家譽為“教授中的教授”。所以說站得高,自然就望得遠,胸懷廣,進退就有度,格局大,行止更從容。
第二,我想講一講專注和卓越的重要性。追求卓越首先要有專注的精神。越是復雜就越要專注甚至傾其一生做好一件事,人生天地之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有人說人生中隻有1%比較精彩,也隻有1%比較痛苦,另外98%都是在平淡中度過的,而人就是被這1%的精彩吸引著,忍受著1%的痛苦,生活在98%的平淡之中。其實,人一生有效工作的時間非常有限,關鍵就是要把精力集中到重要的事情上來,隻有集中精力專注於一個目標不斷往深裡走,才能源源不斷的從井裡把一桶一桶的水給打上來。就在上周才出版的一部350萬字的《中國道教通史》引起了學界的矚目,這部傳世之作的主編就是我校的文科杰出教授卿希泰先生和詹石窗教授。卿老從上個世紀60年代初開始研究道教文化,直到2017年去世,一輩子拓荒問道,即便是上個世紀70年代,他在“牛棚”中也一直沒有中斷過對道教文化的思考和熱愛,寫成了《中國道教思想史綱》,當時被學術界譽為“十年面壁積孤憤,志在天都一部書”。在80歲高齡時,卿先生仍然堅持著書立說,才有了今天中國道教研究領域的第一部通史。所以說,因為專注、所以專業,因為專業、所以卓越。
第三是用簡單的話把復雜的事情表達出來。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如果你通過深度學習能觸摸到問題的底部、能在高處俯視而洞悉事物的本質並看到更多的關聯,這說明你的水平很高。如果面對復雜的事,你還能簡單的快速表達出來而讓大多數人聽得明白,這說明你的能力很強。著名的費曼學習法中講:如果你不能簡單的說清楚,就說明你還沒有真正的弄明白。據說在延安時期有一次毛主席問一位年輕人什麼叫政治?年輕人引經據典、說古論今,主席說:“沒有這麼復雜,政治就是把支持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對我們的人搞得少少的!”。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把復雜的政治關系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家可能聽說過華為的任總講過一個關於扁鵲的故事,說魏文侯問扁鵲他三兄弟誰的醫術最好,扁鵲說自己的大哥最高,二哥次之,他最差。魏文侯聽了很驚訝,問他為什麼最差但名氣最大,扁鵲回答說他大哥的醫術可以防患於未然,但是天下人反而以為他不會治病。二哥則能治病症初起之時,這樣就防止小病拖成大病,但卻被人認為是隻能治小病。而我一般都要等到病人幾乎奄奄一息時,才用猛藥救人,這樣大家就誤認為我是起死回生的神醫。隨后任總說:其實一個公司的管理也是如此,讓有形於無形之中才是最高境界。所以,當你學會了深度思考能去觸及事物的本質,又能簡單表達讓人豁然開朗,那你就會在這個繁雜多變的世界中始終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
同學們,世界越是復雜多變,就越需要盡快打開視野和開拓眼界﹔事情越是千頭萬緒,就越需要保持專注和追求卓越﹔情況越是盤根錯節,就越需要三言兩語能把事物的本質規律給總結出來。所以你的視野會影響你能走多遠,你追求卓越的品質會影響你能走多高,而你能否用簡單的語言把復雜深奧的道理說清楚講明白則決定了你是否擁有精彩的人生。這既是軟實力,更是我們川大學子走向卓越的硬功夫!
同學們,這幾天我在翻看大川微信時看到同學們對即將畢業的各種留言,其中有一個主題叫“不能忘記你”,有人寫道:不能忘記明遠湖邊朗朗的早讀聲,不能忘記長橋上低頭數著的浪漫故事,不能忘記鐘樓下盛開的夏日荷花,不能忘記川大的每一處回憶。隨后有一位小哥跟帖道:今年終於拿到博士學位就要出國做博士后了,從本科到博士,從2010到2020,最好的青春,永遠的川大!我想,不論是在校學子還是畢業校友,大家都充滿了對母校發展的關心,這再次確認了我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川大人”。
同學們,不管大家今后身在何地、身處何境、身遇何事,川大永遠是你們的家。
最后,祝願同學們一帆風順、前程似錦!再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