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知農 何謂愛農
編者按
2019年9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回信,對涉農高校辦學方向提出要求,對廣大師生予以勉勵和期望。本版特刊出三篇文章,從不同角度闡釋涉農高校如何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在高等農林教育全面邁向內涵式發展的新征程中,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更大智慧和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回信,充分體現了總書記和黨中央對涉農高校的高度重視,對涉農高校的殷切希望,我們備受鼓舞、倍感振奮,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習近平總書記總攬全局,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視角,站在實現國家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現實高度強調,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新時代,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創業的廣闊舞台,我國高等農林教育大有可為。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肯定了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在新時代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和關鍵作用。作為涉農高校的排頭兵,中國農業大學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及回信精神,面向農業農村現代化主戰場,主動擔當、積極作為,不辜負新時代賦予涉農高校的歷史使命。
牢記使命,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一流大學
高等農林教育首先應牢記辦學使命,堅定辦學方向。我們需要再思考,新時代,應該堅守什麼初心?擔當什麼使命?我認為,其核心在於要牢牢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要奮力投身“三農”事業促改革,要堅決做到“育人、頂天、立地、報國”,為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高億萬農民生活水平、補齊中國現代化的“短板”而不懈奮斗。
首先,高等農林教育應始終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引導廣大農林學子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知農愛農新型人才。其次,高等農林教育應始終堅持以科研創新為驅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聚焦國際前沿研究,在核心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上使大力氣,拿出更多科技成果,並最終在促進“三農”發展的實踐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最后,高等農林教育應始終堅持以社會服務為歸宿,扎根中國大地,把廣袤農田當作“教科書”,把廣闊農村當作“實驗室”,把廣大農民當作“同窗人”,投身“三農”事業,在助力脫貧攻堅,服務鄉村振興中,堅守高等農林教育的初心與使命。
立德樹人,培養知農愛農新型人才
要培養“知農愛農新型人才”,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為高等農林教育人才培養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在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關鍵進程中,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階段,在推進全面鄉村振興的偉大道路上,涉農高校要有膽識、有魄力、有擔當,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要努力培養既有高尚道德情操,又有扎實理論基礎,還有廣博國際視野,更有卓越實踐能力的知農愛農新型人才。
何以知農?何謂愛農?這是推進新時代高等農林教育改革首先要回答的問題。為此,在浙江安吉,涉農高校達成共識,要圍繞國家糧食安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推進新型農林專業改造調整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特別是要深度融合“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加強實踐育人體系建設,搭建實踐育人平台,在深植於田野鄉村的生動實踐中,打通人才培養與“三農”發展之間的“最后一公裡”﹔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圍繞農業農村發展的實際問題設立研究生培養專項,鼓勵學生在參與農業發展中發現問題,在服務鄉村建設中思考問題,在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解決問題。最后,要深化農林學子的“三農”價值塑造和“三農”情懷教育,以中華五千年農業文明和農耕文化的傳承創新堅定“四個自信”,以感恩鄉土、感悟鄉村、感知鄉音、感動鄉民的足跡和歷練鍛造農林學子心系三農、情牽三農、行為三農的赤子情懷。
頂天立地,提升強農興農的科技創新能力
破解農業農村現代化難題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創新。作為涉農高校,如何打好強農興農的科技創新攻堅戰與持久戰,我認為既要有“頂天”的魄力,勇於探索世界上最前沿、最關鍵、最難突破的農業科學問題﹔又要有“立地”的情懷,致力於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億萬農民的福祉,用之於民、惠之於民。
新中國成立70年來,農業領域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有力地支撐了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進程。袁隆平先生的雜交水稻、“太行山道路”和“李保國精神”“黃淮海鹽鹼地綜合治理大會戰”和“曲周精神”……不可勝數的農業科技成果為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
新時代,涉農高校的科技創新面臨新問題、新挑戰,需要新理念、新舉措。在創新方向上,要突破傳統慣性和研究尺度,與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動植物綠色生產與重大動物疫病防治、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脫貧攻堅及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全球農業和國際發展等重大議題和課題上,超前謀劃、全面布局,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在創新水平上,要強化上游基礎研究,促進中游關鍵技術研發,推進下游成果轉化促進農業產業發展,立志取得有國際競爭優勢的重大成果,提高先進適用技術成果的源頭產出和供給﹔在創新投入上,要改變農業科技投入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與農業農村科技公共性、基礎性、社會性特點不相適應等問題,優先補齊三農科技創新短板﹔在創新組織上,要完善科技創新促進體系,要強化多學科協同作戰機制,要形成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創新模式。
為國奉獻,提高億萬農民生活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要牢記億萬農民對革命、建設、改革作出的巨大貢獻”。高等農林教育在新時代應進一步深化綜合改革,做實做強做大社會服務辦學職能,廣大農林師生要主動擔負起助力億萬農民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建美麗鄉村的使命。
一是要深化評價體制機制改革,積極引導鼓勵農林教師下得去、干得好,真正走到農業產業和生產一線中去,要積極樹立為國奉獻的農林高校社會服務新榜樣。二是要打造新型的社會服務陣地,積極推廣像“科技小院”這樣的樣板,探索在農村這一廣闊舞台上干事創業的新模式。三是要加強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建立教授工作站、產業研究院、研究生實習培養基地、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等,形成在鄉土鄉村、田間地頭“擼起袖子加油干”的生動場景。四是要加強教育引導,建立常態化的服務鄉村工作機制。
以鄉村振興為總抓手,鼓勵廣大農林師生學農和知農相結合,學術和實踐相結合,校內和鄉村相結合,在希望的田野上干事創業,書寫奮進答卷,為億萬農民謀幸福。
協同創新,推進高等農林教育改革發展
獨弦不成音,獨木不成林。推進新時代高等農林教育改革和發展這條路,不會是單打獨斗、孤軍奮戰的“速勝戰”,而是多方攜手並進、聯合攻關的“持久戰”。
涉農高校要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需求,積極聯合地方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等形成廣泛合力,整合校內外各種資源,促進“產教融合”和“科教融合”發展,全力構建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的協同育人平台,有效促進科技成果落地和轉化。各兄弟院校之間也應當瞄准國家糧食安全、促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等關鍵問題,協同創新聯合發力。
面向未來,涉農高校還應當識變、應變、求變,深刻把握引領未來農業發展的新方向、未來鄉村發展的新空間。以融入新技術革命與產業變革為發端,以服務鄉村振興、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健康中國等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解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問題為重點,以科技創新為基礎,以人才培養為根本,從知識體系、專業體系、人才培養體系、組織體系和治理體系等維度,創新、重構面向新時代的高等農林教育體系。
新時代新征程,中國農業大學將與其他涉農兄弟院校齊心、與全國高校科研院所一道,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堅定矢志奮斗的使命初心,扎根充滿希望的農村田野,堅守大有可為的廣闊舞台,以更加飽滿的斗志,更加堅定的信心,為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不懈奮斗。
(作者:孫其信,系中國農業大學校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