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新移民如何克服求學難?(僑界關注)
心理輔導老師在教導家長如何確保孩子拿到高中文憑 朱澤人攝(美國《世界日報》)
華人新移民來到異國他鄉,辛苦打拼,往往難以兼顧子女的學業。而近年來,一些青少年華人新移民到國外求學,也面臨異國求學環境的不同、家庭經濟困難等挑戰,以致出現了一些輟學的情況。讓新移民子女和青少年新移民更好地融入新的學習環境,保証學業有成,需要更好的家校配合,也需要社會層面更好的制度設計。
逃學打工 並非普遍
華人新移民初到美國,面臨多種困難,子女的教育便是其中之一。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由於紐約華人餐館與零售店大量招募年輕店員,不少新移民華人學生輟學問題更嚴重。
據法拉盛江邦高中雙語心理輔導老師趙紅芳介紹,有華人學生日夜都在網吧,跟店家熟了竟幫忙晚間看店,被父母問怎麼有錢花,就謊稱下課打工。
有華人學生跟父母相處不好,17歲便搬出去住,為賺生活費夜班看店。尤其法拉盛新開中餐館老板都找年輕又懂英文的店員,吸引了大量輟學學生。校方表示,要去餐館把這些學生帶回來。
然而,缺乏文憑隻會為新移民往后在美國討生活帶來更多困難。報道指出,紐約市2015年調查顯示,無高中文憑者年薪隻有21121美元,有高中文憑31038美元,有學士文憑約6萬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華人新移民出現逃學打工甚至輟學的情況,但這並非常態。
美國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主席梁冠軍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認為,每個學校都有部分學生因某種原因逃學或綴學,“法拉盛地區就那麼大,就業機會還是有限的,我們隻能說在整個紐約新移民中存在這種現象,但報道中的‘大量’有多大,值得商榷。”
即便如此,華人新移民適應困難的情況仍需要引起關注。
管教疏漏 適應困難
不同於在美國本土出生成長的“華裔”,初長成后來到美國的華人新移民打工逃學的背后,是家庭無力管教、環境適應困難的無奈。
“這是個老問題了,在美國東西部的大城市都存在,挺難解決的。”華人律師孫瀾濤在接受本報採訪時介紹,在美華人往往選擇學區送孩子上學。上述現象都發生在不好的學區。在那裡,家長為生存所迫,每天辛苦工作有時達12小時之久,無時間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孩子本身英文又不過關,受到了雙語壓力,所以才會灰心喪氣,不願意學習。
而對於新移民學生來說,家庭經濟的困頓也是逃學打工的一大誘因。“如今在美國,餐館招人不太好招,因此,薪水都比較高。”梁冠軍介紹,法拉盛餐館的月薪大約2800美元,因此,吸引了讀書讀不下去的學生,也有個別家庭經濟困難,需要孩子去賺錢的情況。
美國社會的教育環境與教育資源的配置方式也與中國大不相同。
孫瀾濤介紹,美國憲法及各州的憲法均規定,任何適齡兒童到18歲之前都必須接受義務教育,不管他們自己或父母有沒有移民身份。就是說,即使是非法移民的子女,隻要是適齡兒童,不管他們住在哪裡,公校必須接受他們,不得以英文不好,考試成績不夠為理由拒絕他們上學。但在執行層面,教育資源的不均衡,令保証移民子女入學率的效果大打折扣。
“美國文化和中國全民重視教育的文化不同,普通公校往往基礎教育較差。教育部門提倡的心理輔導和雙語引領,由於缺乏人力資源,根本不能到位”。孫瀾濤介紹。
家庭管教的疏忽,社會環境的差異,給家校溝通帶來不暢,最終導致了在新移民子女學業管理配合上的低效。“華裔移民華人新移民,生存都是問題,語言又不通,不知該如何下手。”孫瀾濤表示,父母與學校的老師談話溝通信息嚴重不暢,降低了學校與家長配合的效力。
多方配合 共促學業
如何幫助華人新移民更好地融入新的學習環境,保証他們的入學率?專家表示,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有效協作。
一方面,新移民家庭需要更主動積極地融入新的求學環境。美國華商總會顧問蔡文耀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孩子們需要走出舒適區,向本地學生多請教,家長也可利用好社區資源,與其他曾經歷過困難階段的移民家長多交流,而非固步自封。”
同時,家校也需要更好地配合,在心理上安撫子女,在制度上更有效地防止想要逃課打工的學生鑽漏洞。
趙紅芳在接受《世界日報》採訪時說,父母可主動向校方提供聯絡方式,學會上網查出勤紀錄與成績。若家長放任孩子完全不管,校方可舉報,要求兒童服務管理局介入調查。
另一方面,社會也能在推動華裔新移民子女求學的工作中做出努力。
“短時間內,解決青少年華人新移民上學問題,這還是個奢侈品。”孫瀾濤律師表示,盡管如此,但從立法層面上看,隨著華人從政的比例越來越高,該現象將會引起政界的重視,教育部門也會加強對這一群體的投入、對雙語教師的培訓等,而隨著相應教育資源和基礎設施的增多,目前的狀況也許會逐步得到改變。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08月15日 第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