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謝菲:法語是我探索世界的方式(留學記)

黃欣婷
2018年07月02日08: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謝菲:法語是我探索世界的方式(留學記)

  謝菲近照

  2016年,謝菲赴法國求學,到弗朗什-孔泰大學的對外法語系讀研究生。她從小就對法語很感興趣,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法語老師,所以在本科畢業后決定到法國留學。“想要走近一個國家,了解其文化及歷史,學習其語言,還是應該親自到那個國家去。” 謝菲說。

  在法國的留學生活並不容易,但謝菲從不后悔。“法語對我而言,不是工具,而是我的一個部分,是我探索自我、感知世界、與外界交融的一種方式。而留法的經歷也讓我對人生有更深了解。不斷解決問題,不斷前進,這就是我理解的生活。”

  學習時間是同學好幾倍

  謝菲雖然在國內讀本科期間學習了4年法語,但畢竟法語不是母語,到了法國后,語言交流還是有困難。當時她深切體會到,學習法語和研究法語不是一回事。她在國內讀書期間是在學習怎麼說法語,並未接觸過語言學、教學法,但在法國讀研究生是研究法語。而且,法國學生早已對語言學、教學法的很多著作、流派和學者十分熟悉,各種理論信手拈來,但是她卻一無所知。即便她能聽懂教授的授課內容,卻無法理解。

  為了跟上班上同學的學習進度,謝菲選擇默默堅持。“我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是法國學生的好幾倍。上課專心記筆記,同時進行課堂錄音。課后認真整理筆記內容,遇到不清楚的地方,我會回聽錄音,實在聽不懂的地方,要麼一遍遍反復聽,要麼去請教法國同學。同時,我會在網上、學校圖書館查閱資料,一點點把我匱乏的知識補起來。最開始,我發現課堂上我隻能聽懂20%,后來慢慢變成50%,再后來能到80%。”謝菲說。雖然她的學習過程十分辛苦,但她的努力並沒白費,“慢慢地,我能跟著老師的思路,發現其中的竅門和奇妙,甚至可以提出問題。那一刻,有一種自豪感。”

  適應新的思維方式

  除了需要跨越語言障礙,謝菲還需要適應法國人的思維方式。她給筆者舉了個例子,比如法國人很注重提出論據和捍衛觀點,跟自己之前形成的論述習慣完全不同。每逢論述文寫作考試,謝菲取得的分數總是不太理想,法國教授認為她的論述方式很不“法國”——文章結構不嚴謹。值得慶幸的是,法國同學積極幫助謝菲。“他們給我‘開小灶’,教我如何以‘法國的方式’來提出論據。”在法國同學的幫助下,謝菲逐漸明白在應考論述文寫作當中的竅門,“要按照他們議論文的框架思考、寫作。”

  在學習之余,謝菲還參加了校內的貝桑鬆學聯活動,以舒減學習壓力,結識新朋友。“貝桑鬆有很多國際學生,經常會舉辦文化交流活動。我在活動中會布置中國展台,教外國人用筷子、玩中國傳統游戲、書寫漢字。我很喜歡這些文化交流類的活動,和那些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人聊天、相處,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每當我用法語和他們解釋中國的漢字、中國的歷史,我都會覺得很自豪、很幸福。” 謝菲說。

  以真誠收獲友誼

  到法國留學后,謝菲發現無論是打招呼的方式,還是用餐禮儀,很多細節都反映著中法之間的文化差異。

  “雖然最初因文化差異出現誤會時有點尷尬,但是大家都能相互理解、包容。其實,隻要真誠待人,即使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也都能相處融洽。”謝菲坦言自己很幸運,結交到一位很好的法國朋友,“我們在學習上互相幫助,生活上彼此分擔煩惱、分享喜悅。她還邀請我到她的家裡和她的家人共度聖誕節,所以我有幸體驗了一次純正的法式聖誕節,了解了法國人的居家日常。”

  除了要真誠待人,謝菲認為還要學會尊重不同文化,“比如我去法國朋友家之前,會提前做好功課,與她溝通各個細節,盡量多熟悉法國文化以及各種禮儀,以避免出現尷尬。”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07月02日 第 09 版)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