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長林建華:大學供給側改革要改什麼
高校改革面臨哪些問題?如何理解大學教育目標?如何看待高校腐敗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
大學供給側改革要改什麼
“林校長好!”
昨天上午的小組會議結束后,林建華被來自浙江和北京的媒體包圍了起來。浙江媒體熟悉他,因為他是浙江代表團的全國人大代表,還曾在浙江大學擔任校長﹔北京媒體關注他,因為他是北京大學現任校長,他畢業於北大,也在北大教壇深耕了二十余年。大家對他感興趣,還因為,他當年調任重慶大學校長后,曾因進行學部制改革等而獲稱“改革校長”。
“總理的工作報告提出,突出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我看來,大學就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一環”,這位“改革校長”一張口,便把高校改革和時下最熱的供給側改革結合起來。
記者:為什麼說高校改革是供給側改革重要的一環?
林建華:對國家來說,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校的作用至關重大,轉型、創新、產業發展……必須要有人才支撐,培養不出優秀的人,任何發展都是沒有基礎的。
我和很多企業家聊過,聽他們的想法和需求,其實教育也面臨著相似情況。老百姓都希望獲得公平的、高質量的教育。但我們的高等教育改革也面臨著很多體制上的困惑、障礙、束縛。對大學來說,供給側改革,就是怎樣把原先的束縛和問題理順。
記者:大學進行“供給側改革”,其中面臨著哪些問題?
林建華:任何一個機構和行業都有內在的潛力,要發揮出來,必須考慮這個行業內在的利益訴求。國家在制定政策時,也要考慮這一點,滿足了訴求,就能釋放出潛力。但各行各業包括高校,都有自己的使命和任務,解放生產力時一定要圍繞著使命去做,這樣才不至於偏離方向。
黨和國家希望,大學能為國家民族的發展提供更好的人才和更高質量的學術支撐。要求大學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黨的領導,這是大學不能偏離的底線。
記者:近些年來,高考錄取率大幅提高,會不會帶來大學“產能過剩”問題?
林建華:(哈哈一笑)如果用國家層面的產能問題來理解教育,也是很有意思的。現在高等教育的規模已經不小,但是質量有很大差距。中央提出供給側改革,大學面臨的也是同樣的問題和挑戰。我們應當建立更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教育體系,這個體系應當是多樣化的,能夠適應學生自身特點,也能夠適應社會對多樣化人才的需要。我們說提高培養人才質量,是要使學生接受不同類型的、最適合他們發展需要的教育。
記者:既然把教育改革和供給側改革結合起來,那麼大學在專業設置上,是否也需要更好地滿足市場需要?
林建華:我覺得應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從本質上說,教育需要適應社會發展,根據實際社會的需求,調整學科布局和結構。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也不能僅僅根據眼前的需求考慮教育。育人是一個長線的工程。在做學科布局時,必須要有遠見。例如,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不同,基礎學科的研究成果和人才必須要有長遠布局,這是國家長遠競爭力的基礎﹔但應用學科和應用人才的培養應當更多地與實際結合。
大學教育不能僅僅以就業為目標,但大學培養出來的人一定要能就業,要具有更好的職業發展潛力。我們必須考慮大學培養的人才在社會上的就業和未來職業發展。
記者:有的教育界代表提到,高校需要更多的自主權,您如何看?
林建華:這是一個老問題了,我們遇到很多的障礙就來源於此。應該從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出發,真正分析一下各方的真正利益訴求是什麼,各方的底線是什麼。大家都守住底線,放開其他,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大學的潛力和優勢,把中國的高等教育辦好。總理曾經講過,對很多行業,要建立負面清單,劃定哪些是不能做的,對大學來說也是如此。
希望在今后5年,能夠推動大學教育的綜合改革,真正釋放出教育的潛力。
記者:總理也在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高校如何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林建華:創新是教育的應有之義。過去教育偏重知識傳授,輕視啟發和把學生的潛力真正發揮出來。
對大學而言,創新創業應該是教育的一部分,我們要把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納入大學的每一個環節當中,納入每一個課堂當中,讓學生主動發揮潛力,這也是我們進行教育改革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記者:怎樣看待高校腐敗問題?
林建華:應該肯定的是,大學整體風氣是好的,如果說存在腐敗現象也是個別現象。但是教育是培養人的,出現任何腐敗現象都是不允許的,所有的教職員工應該清楚,我們的行為將會影響下一代人。因此,高校中的任何違反道德底線或腐敗的現象比其他行業危害性更大,一定要堅決反對,堅決制止,並且從制度上加以防范。
同時也應指出,高校中存在經費使用不當問題的原因是很復雜的,這也涉及到一些制度上的問題,我們也應當不斷改進制度,讓老師能夠高效地去使用經費,發揮更大的作用,避免不規范的行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