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顧海良:以五大理念推進高教發展

2016年03月04日17:13 |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兩會E政錄】顧海良:以五大理念推進高教發展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怎樣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推進高教改革發展?3月3日,記者就此採訪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顧海良——

  創新:教育創新要深入各環節 

  教育不僅是科學知識簡單重復的問題,也是科學知識發展和創新的問題。創新是教育發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教育事業的根本特征所在。 

  現在我們提出要創建一流大學,那麼就要考慮如何鑄就一流大學的優勢和特色學科。比如,“2011計劃”中很多項目並不設在傳統的一流大學裡面,而是在一般大學中。原因就是,這些大學把握住了自己的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而且更重要的是,把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很好地結合起來。隻有有一批領軍的、可以在科研教學等方面不斷加以創新的人才,才能支撐起一流學科的持續發展。所以對創新來說,既包括制度設計,也包括創新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內容等方面。 

  教育創新要深入到教育環節和教學之中,教育過程中的環節創新是根本所在。多年來,我們在制度體制創新上花了很大的力氣,但是真正觸及到高等教育根本的還是人才培養的創新。人才培養創新中的一個關鍵點就是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一旦進入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接下來的就是教學問題。多年來我們對這個問題是忽略的。我可以說,假如不在教育過程、不在教學環節、不在培養方案、不在課程設置的創新上花大力氣,中國高等教育的創新是不可能真正達到目標的,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也不可能真正取得實際的效果和效益。 

  協調:教育需做好三個層次的協調 

  協調發展對高等教育來講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是宏觀的協調,即國家高等教育的布局問題。在常說的學校布局之外,國家還要在招生數量分配、一些國家支持的重大課題、重點學科的布局上,能夠關注到東中西部的不同學校,在資源分布上加以協調,趨於合理。尤其要提到如何在教師資源上加以協調。這些年,東部從中西部吸引了很多教師。如何使中西部高校在教師隊伍建設上,有更多制度性、機制性的協調方式,是當下考慮協調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二是中觀上一個省、地區如何加強協調的問題。比如總是出現一窩蜂擠熱門專業的問題。那麼就應該有一些戰略眼光,能夠從未來地區人才需求的角度,引導高校的專業設置,調節人才培養的結構。使得若干年后,高校培養的人才能夠適應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第三就是微觀協調。往往涉及一個學校怎麼能夠加以綜合的協調,能夠統籌兼顧,能夠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微觀協調對於一個高校來講是至關重要的。現在的問題是如何使大學裡的學院能夠在學科建設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大的辦學主動權,引導學院在學科建設上有更大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 

  綠色:構建綠色的教育生態 

  對於教育來講,綠色的含義要更廣泛一些。有的學者研究是教育生態的問題,即能不能形成綠色的教育生態。比如說在教育理念上,怎麼適應當代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適合現在培養人才的需要。那麼就要有一個很好的環境、很好的條件,形成很好的生態。如何發揮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也需要有一個良好的教育教學生態,為教師提供良好的教育發展和創新的條件,使他們在教學上、科研上、生活上得到非常“綠色”的安排。所有這些問題,都涉及教育的生態問題,也就是綠色教育的問題。 

  我們現在對這個事情的推進上,我覺得有些遲緩。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如何關注和關心他們的成長,如何為他們的成長提供更好的服務和條件,把我們推進高等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側重點放在中青年教師上,我們的認識還不夠。我們現在更多關注的是拔尖人才,關注可以反映學校亮點的、能在評估上拿到分的、在社會高等教育的排名上得分的這些人。對於長遠的中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對於給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綠色教學的學術生態環境,在這些問題上我們還是有欠缺的。 

  開放:要思考教育開放更宏大的目標 

  改革開放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基本國策。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離不開開放,這幾十年中國教育的發展,也離不開開放。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就提出“三個面向”,這就是用最大的開放理念來引導現代教育的發展。由於有這樣一個氣魄,由於有這樣一個眼光,30多年來,“開放”一直成為引領教育發展的重要理念。 

  現在我們教育開放面臨著一些新的情況、新的問題。經濟上,我們面臨“走出去”和“請進來”的關系,教育上也同樣有“走出去”和“請進來”的關系。我們既要派學生到國外去學習別國教育先進的、有用的、有價值的東西,同時隨著我國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我們也會引進更多的國外留學生。“請進來”和“走出去”兩者的關系如何處理得更好,如何使中國教育的開放有更多的內涵,有更寬闊的境界,有更宏大的目標,我想這些都是我們在今后若干年會面臨的問題。特別是隨著“一帶一路”等一些重要經濟發展戰略的實施,教育的開放面臨著一些新的、甚至可以說是全新的課題。對此,教育界一定要加強研究,讓教育為國家發展大局服務,承擔起更多的國家使命。 

  共享:把教育公平觀念全面付諸實踐 

  教育有一個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教育公平問題。 

  大家也注意到這次對《教育法》的修改,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把教育公平寫進了《教育法》。用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確,我認為是對教育認識的一個極大的飛躍。在經濟社會發展實踐中推進公平、共享是根本要求。教育上以教育公平來體現教育服務產品的共享,那麼就有很多現實問題需要研究和討論。共享不只是教育資源的問題,也是教育本質特征的重要理念。所以在教育領域貫徹共享理念中,如何把公平配置教育資源,讓所有人都能公平享受教育的觀念全面付諸實踐,我想對整個社會都會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對教育同樣有著重要的意義。五大發展理念是綜合一體的,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所以理解它內在的統一性和有機結合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也是我們用五大發展理念指導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的思想基礎。隻有從五大發展理念統一性和有機結合上加以理解,在它們的互相促進上加以貫徹,才能真正實現五大發展理念的現實功能,才能真正顯示其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的功效,這些都是我們在教育領域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應該給予關注和重視的。 

  教育問題根本上是人的培養問題。教育是這樣,高等教育更是這樣。要把五大發展理念有機統一起來,從全面出發,推進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而不是局部片面的做這件事情。要實現以下三點的結合: 

  1.保持開放的學習態度 

  我們還是要以開放的態度學習當今世界,學習國外的教育,特別是國外高等教育發展中形成的有價值的、好的東西。 

  在對外學習上,盡管這些年我們有了很大的成果,但是還不能妄自尊大,當然也不能妄自菲薄。還是要學習國外高等教育發展好的東西,利用開放的眼光看待別國高等教育的長處。 

  2.尊重教育發展規律 

  教育發展有它自身的規律,不管什麼樣的發展理念,一定要符合發展規律。如何適應高等教育發展規律,是我們現在應該思考的問題。 

  歷史上,我們有過違背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的做法,事實証明是失敗了。如今,在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時候,如何尊重教育發展規律,依然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3.一定要結合中國實際 

  中國的高等教育植根於中國,植根於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滿足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是辦好高等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屬點。如今我們有兩個觀念非常重要。一個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這受到了老師、學生的高度歡迎﹔還有一個是立德樹人,這裡要強調立德和樹人的統一性,因為在教育過程中,各個環節都有立德樹人的任務,所以既不能讓立德脫離“樹”,樹人也要始終把立德作為重要內容。(記者 唐景莉)

 

(責編:林露、賀迎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