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人民網>>教育>>正文

見招拆招 破解2015國考面試哲理題“三大難”

2015年03月12日08:57    手機看新聞

哲理類題目歷年來都是國考面試的重要考點之一,也是讓很多考生無比懼怕的題目。想要突破哲理類題目,需要方法與勤勉的結合,缺一不可,否則隻能淪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境地。下面中公教育專家為考生剖開哲理類題目的神秘面紗,傳授絕地反擊的秘籍。

剖析哲理類題目“三大難”

面對哲理類題目,很多考生會陷入“三大難”:一是題干字面意思清楚,就是蘊含的哲理,難讀懂﹔二是道理倒是能分析出來,就是想法很多,幾個哲理泛泛而談還是圍繞一個哲理論述,難選擇﹔三是好不容易分析出哲理,但是,肚子裡沒有素材,作答空洞甚至出現尷尬冷場,難答好。

針對上述“三大難”,中公教育專家教你“見招拆招”:

突破哲理類題目“三大招”

首先,需要學。巧用因果分析方法歸納核心哲理。歸納哲理要點是哲理類題目的難點,也是重點,很多考生正是由於得出的哲理“怪”“偏”“難”導致接下來無法展開作答,所以掌握好這門基礎性的技巧很重要。因果分析方法正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泡菜在一起泡過后,再拿出來分別煮,味道保留了原味,就是“泡菜理論”,結合自己說說感想。

題干中之所以會產生“味道保留了原味”這個果是因為“泡菜在一起”泡過這個因,然后分別展開聯想,就可以得出環境造就人,人是環境的產物的哲理。

其次,需要思。哲理類題目主要考察考生是否能夠將一些哲理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若只是空談理論,則偏離了題目設置的要求。公務員(課程)是國家公職人員,需要具備政府的視野和思維角度,對社會熱點和公眾事件的關注度是必不可少的。本題可將“環境造就人,人是環境的產物”的論點和社會熱點中的教育問題聯系起來看,這就正好能夠彰顯考生的社會關懷度了。

再次,需要論。哲理類的題目最忌諱蜻蜓點水式的泛泛而談,有的考生則想法很多,將一個哲理題目歸納三四個論點,而公務員面試的時限性就決定了難以全部論証充分,這就難脫離泛泛而談的窠臼了。解決方法便是抓住最核心的論點深入論証,寧精毋寬,做到核心論証有理有據。

常言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真正想要答好哲理類題目,既要講究方法,又要注重積累。中公教育專家建議考生多關注社會熱點事件,將“學”和“思”有機結合,這樣才能在哲理類題目面前游刃有余,避免“無話可談”的尷尬。

來源:中公教育

(責編:賈雪靜(實習生)、熊旭)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