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農村教師沒尊嚴,哪來教育公平(教育視界·關注農村教師隊伍建設③)

本報記者 魏哲哲

2014年11月06日07: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制圖:張芳曼

  愛心支教老師正在輔導一名女生學習繪畫基本知識。
  人民視覺

  今年10月,李克強總理在給安徽省金寨縣希望小學師生回信中指出“消除貧困或難短時兌現,創造公平必須刻不容緩”。推動教育公平,讓農村孩子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實體權利,需要以“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質專業化農村教師隊伍作為支撐。

  長期以來,由於我國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邊遠貧困地區的教師工作任務繁重,條件艱苦,交通、通訊等生活成本較高,生活壓力較大,難以穩定和吸引優秀人才在這些地區任教。堅守農村,不僅需要個人情懷,還需要政策導向,來提高農村教師的幸福指數,讓他們感到公道、有尊嚴。

  ——編 者 

    

  兩個參考系:農村教師生活仍然清苦

  越薄弱的地區,教師的工資越要相對高一些

  “周口農村教師,20年工齡中級工資1800多點,養家糊口都困難,村裡最糟糕的房子不是低保戶的就是農村教師的。做人如此,何來尊嚴?”這是人民網“強國論壇” 9月12日的一條帖子。另據人民網,“教師網友晒工資:大多2000元左右,農村代課老師不到1000元”。農村教師生活狀況如何?網帖的數字給出了直觀的說明。

  水平的高低是比較出來的。記者調查過程中,算了兩筆對比賬。

  董老師是河北省某村的小學校長,有近30年的教齡,現在每月收入為3000元左右。魏先生是一個農民,與董老師是鄰居,年齡相仿,平時在鄰村的木板廠打零工,他告訴記者,夏季干了3個多月,收入有1萬多元,平均下來,每月收入2600元左右。

  仲老師是黑龍江省伊春鐵力市某村的普通教師,有27年的教齡,現在每月的收入是2700元左右。“我所在的學校,收入最高的老師有30多年教齡,每月3000元左右,新來的教師每月收入隻有1600元左右,學校大多數老師收入在2000多元﹔而伊春市裡的大多數教師收入在4000元左右。”提及差距原因,仲老師告訴記者:“現在國家政策好了,每年會漲工資,但是,我們農村老師每年的漲幅比伊春市要低。以去年為例,我們村學校老師漲幅是170─180元,而伊春市相同教齡的老師的漲幅卻能達到400─500元,這樣,差距就一點點拉開了。”

  兩個案例即是有兩個參考系的鮮明對比,讀出的是當前我國農村教師收入狀況的縮影:月收入比農民略好,收入水平低﹔收入漲幅沒有城市大,與城市教師收入差距仍然較大。另外,和城市相比,農村環境艱苦,很多老師需要“走讀”,交通、通訊成本較高,農村教師生活仍然很清苦。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秦惠民認為:“當前我國教育的兩極分化並不比貧富的兩極分化程度小。正向的思路應當是越是薄弱的地區,教師的工資越要相對高一些,要有政策的傾斜導向,以此扭轉教育兩極分化的趨勢。”

  提高待遇,是解決農村教師隊伍問題的突破點

  待遇合理與否的簡單標准是教師的選擇意向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教師待遇是關系教師隊伍建設最基本最重要的大問題,不能僅靠覺悟和奉獻來維系農村教育。關心農村教師的收入才是解決農村教育滯后的關鍵。”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袁桂林指出。

  義務教育,重點在農村,關鍵在教師。農村教師隊伍質量的高低,直接關涉農村教育的成敗。當前,我國農村教師職業吸引力不足,優秀教師“下不去、留不住”,衍生出教師結構老齡化,國家規定課程開不齊、開不扎實等問題,其症結在於農村教師待遇水平仍較低。

  “澳大利亞的中部是比較荒蕪的地區,但當地在招小學教師時,卻有美國的博士去應聘,其原因在於工資待遇是其他地方的3倍,越是條件差的地方工資越高。”秦惠民介紹。

  “我的一個學生,畢業時可以去遠郊區的一所學校,也能進市裡的示范高中,考慮到遠郊區的學校能解決住宿問題,可以住在縣城,而且有校車接送,最后他選擇進入了遠郊區的學校。”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張景斌舉例指出:“這說明,有政策上的保障和傾斜,才能促使農村教師回流。教師不流動肯定不行,但不能是單向的,要實現合理有均衡性的雙向流動。待遇問題是關鍵,是突破點。”

  的確,工資水平的高低已經成為衡量農村教師職業吸引力狀況的重要指標。安居才能樂業,讓農村教師沒有后顧之憂,農村教師的職業才有吸引力,才有基礎支撐,唯此,教師合理有序的雙向流動才能實現,優秀的教師資源才願意去農村,才能留得住,干得好。

  那麼,衡量農村教師待遇合理與否的標准是什麼?“最簡單的標准是看教師的選擇意向,如果教師願意到農村學校任教,就說明達到標准了。”袁桂林認為:“現在農業政策的評定標准是看農民有無種糧的積極性。如果農民不願意種糧了,就說明農業政策有了問題,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也是同樣的道理。”

  此外,除了物質待遇,保障農村教師專業生活環境的進修機會、精神激勵等也是解決農村教師隊伍面臨問題的重要因素。“農村教師職業吸引力,待遇政策是重要方面,但要具體落實,比如工資不能拖欠﹔另外,教師作為文化人,其自身精神文化生活的訴求也要關注。”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勞凱聲指出。

  實現均衡,要跳出教育框架看發展

  教育公平的實現,需要城鄉統籌,拆除既得利益的藩籬

  從縱向的歷史沿革上看,農村教師的待遇也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得到不斷提升。以仲老師為例,“1987年我成為農村民辦教師,工資隻有24.5元,公辦教師工資達到84.5元﹔1990年,我工資是32元,公辦教師達到105.5元﹔1993年,我工資是64元,1997年轉正,2000年時,工資是340元,2004年達到680元,到現在2700多元。”

  個體待遇改變的背后是政策的支撐。《教師法》《教育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都有對長期在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教師,實行工資傾斜政策、完善津補貼標准的要求。《意見》指出推進教師養老保障制度改革,按規定為農村教師繳納住房公積金及社會保險費。中央安排基建投資,支持建設農村艱苦邊遠地區學校教師周轉宿舍。鼓勵地方政府將符合條件的農村教師住房納入當地住房保障范圍統籌予以解決。2013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設立專項資金,對在連片特困地區鄉、村學校和教學點工作的教師給予生活補助。”2013年9月,教育部、財政部發布《關於落實2013年中央1號文件要求對在連片特困地區工作的鄉村教師給予生活補助的通知》。

  教師待遇逐年提高,無疑是鼓舞人心的,“但農村教師現有的政策還需要地方政府加強落實,傾斜度也需要進一步加強。”張景斌建議。

  讓農村孩子接受更好的義務教育,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實體權利,實現教育公平,是我們致力實現的目標,提高農村教師的幸福指數是重要抓手。“教育應當優先發展,但教育系統不是孤立的,其改革同樣面臨既得利益者的藩籬阻礙,要正視城鎮化步伐加快的前提,結合本地區情況進行城鄉統籌,避免農村農業的凋敝。”秦惠民指出。


  《 人民日報 》( 2014年11月06日 17 版)

(責編:趙英梓、林露)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