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道,在朝陽區有100多台24小時自助圖書館供讀者借閱圖書。近日,有網友質疑其使用率低、造價昂貴、書籍質量不高等問題。朝陽區文化委有關負責人對此表示,自助圖書館平均每台每天借出4本書,是傳統圖書館的有益補充。
現階段,油墨書香似乎已經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漸行漸遠了。根據《2013∼2014中國人閱讀指南報告》,2013年,中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的閱讀量僅為4.77本,比韓國的11本、法國的20本、日本的40本少得多。為了培養國人閱讀習慣,方便百姓借閱圖書,相關政府部門推出了24小時自助圖書館,應該說,該行為的出發點是值得稱道的。然而,一項政府措施要想最終起到理想的作用,僅僅靠好的出發點是不夠的,更重要的還是如何執行、落實。
從報道中可以看出,目前這些花費6000萬元引進的自助圖書館在實際運營中暴露出了許多問題,比如利用率不高,機器容易損壞,書架上書目單一,對於中老年讀者而言操作過於復雜等等。當然,面對諸多問題,相關部門也在不斷尋找解決之道,比如培訓志願者幫助群眾進行借閱。但是,對於一項涉及如此大金額的便民措施,相關部門在執行前是否應做更充分的調研和准備工作呢?如果能在開始的時候先行在部分小區內進行試點安裝,把集中出現的問題解決之后再大規模推廣,這樣的方式應該能讓這些價錢不菲的自助圖書館更加物盡其用。
此外,我們不否認紙質書本身的地位作用,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紙質書早已不再是大家閱讀的唯一途徑了,網絡電子書逐漸成為了年輕人的首選。在這樣的背景下,鼓勵閱讀的想法本身是沒有錯的,但在推廣方式上也一定要做到與時俱進。在引進自助圖書館方便紙質書借閱的同時,如何針對年輕人推廣電子書閱讀也應該在相關部門的視野之內。
畢竟,引導國人的閱讀習慣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相關部門的周密規劃。唯有這樣,我們的錢才能花在刀刃上。(趙歐仁 清華大學品牌戰略專家)
(來源: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