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青奧話題】
正在南京參加青奧會的國際網球聯合會主席、國際自行車聯盟主席等單項國際體育組織首腦,向剛剛踏入體壇、正蓄力向更高階段邁進的孩子們提出忠告:千萬不要因體育而放棄學業。無論是國際網聯主席比蒂,還是國際自盟主席庫克森,他們都沒有在自己的運動生涯中達到頂峰,但在另一條軌跡上獲得了成功,他們不約而同地強調教育的重要性。
比蒂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教育對於任何人來說都非常重要,當然包括來參加青奧會的孩子們,我這麼大年紀了,也都沒有放棄學習新的知識。當這些孩子們在青奧賽場上打拼的時候,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他們不可能都成為頂尖的職業網球選手。如果能接受完整的教育,他們就可以在運動生涯結束之后尋找其他的發展道路。”他說:“我18歲時就已入選國家隊。盡管當時看上去有前途,但我認識到,對我而言,網球將是伴隨一生的嗜好,而絕非謀生手段。我讀過大學,從事電信行業多年,然后再次返回網球事業,成為意大利網協主席、歐洲網協主席,最終當選國際網聯主席。我鼓勵年輕人做好准備,拓展思維,想想自己能否在網球場外為網球做點事。”
國際自盟主席庫克森與比蒂有著相似的發展道路。他表示年輕人要重視教育:“我給年輕人的忠告就是——教育非常重要。要知道隻有一部分運動員能成為頂尖職業選手,並且以此為生。對於小運動員而言,可能沒法看得那麼遠,但隻要你足夠智慧,你總能找到平衡,在訓練和學習之間尋找黃金分割點。”
毋庸諱言,兩位“過來人”的忠告對於中國年輕運動員尤為重要。當我們在匯集優秀青少年運動員的青奧會上為一個個希望之星喝彩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當中很多人的文化水平與同齡人相比還存在差距,而日后能在世界體壇“功成名就”者也只是其中的極小部分。成材率極低的體育人才后備大軍,如果在失去體育這條腿時,文化那條腿已先行“殘廢”,那他們的出路和前途就令人擔憂。青少年運動員,不能因為選擇體育而受累一輩子。
中國目前僅在少體校受訓的學生就有30萬人之多,但每一屆奧運會隻有幾百人參加,每年能成為世界冠軍的運動員也不過百十來人。如果我們仍堅持走重專業訓練而輕文化教育的人才培養道路,那麼,那些被殘酷的競技體育所淘汰的青少年運動員,乃至那些功成身退的體育名將,由於文化水平偏低而缺乏生存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會成為社會不能承受之痛。
“不能因為體育而荒廢了學業”,實現這個目標,我們的體育部門及教育部門必須重視起來,青少年選手必須與其他同齡人一樣具有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隻有這樣,中國體育才能人才不斷,走上良性循環的發展道路,從而真正實現從體育大國到體育強國的轉變。返回光明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