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評論者批評高校暑期實習制度,指責其不考慮學生實際,採取一刀切,隻重結果、不問過程的管理漏洞為造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機,甚至有學者呼吁高校取消暑期實習的硬性規定。實習証明催生“蓋章生意”,確有制度上的原因,但也不能忽視學生自身的問題。
仔細想想,很多學生實習証明造假的理由是“大四暑假另有安排,沒時間實習”,但據筆者了解,多數大學對暑期實習並沒有規定特定的時間段,只是要求在大學4年期間有過相關經歷。我們不禁要問,那些臨近畢業還沒有實習經歷、抱怨時間不夠的人,4年的暑假時間都去哪了?他們的假期過得是否真正有意義?“另有安排”的背后是一個良好的假期規劃還是為自己的散漫找借口?
同時,虛假的實習証明並不全都是為了應付學校規定,還有些是用來為求職增加砝碼。面對新的就業形勢,有些學生內心浮躁,急功近利,企圖用偽造的實習經歷來包裝自己。殊不知,証明可以造假,但才能無法造假﹔紅章不會說話,實力會說話。這種行為非但不能為求職增色,反而會給自己抹黑。
通過暑期實習,讓學生更接地氣,提高實踐能力,增加對學科的認識,不論是對即將踏入職場的學生還是繼續深造的學生,都會有一定的幫助。這項制度,應該點贊,因為實施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而將其取消,無異於把“孩子和臟水”一起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