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准會想起,校長沈祖堯在畢業典禮上念誦畢業致辭的那個遙遠的上午:“今天,你們畢業了。我祈求你們離校后,都能過著不負此生的生活……我相信,一所大學的價值,不能用畢業生的工資來判斷,而應以它的學生在畢業后對社會、對人類的影響為依歸……我盼望中大畢業生能恪守道德,做好本分,不要為了個人利益,埋沒良知。我盼望中大畢業生能認識時代,引領潮流,不流俗、不盲從,做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不流俗不盲從,不負此生,獨立思想,謙卑胸懷、恪守道德、認識時代……這既是對莘莘學子的殷切期待,更是在向世人傳遞一種大學將回歸公共價值的擔當與情懷。“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大學校長更是大學的設計師與引路人。很多時候,大學校長選擇了什麼樣的道路與價值,選擇以怎樣的方式與學生進行公共交談,往往也意味著這所學校的老師與學生,將沿著什麼樣的道路前行。事實上,讓學生高揚人性尊嚴,用公共價值與道德情懷影響學生的校長,如今已不在少數。有媒體就盤點了今年各大高校的校長畢業致辭: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寄語研究生:心存敬畏方可挺直腰杆﹔天津大學校長李家俊也教誨畢業生:急功近利隻能帶來短暫榮耀﹔北京交通大學校長寧濱則告誡學生:堅守人生底線,時時約束行為……可以說,校長們的諄諄教誨、殷殷期望,既是公共儀式上對學生的最后叮囑與對話,更是在傳遞一所大學對獨立思想與公共精神的堅守。
一位卓越的校長,理應在價值、信念、情懷與擔當上,去引領與推動一所大學前行。但同時,大學校長對學生的影響力,又絕不僅僅來自開學或畢業的經典致辭,而更多離不開日常細節的言傳身教。
一位學者就曾懷念他的老校長高錕,這位香港中文大學的前校長面對學生侮辱式的質問與抗議,常常微笑寬容以待,這讓他的學生們對這位校長保持了由衷的敬意,並學會了凡事包容。西交利物浦大學的校長席酉民受到該校學生的高度評價,則是因為學生可以自由與校長溝通,有問題可以直接發郵件給校長,校長微博是校長與學生交流的平台,每個月的第一個周二,席校長還會隨機抽取10名學生共進溝通晚餐,學生們可以在輕鬆的晚餐氛圍中與校長面對面地交流。
可以說,這些校長正是用日常生活中的“立德立言立行”,以“潤物細無聲”來影響學生,用自己的品格、學識、胸懷與擔當,為大學精神開啟新風,進而引導一代人的精神和操守。也隻有在這種環境中學習成長起來的大學生,才可能在未來人生中更加獨立地思考,堅強地自省,純粹地發展,不流俗、不盲從,不負此生,用大學的精神與價值,去影響整個社會。
(《燕趙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