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校長很忙。從6月初到7月初,各大高校的校長乃至學院的院長輪番上陣,作著告別的演說。對於站在校門口眺望社會的畢業生們來說,帶著一鍋精心熬制的高能量“雞湯”離開,那必是極好的。
校長們以前也作演講,但面孔沒這般鮮活,文辭也沒這般生動,所謂“言之無文,行之不遠”,反正我已記不起當年那位早生華發的校長先生長長的、有些乏味的演講中的一句話(文風大概與這句話相類)。
如何炮制一篇格調很高的畢業致辭?接地氣、套近乎是必須的。有人拿世界杯說事兒,有人請出“來自星星的你”。網絡熱詞成了套近乎的利器,表達方式的創新,顯示出交流的誠意,也是一種成功的策略。眾聲喧嘩的時代,讓年輕人靜下心來傾聽,需要一種平等交流的氛圍。從這個角度講,應該為那些“萌萌噠”校長們先點個贊。
但也有形成新的“網絡套話”的趨勢,熱詞就那麼幾個,校長又那麼多,難免撞“詞”,況且還有人用得不那麼貼切。在畢業典禮這樣一個有著濃濃儀式感的場合,鳴鑼開講倒可以,但學生們真正想聽的,還是黃鐘大呂。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有“高大上”的立意。大學是時代的精神高地,大學校長的致辭,不能“碎碎念”,更別搞成功學。一篇高明的致辭,應該能洞悉時代的精神頑疾,說破它,最好再給學生提點幾句。
比如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孫郁教授的《成為你自己》,情思與文筆俱佳倒在其次,難得的是其靜觀文化與時代的姿態,當然還有非常關鍵的提醒,比如這一句:“無論在學校還是社會,能否有一個‘在而不屬於’的境界……在鬧中取靜,以清潔的精神面對存在,方有自身的價值。”在有些燥熱的盛夏,聽此良言,真如飲冰。
所以,品格最高的致辭,還在於將個人化的體悟與經驗熔鑄其間,不僅好聽,而且有用,聽者自然拜服。胡適1932年在北大畢業典禮上的講話,指出學生畢業后兩大墮落的危險:一是拋棄求知欲,一是拋棄理想追求﹔開出3個藥方:“總得時時尋一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總得多發展一點非職業的興趣。”“你得有一點信心。”簡明扼要,卻流傳至今,關鍵還是兩個字:“有用”!
《 人民日報 》( 2014年07月15日 19 版)